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

三個影響投資成果的「時間」指標

半夜睡不著覺,當韭菜橫著割,只好到屋頂找另一個夢境。

最近冷蛋「奉旨取材」,連續兩週跑到不同地方出差,行程相當充實,也是個特別的經驗。

為了把公司交辦的事處理好,其實比平常花費了更多心力,畢竟公司花大錢負擔交通、住宿與生活費將員工外派,當然是有重要的目標,我也必須在特定時間場合將公司最好的一面展現出去。

也就是說,這兩週比平常更忙、更累,還必須在地球的另一端應付日夜顛倒的時差,根據我對睡眠粗淺的理解,這對身心的負荷挺大的。

有在投資的我,碰上了一個似乎很重要的問題:出差又忙又累,沒什麼時間心力看盤投資。

該怎麼辦呢?暫時將資金撤出嗎?出差還只是其中一種「沒時間投資」的可能性,生活中還有各式各樣可能影響投資的時間議題?

這篇文章分享三個我認為可能影響投資成果的「時間指標」。


投資花多少時間?何時該投資?

大家覺得投資需要花多少時間呢?或者換個問法,有投資的朋友都在何時看盤?

這個問題好像有很理所當然的答案:當然是在股市有開盤的時候看盤啊!不就每天開盤的時候打開看盤軟體、手機 App,看一下價格與線圖,研究何時該進場、何時要賣出。

啊!要是投資的不是台股而是美股,那就代表我要有「美國時間」,在晚上甚至半夜盯盤囉?

剛剛提到要「看盤」、「研究」,其實沒開盤的時候也有很多功課要做呢!要看看各種產業新聞、名師分析、研究財報、掌握第一手消息,看來投資必須花的時間比一開始想得更多。

萬一像冷蛋前兩週出差,一邊忙公事、一邊因為時差需要對抗睡意,似乎就沒辦法「好好投資」了,這時候最好是暫時不要放太大部位,沒時間盯盤萬一賠了怎麼辦?

呃...那萬一剛好就是這時候股市大漲,我卻因為出差沒空研究,錯過大筆收入,那又該怎麼辦?該死的公司害我少賺一筆,沒辦法財務自由提早退休?

事實上,冷蛋喜歡偶爾觀察人群,看看大家的行為與想法,我也在很多時間、很多地方看到和上述類似的投資想法。

可能是在上班時,螢幕的一角開著股市偷偷盯盤;或許在午休、電梯間、通勤時拿著手機,看著紅紅綠綠的價格與箭頭,皺著眉頭發愁;又或者沒日沒夜,看著媒體上的各種消息,希望這些「努力」能帶來投資收穫。

這是第一個指標:投資時「盯盤」、「努力研究」的時間

這些時間的確可能影響投資成果,但我認為大部份會是偏「負面」的影響:大多數越「努力」、「認真」研究的投資者,投資表現可能不如預期,甚至事與願違。


投資要適時進出、趨吉避凶?

上一段的論述有些灰暗,似乎在暗示「努力不一定有收穫」,否定許多人的價值。

其實這不是暗示,而是明示。

在投資領域,在股市中,本來就不是努力研究就能賺大錢,快速財富自由,這樣的期待只是不想面對現實的成人童話故事。

如果越努力研究投資就能有回報,那我們散戶就更沒勝算了,不是嗎?

我們有把投資當正職,一天工時八小時以上,甚至加班研究到半夜,還和同事一起努力,利用公司的高速電腦與網路,獲得最多最快最好的資訊,還有高學歷投資系博士畢業證書嗎?

我想是沒有,但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人、這樣的單位存在。

他們是高學歷菁英,他們的專業就是投資,他們在華爾街最競爭的公司沒日沒夜,他們有最好的設備、最早的消息,他們比我們努力多了。

但是就連他們都每天忙得要死要活,沒有早早從公司退休享福,這代表什麼?

代表投資就是這麼回事,代表想要靠著花時間努力研究,想辦法趨吉避凶,是多麼困難的任務,就連那些最厲害又最努力的人,也難以長期勝出。

為什麼努力盯盤反而容易適得其反呢?

因為一個事實:投資時市場的「短期表現」是難以預測的,就連股神與許多投資界有名的大師都說他們無法預測 (但市場上也有很多「老師」收費教你如何預測)。

由於短期表現難以預測,常常盯盤反而會影響心情,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在不對的時間點進出市場。這是「人性」,許多投資人因此深受其害。

而這也是第二個影響投資成果的重點指標:投資時進出場的頻率

跟上一段一樣,投資進出場的頻率也是「反指標」,通常進出場越頻繁,成果越差。


投資一定有風險,但要懂「承擔」

為什麼進出場越頻繁,投資表現卻常常越差呢?

倒也不完全是因為所有人都「只會看錯」,我們說自己「看錯」,其實有時候反而是錯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說得委婉一點,是錯估了市場的難度。

說自己「看對」或是「看錯」,其實都代表認為自己「很懂得如何看」,其實也就是上一段「懂得預測、趨吉避凶」的想法。

事實上,許多「看對」、「看錯」可能都只是運氣,只是人們事後諸葛為成果找理由的一種表現。很多投資人一輩子投資的表現都是「有時剛好對了」、「有時不巧錯了」,如此而已。

除去那些因為人性而適得其反的成果,投資有時對、有時錯長期可能會帶來平凡的、平均的表現,但是頻繁進出場卻會由於「投資詛咒」造成更差的成果。

那就是投資時的成本,尤其是在利益衝突下,巧立名目的各種費用,造成長期總資產被轉移給他人任意花用的成果。

也就是說,要是有一種投資策略,能夠長期取得還不錯的成果,但是不需要頻繁進出、轉換,省下那些本來就該屬於我們的錢,光是這樣就能贏過整天盯盤、頻繁買賣的大多數人。

好消息是,這樣的投資策略與標的是存在的 (壞消息是台灣比較少這種標的)。

這裡要揭露第三個時間指標了:投資時「留在市場」的時間長度

投資的本質其實是「合理承擔適度風險,換取相對應的預期報酬」,我們必須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想辦法適度分散風險,並持續留在市場中曝險,才有辦法獲得合理的預期報酬。

也就是說,不用頻繁看盤、不用殺進殺出,而是要採取一套「能讓自己留在市場中,跟著市場持續成長」的策略,不必擔心短期漲跌,才更有機會在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別讓投資佔據生活

到這裡,三個時間指標已經分享完了,最後整理一下:

  • 投資時盯盤、努力研究的時間,通常沒有正相關,甚至適得其反
  • 投資時頻繁進出場,在許多時間點不斷買進賣出,會被高額的成本吃掉應該屬於自己的資產
  • 投資時正確承擔適度風險,留在市場的時間,是長期資產成長的重要因素

因此,冷蛋在出差期間那個「似乎很重要」、沒時間投資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因為我的投資組合可以持續留在市場中承擔合理風險,換取成長的可能,出差時完全不用管他。

最後分享一下我在投資上花的「時間」,作為一個參考:冷蛋「每年」花在投資的時間,大概不到三個小時 (我可能比較仔細,不然大概不需要一小時),就只是按照預定計畫將資金投入,買進部位承擔風險持續成長。

比起來,在部落格寫投資心得分享的時間,還遠遠超過我買進投資部位的時間。

「時間」絕對是更重要的資產,把不必要的投資時間留起來,花在更重要的生活上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