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外出取材 2024 — 休息與持續

熟悉的精靈文字,你一定能理解。

由於工作上的需求,冷蛋已經「奉命外出取材」兩週了,先是一趟較近的行程,然後立刻接著另一趟遠的行程,時間很緊沒有機會調時差。

因為是重要的工作,也是個難得的機會,雖然行程很趕很累但我仍然打算好好把握,一方面專注於本業,另一方面也嘗試將自己有興趣的目標「附著」在主要任務上,希望達成雙贏。

但身為活生生的人,連續緊繃的行程,造成身心上會有週期性疲勞總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我想用一篇小短篇來平衡自己「休息」與「持續」的目標。


當內心開始拔河...

外出取材 2024 三篇撰寫的時間,其實是在兩趟行程之前:我決定事先準備好文章,在出差期間定期發佈,到這篇內容發佈的時候,剛好結束出差行程,準備回家好好休息。

意思是,出發前我必須白天繃緊神經做好工作與出差規劃,晚上也要「加班」趕稿。

在這篇文章撰寫的時間點,離出發時間已經不遠了,之前又連續寫了兩篇內容,還得兼顧工作與生活中的其他事,其實感覺到有些疲勞,懶懶的不想提筆 (雖然是打鍵盤)。

說實話這種狀態也不罕見,去年外出取材時就分享過,冷蛋其實跟大部份人一樣容易懶散拖延,寫文章偶爾就想「富奸」一下。

反正又沒人逼我寫,我也沒有對外承諾要固定時間發表,何況這也不是有領薪水的工作,停個幾週不會怎樣。

但另一方面,我有「對自己承諾」的目標,持續分享內容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可以的話我希望不要輕易中斷。

又想休息,又不想中斷目標,該怎麼辦呢?


給自己「彈性」

在過去,很多人會靠「堅持」、「毅力」、「意志力」來搞定一切,但現代許多研究都顯示,意志力、或說「能量」,是一種很有限的資源,跟其他資源一樣,用完了就需要補充。

也就是說,未到關鍵時刻,盡量不要動用自己的意志力,稀有資源要用在刀口上。

好在隨著人們對行為科學、習慣養成有了更多理解,我們可以透過系統設計與一些技巧,讓自己在較不費力的同時兼顧想要的目標。

首先我可以「給自己彈性」:想休息、但又想完成這篇文章?那就快速寫個小短篇吧!反正 500 字、1,000 字、3,000 字都可以叫做「一篇」啊!

只要有分享想法,沒有規定內容要多麼扎實、立論完整、創新突破,我覺得就寫下現在的心境,更真實地呈現自己的困擾也很好。

而且由於有了「彈性」,這個困擾已經被解決了。我只要完成一點點就好,結果不知不覺還是把內容推進了不少。

現在,我可以去休息了。


身體休息,「身份」不休息

由於這次的狀態不錯,我仍然在出發前準備好了要分享的文章。其實除了彈性,也有另外一件事支持著我,就是「不要中斷連續紀錄」。

部落格的文章持續累積,並且我也持續很長時間都固定分享內容了,發表文章已經從一件麻煩事,反過來變成支持我繼續產出的動力 (但與此同時它仍然是麻煩事)。

不過如果身心的疲勞再更累一點,真的需要透過更充足的休息來回復,該怎麼辦呢?

那就休息吧!但同時也記住這個咒語:「不要錯過兩次」。身心隨時可以好好休息,重點是讓自己的「身份認同」不要休息。

只要休息過後再出發,搭配上一段的「彈性」,哪怕只是分享像是文章開頭那樣的幾句話都好,我的「身份」就仍然是「持續透過文字分享想法」的人。

這篇短篇差不多分享到這裡,而冷蛋的外出取材行程應該也結束了,希望這趟行程有豐富的收穫,要是旅途中有什麼想法,之後也會找機會透過文字分享出來。

文章最後就用另一句能帶來動力的魔法留個伏筆:「我們下篇文章見!」


相關閱讀:

外出取材 2024 — 專注本業

外出取材 2024 — 體制內游牧

外出取材 2024 — 休息與持續 (本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