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有借有還的穩定收益 - 認識債券 (上)

 

債券 (Bond),真是棒的。

進入理財的冒險世界已經超過半年了,我們從基本的觀念一路學習成長,逐漸累積了一些資產,為了進一步擴大資產,也開始學習投資。

講到投資通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買股票,之前冷蛋已經介紹過一些基本觀念,包含股票為什麼能賺錢、為了低買高賣的一些預測指標是否有用等等。

另外也介紹過與股票相關的一些投資工具 (基金ETF)、能成為比較基準的指數的觀念,還告訴大家風險的衡量方式及重要性。

談了許多,但身為新手想到投資股市總是怕怕的,尤其冷蛋的文章裡常常強調風險很重要,又說很多人買股票賠錢、什麼股市難以預測的。

其實也不用我強調,新聞上或網路上也常聽到有些人投資賠了幾百幾千萬,這些是真實存在的案例,而且賠錢的人還不在少數。我反而覺得一點都不怕、只看到賺錢沒看到風險的人更讓人擔心。

那有沒有比買股票令人安心的投資呢?大家常聽到另一種資產「債券」(bonds) 比較穩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債券吧。


債券的簡易概念

在介紹股票是什麼的文章一開始,冷蛋舉了一個合夥做生意的例子,一群朋友為了夢想合力創業,各自付出一些錢當資本,於是大家成了事業的股東。

要是大家一開始沒辦法湊齊這麼多錢,那還有另一種方法:去跟銀行貸款,那就必須跟銀行約好每個月還多少錢,而且要付利息。

債券 (bonds) 的概念就有點類似貸款,或者說是一張借據吧!

今天你有需求跟人借一筆資金,會說「多久之後要還」,而且跟「我忘記帶錢了,先借個 100 塊等一下領錢還你」不同,通常金額比較大、借貸時間長是需要附帶利息的。

發行債券就像是在借錢,只是和貸款相反,是買債券的人把錢借給發行機構。

更清楚的類比就像是銀行定存一樣,假設存了一筆 10000 元的定存,這就像我們把錢暫時借給銀行。

如果是一年期定存,年利率 1%,這代表一年後這 10000 元就可以領回來,還附帶 100 塊的利息。

債券也差不多,他會約定好借用一筆本金,等到期的時候將本金歸還,而且在到期之前每過一段固定時間會支付固定的利息。

舉例來說,有一張債券面額 10 萬元,五年到期,並約定每年付利息 3%。

那麼購買者可以花 10 萬塊買這張債券,每年領 3000 元利息到五年期滿為止,而且到時可以拿回 10 萬。


債券的基本要素

有了上面的例子,相信大家都滿容易理解的,那麼就正式來介紹債券最基本的內容吧!

首先是「票面價值」(Face value),也就是這張債券上發行的價格,上面的例子就是 10 萬元。

第二項是「票面利率」(Coupon rate),就是會給多少利息,通常以年化報酬率表示,上例為 3%。

但是債券付利息的頻率未必是一年一次,因此要注意第三項要素「配息頻率」,例如有些債券半年配息一次、有些每季一次等等。

但是不管配息頻率為何,要比較利息的時候還是記得用年化報酬的數字,每季 1% 和一年 4% 是不能直接說 4 比 1 大的!(而且換算起來這兩個報酬率不相同喔!沒分出來的朋友要做點功課了)

還有一項是「到期期間」(Maturity) 或「到期日」(Maturity date),例如上面的例子就是「五年期」的債券,這張債券由發行日開始算經過五年就是到期日了。

以上就是債券最基本的要素,但還有其他重要的部份,我們晚點介紹。


債券的性質與用途

來思考一下債券和股票有什麼不同吧!

當投資人持有股票,他等於是一家公司的股東,公司表現好股東會跟著受益,但公司經營不善時股票的價值也會雖著公司市值下跌而變低,是一種「同甘共苦」的金融商品。

這樣的特性讓股票的報酬率容易有較大的波動,狀況好的時候可以賺更多,但有時候也可能反過來賠錢,讓投資人容易一顆心揪在那邊擔心,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但債券不太一樣,他就像是一張借據,表明了每一段時間就會有一些利息進帳,期滿還能領回本金,感覺穩定多了,因此又被稱作「固定收益」的金融商品。

既然感覺幾乎不會賠錢,那就不太可能有很高的報酬了,沒有人會告訴你「這商品完全沒有風險,放在那邊每年就賺 20%」除非他是詐騙集團。(不過冷蛋總覺得在市場上常常看到詐騙集團?)

債券是一種風險通常較低、但報酬也比較低的商品。(但報酬通常比定存高)

這樣的性質讓許多投資人拿債券來做「保本領息」、「避險」之類的行為,另外有一個冷蛋覺得更重要的用途是拿來建立「資產配置」。

因為股票比較「可怕」,有時波動太大讓人投資得很不放心,選擇債券可以安心許多;但反過來說,債券的預期報酬看起來又比股票低 (歷史看來是如此,但無法代表未來),都只買債券賺的好像不太夠?

因此一個折衷的方式就是 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 將股債搭配起來,例如一半一半,這樣感覺比較穩定又可能有還不差的表現,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基本想法了。

關於資產配置未來冷蛋會有更多文章談到細節,我們先回來繼續談債券。


債券完全沒有風險嗎?

冷蛋不是詐騙集團,所以上一段已經偷偷地告訴大家債券也有風險。不過就算不用我說大家也猜得到吧?

當有人跟你借錢,當然可能會有「還不出錢」的狀況,因此借別人錢要考慮到風險。同樣地,債券會定期支付利息,期滿了會歸還本金,而它的風險就是「付不出利息和本金」。

為什麼會付不出來呢?債券跟股票不同,就算發行債券的機構經營不善,還是必須照樣支付利息及歸還本金,否則就是違約。

但公司總有可能倒閉,就算發行者是政府,我們也聽說過政府財政困難,連公務員薪水都發不出的故事,沒有保證安全的。

當然如果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總是更加穩定,例如美國政府發行的公債,除非整個國家都動盪不安,否則應該幾乎沒有違約風險就是了。

這邊我們點出了發行債券的機構可以是國家、地方政府、公司等,也不難看出國家比單一公司穩定得多。

小公司發行的債券風險高 (畢竟比政府更有可能違約、倒閉),為了吸引投資人冒險買他們的債券,通常利率會更高;國家或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由於風險較低,因此不需要用高報酬吸引人。

但是冷蛋已經在前面一段介紹過債券的主要用途是避險及資產配置,想賺錢的話不如考慮投資股票就好,何必冒高風險買債券呢?

所以投資債券時,為了降低風險,應該盡量選擇國家或政府發行的公債,才不會本末倒置。

目前我們已經介紹完債券最最基礎的部份了,但是還有幾個很重要的名詞與觀念,是在剛認識債券時就必須理解的,冷蛋會放在下篇介紹,歡迎大家繼續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