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冷蛋,有何貴幹? |
很多人之所以想開始投資,背後的動機都是希望能賺到很多錢 (廢話)。那所謂的「很多」到底是多少呢?
當然是越多越好對嗎?最好多到我花不完,多到我可以用現金買房,像個土豪一般,或至少我可以想怎樣就怎樣,今天心情不好不爽上班就 fire 老闆。
務實一點的人會認為這有點太不切實際,我們只是想安安心心地過生活,只要有「足夠」的錢讓自己吃飽睡好,繳得起每個月必須的費用,偶爾還能休閒娛樂、出國旅遊。
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一起思考有沒有什麼好方法,靠理財讓自己有源源不絕的收入。
隨意發想
在進入比較聚焦的方法論之前,先讓我們做做白日夢吧!別小看這種天馬行空的力量,許多前所未有的點子就是這樣來的。
想讓收入永無止盡,但是又不想辛苦工作對吧?我們不是正在做投資冒險嗎?身為一個勇者當然是要努力在世界上成為最強!
只要讓自己買股票的能力超越股神,靠投資賺飽飽,不就可以不顧一切無腦花錢了嗎?嗯...可是別說超越股神,身為一般散戶我們大概很難在眾人廝殺的市場中成為獨贏的少數派吧?
那麼找個大神,一路跟隨他呢?一樣競爭激烈哪!誰不想跟隨大師一路勝利?但想也知道不可能全部人一起賺,如果是這樣那誰賠?
啊,乾脆找個富爸爸算了...這年頭網路玩笑話流行「阿姨我不想努力了」不是嗎?真的要這樣做嗎?做得到嗎?或是說...這樣要付出什麼未來成本?真的會快樂或自由嗎?
這些都太不實際了!想想現在房市這麼夯,好像只漲不跌?那我們來買房收租好了?
嗯...姑且不論買不起,就算真的硬撐買下去了,要出租還是必須管理,萬一碰到房客有問題甚至不小心變凶宅...
而且房子還有一堆稅務問題,萬一沒房客空在那沒錢賺還是要繳稅,算一算其實報酬率也不高?查了一下好像平均還不到 5% 呢...
想了一圈似乎沒什麼搞頭,冷蛋倒是又想到一個好賺的方式:成為「股市分析名師」、「高階藍鑽前輩」、「神級 SeaFood」,使用嘴遁,掌控未來,讓信徒供奉。
我覺得這可能是目前我想到最有機會大賺的方式了,受人供奉就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了,但大家可能要捫心自問,自己想不想成為這種人。
務實方案
好吧!既然暫時沒有其他妙招,我們也做過白日夢了,就暫時回到地表吧!冷蛋介紹一個相對有理論及成功經驗的可行方案。
原理也很簡單:就銀行生利息而已。想像我們有一大筆資金,每年會生出一些利息,我們提出利息花用,不要動到本金,下一年又會生出利息,永遠用不完。
這招大家都會,這樣每年提出的那些利息錢就是被動收入,只要超過我們生活所需,那不就是源源不絕的現金流了嗎?
想法是不錯,但有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忘了通膨。物價會隨著通膨逐漸上漲,上面所謂的「不動到本金」忽略了這點,錢會越來越薄,最後就得消耗本金才買得起,總有一天會花光。
因此我們需要調整策略:一大筆資金,每年從投資報酬中提出固定比例花用。剩下的部份靠著持續投資繼續成長,至少要能打平通膨。
如此一來才真的有辦法長期維持不斷的被動收入,而且也能負擔通膨後的物價。
這種方法在理財界最知名的一個叫做「4% 法則」,可能很多人聽過。
4% 法則的基本介紹
4% 法則一點都不難理解,這邊試著用不嚴謹的方式解釋給大家聽。
首先將一大筆資金拿去投資,冷蛋之前的文章介紹了股市合理的報酬,但股票通常風險較高,為了安全起見,有風險概念的投資人不會全壓股票,而是搭配一些相對安全的資產,例如債券 (未來的文章也會介紹這種資產)。
一定比例的股債搭配之下的長期預期報酬大約是 7% 左右,另外長期的通膨率也在之前介紹過,大約是 3%。
那麼這一大筆資金中有多少報酬是能提出來花用的呢?為了追上通膨,我們必須讓本金在一年期間成長至少 3%,並將這些錢留在市場繼續成長。
也就是說,如果總報酬是 7%,我們不能把 7% 全部拿來花,而是要將報酬扣除掉 3% 通膨的部份,剩下大約 4% 才是可以安心花用,不會被通膨吃掉傷害到本金的錢,4% 法則差不多就是這樣得來的。
好了,寫到這裡一定很多數學高手要來罵我了 (笑),實際上數學不是這麼計算的,上面的各個數字其實也都不精確,冷蛋只是想用更貼近「人話」的方式解釋給更多有意開始嘗試理解的朋友們。
(在此也要提醒大家,不要只看一篇文章就做結論,有更多厲害的前輩已經整理好細節,請有興趣繼續研究的朋友多查詢做功課喔!)
實際上「 4% 法則」已經有過許多研究,是根據過去長期數據做回測分析,得到的數字差不多就是 4%,有極高成功率。
這是一種務實可行的方式,讓人們真的有機會實現靠被動收入過生活的夢想,退休後也能較安心,不必常常看著新聞擔心勞保破產、年金縮水。
但是時至今日 4% 法則也被指出有些不夠周全的地方,導致成功率沒有過去想像的那麼高。下篇文章冷蛋會繼續介紹關於 4% 法則的一些問題,以及改良的方法,朝著更穩定的策略靠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