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看你額有朝天骨,眼中有靈光,是萬中無一的奇才!這本投資密技就便宜賣你了。 |
我們的理財冒險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雖然一直有在前進,但總感覺難以找到一個突破口,一舉翻身成為投資成功的族群。
別說理財了,每天上社群網站閒逛,總看到身旁的朋友貼出一張張吃大餐、去旅遊、買精品、好生活的照片,怎麼別人都過得比我好?只有我的生活最慘最失敗。
覺得自己的「投資成績」一直不太好,但卻常常看到親朋好友、報章雜誌上誰誰用了哪個方法,一次賺了不少報酬,怎麼就我學不會?明明看到了厲害的「招數」,照著操作卻賠錢?
常聽到有種說法是「運氣也是一種實力」,這並不只是一種玩笑話或狡辯,而是我們常常容易只看到光鮮亮麗的那一面,忽略了背後存在著其他不夠「精彩」的部份。
這篇文章,冷蛋想和大家聊聊「倖存者偏差」。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Survivorship bias),也翻作「生存者誤差」、「倖存者偏誤」等等,是一種邏輯謬誤,指的是只關注到某些容易被觀察到的人事物,而忽略了背後可能有更多其他沒被注意的部份,導致錯誤的推論與認知。
聽起來有點不直覺,就從字面上來看會更容易理解,簡單來說就像是「只注意那些活著的,卻忽略了沒有存活下來的部份」,有點以偏概全、瞎子摸象的味道。
網路上介紹到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二戰期間的飛機彈孔分析了!
![]()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
為了提高存活率及勝率,大家針對飛機哪些地方容易被子彈打到做了統計研究,打算在這些地方加強防護。
但這時專業的教授給出了完全相反的建議:「大家能看到彈孔聚集在這些地方,是因為這些飛機及飛行員全部都順利飛回來了,彈孔落在其他地方的飛機都陣亡了,因此我們觀察不到,應該在那些沒有觀察到的地方加強防護才對。」
後來事實證明教授的分析是正確的。
我們在觀察一件事的時候習慣「眼見為憑」、直覺地找尋關聯,但有時候這樣的習慣反而會讓我們落入陷阱,忽略了背後更值得被注意卻不明顯的問題。
就像是行船時看到冰山一角,真正應該注意的是底部被水面掩蓋的整座冰山,否則鐵達尼號事件就會重演。
「倖存者偏差」的概念其實就這麼簡單,照字面來想就懂了,不過其實應用上也有正反兩面,一種是只看到活下來的,另一種則是反過來,只看到失敗的部份,我想或許可以直譯為「陣亡者偏差」?
舉幾個例子吧!
倖存者偏差的謬誤其實無時無刻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這裡就舉一大堆例子說服大家。
現在大家流行自行創業,覺得不用聽老闆上司的話,可以自主做自己很快樂,但其實自行創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日本每年都會統計出中小學生長大後想做的職業,現在許多小孩甚至大人都想當電競選手、爆紅直播主。
這些職業沒有不好,不過許多人只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忽略了背後的辛苦,更重要的是大部份想踏入這一行的人都失敗了,但這群人不會被看見。
提到創業就不得不說市面上好多書籍教人「如何成功」,裡面會有一堆激勵人心的故事及作法,例如哪些大老闆根本沒上學,靠自己的技術打出一片天,但實際上絕大部份輟學的人並沒有順利地成為大老闆。
比爾蓋茲是最顯眼的案例,他之所以能建立起微軟帝國,是因為在那個電腦還幾乎不存在的時代裡,他就讀的高中剛好有一台電腦,那可是各名校、研究機構都未必能擁有的設備。
並不是所有喜歡在車庫裡研究的人都能成為一方之霸,運氣的重要性有時不亞於努力。
再來聊聊武俠小說,大家看到金庸筆下的小人物,隨著劇情一路成長,後來都超越了幾乎所有一開始功夫遠勝他們、有頭有臉的前輩們,更別說那些眾多門派裡辛勤練功的門下弟子。
他們怎麼成為武林高手的?
巧遇高人、跌落山崖、不識字參悟壁畫、危急時逃入洞窟發現絕世武功秘笈、吃到靈丹妙藥、被一口氣灌了幾十年功力、剛好是萬中無一的練武奇才、被打通任督二脈...
這不是正常人能有的機遇,只能說「因為他們是故事主角」。
談小說不夠現實嗎?我們回到現實世界吧!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好是壞呢?
爛透了?冷蛋寫稿當下處於 Covid-19 後疫情期間,今年世界碰上烏俄戰爭,通貨膨脹嚴重影響絕大部份國家的民眾生活。
身在台灣的我們還有自己的問題,這篇文章不談政治,但內憂與外患持續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撇開這些,更現實的是高到買不起的房價、亂到不安全的交通等等,鬼島真的爛透了?
冷蛋之前讀過一本很精彩的書《真確》(應該也不少人看過),裡面實際列出了各項統計數據及證據,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雖然仍不夠好,但正在持續變好;雖然變好了,但仍有許多地方需要繼續進步。
但為什麼大家的感覺都是「世界很爛」?
這也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因為我們的新聞及人類的天性容易去注意那些「壞」的事情,畢竟這樣才夠有話題,人們也天生擅長於注意壞事以便趨吉避凶生存下去。
而且根據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發現,人類對壞的、損失的感受大約是獲得同樣好感受的兩倍,我們需要更開心的事才能打平普通的壞感受。
因此並不是這個世界很壞,而是我們更容易注意到壞事而忽略好的部份的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無所不在?
你看,冷蛋上面隨隨便便就列了好幾個例子,所以這世界到處都是倖存者偏差。
這樣的結論正確嗎?讓大家看到幾個顯眼的例子,似乎很有說服力,但這樣就說倖存者偏差無所不在,是不是連這個論述本身都是倖存者偏差?
世界有些複雜,但也有簡單的部份,並不是每件事都會有倖存者偏差,有些邏輯推論就很簡單明確。
正因為如此,人們的大腦也常常傾向於盡量簡單直覺地去解釋一件事,畢竟快速地思考才能讓我們在緊急時遠離危險,在競爭時搶得先機。
尤其如果結論是自己渴望的,就更容易一廂情願地相信。
不過許多事情的確不能只考慮一個面向,避免倖存者偏差是個很重要的觀念,不然碰上真正重要但複雜的狀況可是會吃大虧的!
不管倖存者偏差是偶爾出現還是無所不在,我們都需要讓自己有多想一層的準備。
下篇文章冷蛋會針對投資列出更多倖存者偏差的例子,也會繼續分享一些我的思考,歡迎繼續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