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買進並持有,居然就能賺錢?

 

種下一棵樹苗,他會慢慢長成大樹,投資也能這樣嗎?

上一篇文章冷蛋介紹了「擇時進出」,這是一種每個投資人都想要的超能力,要是有辦法做到那很快就能財富自由了。

但可惜事與願違,這種方式一再地被證明是個吃力不討好、長期難以持續成功的策略。嘗試在市場裡根據各種指標預測,挑時機殺進殺出,最後往往賠了成本又折金。

挑選時機進出場沒有用,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這篇文章冷蛋要分享一種之前曾經匆匆提過,但還沒仔細介紹的投資方式:買進並持有。


什麼是買進並持有?能賺錢嗎?

買進並持有 (Buy and hold) 是什麼?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買進來 (不管是股市債券或其他),長期持有並等待資產成長,就這麼簡單。

「蛤?那不用賣出嗎?不賣出怎麼賺錢?」

一般的原則是短期盡量不賣,除非真的碰上單一股票或債券被迫出清 (例如下市),否則通常會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 (通常是個夠長期的目標,例如退休金) 才賣出,而且也很少一次出清所有資產。

「買了放在那邊不動,如果下跌不就虧了?知道要下跌還不逃不是傻子嗎?」

「買進並持有」的原意是,就平靜地讓它下跌,合理承擔市場風險以換取風險溢酬,當然前提是必須選擇合理風險的投資標的。

另外,雖然大家說得好像很容易躲過下跌,但通常我們無法在事前「知道」未來要發生的事,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有無法預測的時候,尤其小散戶即使知道了也通常比其他人慢好幾拍。

「這樣很奇怪啊!股票放著就會成長嗎?萬一下跌從此不再回漲甚至下市,不就賠慘了嗎?」

買進並持有的確有其限制,不是隨便買什麼都會成長,需要搭配適當的投資標的與其他策略才能顯出它的威力,下面冷蛋會介紹這種方式的基本概念。


買進並持有的限制

許多人聽到買進並持有都是一頭霧水,想說買股票不就是要進進出出嗎?冷蛋在前一篇文章已經討論過擇時進出的難度了,買進並持有則是承認未來無法預測,不試圖擇時的做法。

但許多投資人比較常碰到的狀況卻是「買進並套牢」,看錯標的捨不得賠錢殺出,不得已只好持有,期待哪一天漲回來的話再趕快出清持股才不會虧到。

這通常是因為一開始的選擇就錯誤了,以為某個標的買下去一定會賺,沒有考量到背後的風險然,後在下跌時才覺得「怎麼會這樣」,對只想著一飛沖天的人來說,「投資一定有風險」這句話真的只是廣告詞。

即使精挑細選,我們仍無法保證選到的標的都會上漲,所以買進並持有通常一定會搭配資產配置來運作,才能分散風險,讓投資組合不會一次虧掉。

不管是使用「指數化投資」或是「非指數化投資」(主動投資),資產配置都是必要的。

如果是使用指數化投資,一般會利用基金ETF 追蹤一個整體的大盤市場,因為投資的本質會讓長期有合理的預期報酬 (未來無法預測,只能說過去到現在是一直在成長的)。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買進並持有是可行的,真的選對標的長期放著就可能賺錢 (再次強調投資有風險有賺有賠,只是投資的本質長期向上機率很大)。

標普 500 指數的走勢

一般人從畢業後開始工作到退休大概算 30 年好了 (或許有點低估,現在可能沒辦法太早退休),要是在 30 年前將一筆資金投入美國標普 500 指數並長期持有,就擺著不用做任何事,到現在可是漲了超過十倍!

美國離我們太遠了嗎?那來看看台股的大盤。

根據冷蛋查詢的結果,台灣的加權股價指數近 20 年來大約成長為原來的三倍,如果是將獲利再投入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更是翻了六倍,而且只要買進持有就能享受到這樣的成果。

再看看許多人都熟悉的台灣 50 指數,查詢後也有著類似的結果,這代表只要我們買了追蹤這個指數的商品 (例如 0050,但本文並不推薦任何商品,投資請自行負責),長期持有就能拿到很不錯的投資報酬 (但要注意商品本身的投資成本)。

很多投資人堅信自己能夠挑選出比大盤表現更好的標的,那麼他們會使用主動投資,即使如此也會為了避免一次全軍覆沒,將資金分散到好幾檔股票,例如股神的投資方式就是看好一家公司的長期發展,長期投入並等待公司開花結果。

股神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不願意持有一檔股票 10 年,最好連 10 分鐘都不要持有。」這顯示他對於投資的觀點是與公司一起成長,而非短進短出。

但即使是股神也無法 100% 準確選股,因此他也會將資產分散到不同的標的上。

因此,「買進並持有」必須搭配「資產配置」以及選擇合理風險的標的 (或追蹤大盤) 才能展現它的威力。

有一點要特別提醒,在台灣許多投資人喜歡「存股」、投入一檔「大公司」並「領股息」維生,以做法來說這的確是一種買進並持有,但這樣投資單一或少數公司、甚至性質相同,即使目前是大公司仍然有不小的風險。

另外以領高股息為目標選擇公司的投資人,也很可能在之後發現雖然領了股息,但公司股價卻越來越低,資產漸漸變少甚至連股息都不發了,這並不是一種適合搭配買進持有的好策略。


搭配定期定額,效果很不錯

買進並持有就是因為承認無法擇時進出,因此選擇透過資產配置並承擔合理風險,但不少人還是會擔心「要什麼時候買進?萬一買在高點怎麼辦?」

因此除了在投資組合上分散,我們也可以在「時間」上分散,藉由定期定額投入 (並持有) 的方式,分散不同時間的買入價格,長期就會買在平均價,避免高點買進的風險,這點冷蛋之前的文章也有更多探討。

事實上有研究指出「一次性地投入並持有」的績效通常會更好,但一般投資人對投資研究比較沒有這麼深入的認識,心理多少還是怕怕的,而且小資族通常沒辦法一次投入大錢,所以定期定額買入持有或許是個更容易執行的方式。

除了定期定額買入,在後期真的需要用錢時也可以分批賣出,這樣也能避免賣出時賣在低點導致資產減損的風險,通常以退休計劃而言會搭配 4% 法則之類的提領方式。

當買進持有搭配上資產配置以及定期定額,再注意一些細節 (未來的文章會有更深入的探討),就可以讓這種方式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策略。


買進並持有的優缺點

這邊指的當然是搭配上述策略的買進持有,讓我們進一步比較這種方法的優缺點。

在上面的前提之下,買進持有可以極端地節省投資成本,包括交易手續費及稅金等等,以及更多衍伸性商品的費用,這點非常重要,之前的文章就分享過投資成本可能會吃掉投資人的獲利,甚至倒賠,許多擇時進出者也因交易成本過高而白做工。

再來可以節省研究怎麼進出市場的心力,這已經被許多研究證明了是無法長期成功的,因此買進持有能夠讓投資人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浪費時間還賠上更多錢。

如果搭配指數化投資,長期跟隨大盤,通常可以更加節省投資成本與時間,並勝過絕大多數嘗試贏過市場賺大錢的投資人。(未來文章也會有更多分享)

雖然這些方法搭配起來有很強大的威力,但面對任何投資方式不能只吹捧它的好處,也要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買進持有還是有缺點及限制的。

首先它的限制就是「沒有保證賺錢」,當然其他任何投資方法也一樣,投資不是詐騙,只能說從投資的本質及歷史來看長期資產成長的機率很大。

再來這種方法一定會經歷價格起起伏伏,甚至會碰到所有的大跌時機,畢竟就是要留在市場裡面承擔風險,賺取長期報酬。

如果沒有充分了解及正確觀念,心理準備不足,沒有緊急預備金甚至開槓桿,超出自己的風險承受度,仍然有可能無法撐過市場低點,在得到長期成長的報酬之前就先放棄了。

另外,這種投資方式實在太無聊了,少了那種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刺激感,還必須不時看著身旁不同人輪流炫耀這趟賺了多少 (但他們大賠時通常不會說),真的要有足夠的理解才能堅持。

上面說了些缺點,但其實許多「缺點」並不會因為使用其他投資方式就能避開,畢竟我們來投資不是為了追求刺激,也無法持續正確預測漲跌。

要是能夠理解這套方法背後簡單但強大的概念,長期真的有機會贏過八成以上的投資人,並達成自身的財務目標。

最後做個小結論:買進並持有本身有其限制,但搭配資產與時間上的分散配置,能夠形成一個很不錯的投資策略,如果再搭配指數化投資的低成本優勢,長期勝率極高。

即使如此,光是一篇文章很難把所有細節講清楚,也不容易讓大家完全理解背後的概念並採用這個策略,因此冷蛋之後還會持續分享相關的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