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擇時進出,你我都渴望的超能力

 

電腦分析股價預測至少 87% 猜不準,不能再低了。

大部份投資人剛進入市場,面對上上下下的股價,第一時間想到的應對方法都是「擇時進出」,這對正常人來說是一個再合理不過的思考方式。

冷蛋還沒投資前和剛開始投資的時候,也覺得買賣股票就是這樣看著各種訊號殺進殺出,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畢竟新聞上的分析師整天就是看著盤指指點點,電影裡也是這麼演的。

但自從碰到了一些厲害前輩的分享,我對如何投資逐漸有了新的認識,也更理解「擇時進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這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我目前對這種投資方法的認識,以及一些自身的觀點。


什麼是「擇時進出」?

就算不用我介紹,大家應該也從字面上理解了,而且這是很多人自然而然就能想到的方法。所謂「擇時進出」就是嘗試掌握時機進出市場買賣,企圖利用這種方式獲利。

舉例來說,「最近股票很慘,最好現金為王,等回穩再進場」、「最近股票太高了,等跌回來一些再買」、「0050 無腦快樂操作法,看 KD 值簡單掌握進出場時機」這類常聽到的說法都是在擇時進出。

為什麼大家都自然而然就想要擇時呢?因為趨吉避凶是人類的天性,「感覺很合理」,這大概是一種不太需要人教就無師自通的投資方法。

但是投資不能只靠感覺,人生中有些經驗拿到投資領域是不適用的,為了賺錢我們必須好好檢視一下使用的方法到底靠不靠譜。


擇時進出是好方法嗎?

很多理財專員、分析大師、財經雜誌、投資書籍會教大家利用某些簡單的方式,「找到」股價的高低點,並宣稱如此一來就能達到非常高的報酬率,看了實在令人心動。

大家都在教、都在用,所以這是個好方法囉?

但是我們也都聽說大部份人買股票都沒有賺大錢,在股市中「從眾」的行為是愚蠢的,這又讓人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究竟擇時有沒有用?

如果是想要在上漲時追求刺激,下跌時緩和自己不安的情緒,那麼擇時進出真是個好方法,畢竟這就是趨吉避凶的心理,照著做心中太舒服了。

但如果問一個投資人為什麼想投資,正常人應該不會說是為了追求刺激吧?

投資的目標是賺取報酬,在這樣的前提下,擇時進出可能是最差的方法之一!

為什麼?明明感覺那麼合理?讓冷蛋試著一步步仔細分析。

首先我們再想一次「為什麼要擇時進出」?當然是希望能挑對時機買賣賺大錢啊!

那投資要怎麼賺大錢?很簡單,低點買進、高點賣出就行了。跟每過一分鐘就會少六十秒一樣是句廢話。(編按:事實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不是廢話)

低買高賣很合理、擇時進出很合理...咦?好像哪裡怪怪的,那些常聽到的話讓冷蛋眉頭一皺,感覺事情並不單純。

所謂的「低點」應該是要逢低買進才能賺錢,但好多人又說「現金為王」?當市場正旺的時候大家一窩蜂搶進,走在路上連學生都在談買股票,但這時不是應該要趕快賣出避免泡沫化嗎?

怎麼感覺擇時進出做的事情常常自相矛盾?尤其是跟低買高賣才能賺錢的金律互相衝突呢?

這時候,我們又會聽到另一套解釋,「因為低點還會下跌,不要接刀子」、「因為供不應求所以只會繼續漲」彷彿都有超能力能看到未來了。

回過頭想想,我們真的有辦法準確預測高低點嗎?

要是有人挑時機是神準的,那還進進出出幹麻?幾年前 all in 比特幣,過去兩年想辦法借錢連同身家壓在台積電、航運股,然後一次賺飽飽出場,不就財富自由了嗎?

可見擇時進出不可能完全準確,相信大家也都承認自己會有「看錯」的時候,所以才要進進出出從中學習,但只要熟了就會越來越準,而準確率夠高的話就能賺到不少錢了吧?


想靠擇時進出賺錢,準確率需要多高?

我們從前面的推論已經知道,擇時進出不可能神準,那麼目標就是「盡量準一點」了,到底需要多準才夠呢?

這樣的問題很久以前就有人研究過了,畢竟不是現代人才想從股市中賺大錢。

197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William Sharpe 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研究 "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這篇報告指出如果想靠擇時進出贏過市場大盤,至少需要 74% 的準確率。

聽起來好像還好?感覺找個不懂投資的人隨便猜可能就有 50% 準確率,雖然不可能 100% 神準,我們投資也不像股神這麼強,但努力研究一下拿個 80 分應該沒問題的啦!(謙虛)

但多年來的研究報告與統計數據都指出,即使是專職投資人也幾乎沒人能長期達到這樣的準確率,甚至是投資大師也無法準確擇時!我們一般投資人就更不用說了。

很意外對嗎?74% 聽起來不像是個多高的數字,但是把市場上叫得出名字的專家的持股名單和常常在媒體上發言的人所說的話記錄下來,就會發現他們居然也很「不準」。

連大師都不準?那他們怎麼能當大師呢?又靠什麼賺錢?

其實大師分兩種,真正的大師會告訴你不要擇時,有其他更適合的投資方法。

另一種大師則會教你如何擇時,但自己不這麼做,只需靠著一張嘴說服一批信眾供養。

不管是哪一種,他們的確不需要準確擇時,因為他們也知道長期是很難持續準確的。

事實上自從上面的報告發佈之後,多年來各種證據都顯示想要準確擇時賺到錢的難度極高。

可能有人覺得那是很久以前的研究了,現在的投資人應該有更厲害更進步的「招數」吧?

因此這些年也有人根據新的數據再次模擬,發現所需的準確率仍然差不多高,而且沒什麼人能達到。

不但如此,研究中還發現即使真的達到了 80% 準確率,算起來也只能贏過市場大盤 2% 左右,但為了擇時進出,所付出的交易手續費其他成本可能遠遠高於 2%。


吃力不討好的擇時進出

為什麼「感覺」這麼簡單合理的作法,實際研究出來的結果卻這麼慘?

首先是投資的本質在於進步,不是眾人在股市裡面互相對賭就會產生報酬,而是公司實際有生產、進步才會帶來獲利。

因此市場長期的期望報酬是會成長的 (期望不代表一定),不用擇時就有可能獲利,而擇時進出並不會影響這本來就有的獲利,反而是持續留在市場承擔合理風險才能賺取風險溢酬。

另一方面,短期的報酬變化太快且極度不均勻,看歷史統計數據會發現表現最好的日子往往集中在少數幾天,擇時很難準確抓到這些日子。(想想看有多少人事前預測到歷史上的崩盤與大反彈)

只要錯過了極少數的大漲日,總體表現就會輸給大盤,不然就是交易頻率太高導致成本過高吃掉所有報酬甚至倒賠。

應該也會有人覺得「那大賠呢?不躲過大賠難道不會輸嗎?」這可能表示沒有完全弄懂上方「投資的本質」,因為長期預期是漲的比賠的更多,所以不是打平而是會賺的。

再次強調這是預期報酬,也就是仍然有機率碰上「不如預期」的狀況,但這並不會因為擇時進出就一定能成功躲掉。

重點是,就算費盡心力提高準確率,贏過大盤的機會及額外報酬也微乎其微,實在不值得花這麼多時間及投資成本,這世界有更好的投資策略。

不管是指數化投資或是主動投資的大師,都一致告訴一般投資人「不要嘗試擇時進出」,因為這是沒有人能長期持續達成的一種投資方式。

有趣的是,我以前開始想投資時各種努力嘗試學習,但看過的許多理財專員、達人、老師從來都沒有跟我說過這些。

明明是這麼重要應該要警告投資人的投資知識,難道他們也不知道?還是刻意不說?理由是什麼?

冷蛋很幸運地從厲害的投資前輩的文章裡學到了這些,因此想寫下自己的理解,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有機會少走冤枉路。

但是不擇時又該怎麼做呢?接下來的文章會做更多的介紹,歡迎大家繼續追蹤閱讀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