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新年新氣象,用三件小事為自己鋪路

過新年總讓人感覺有新的可能性,趁著連假讓可能性不再只是想像。

農曆新年快到了,今年表定是九天連假!大家計畫好要做什麼了嗎?

雖然表定九天假,我想也不是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的,大部份人傳統年節行程就會占了一半左右,也有一些族群連假中反而要上班。

剩下的個人時間,由於連假作息不太穩定,容易在沒有規劃中隨意消耗,常常到了倒數時刻,才覺得連假沒做什麼,更收不了心不想回去上班。

年假本來就不容易 100% 自主掌控,但總有些空檔可以利用,這篇文章就分享三件小事,推薦大家趁著新年的儀式感嘗試跨出一步,讓假期更充實。


幫夢想開頭

連假想做什麼呢?或許有些朋友在假期開始前就滿心期待,想說終於不用上班了,要趁著難得的長假好好放鬆、玩樂追劇,一口氣滿足平常無法過癮的心。

因此,冷蛋想分享的第一件小事,就是盡情去做喜歡、想做的事吧!

這篇文章發出時已經是連假的第二天,那麼第一天或是剛放假的夜晚大家做了什麼呢?有好好「揮霍」嗎?忙了一年,好好肯定、犒賞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對吧?

不過誠實一點,那些吃喝玩樂的「小確幸」,說真的平時也在做。既然是新年連假,或許可以再把喜歡想做的夢想做大一點,不要侷限於一個週末就能享受的內容。

有什麼比較需要時間發展的個人興趣,或是今年想達成的目標都可以,說得老套一點,就是想想「新年新希望」。有沒有過去就一直想做,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現的夢想呢?

例如之前一直想學烏克麗麗、想開始玩攝影、今年想出國旅遊,甚至想嘗試開直播當實況主、希望重拾多年前曾有開咖啡廳的夢想等等。

這些「大事」當然不太可能在幾天連假就圓滿完成,冷蛋也說要分享的是「小事」,所以,要做的是幫想達成的夢想「開頭」。

為什麼我們會趁著一年開頭許下「新希望」?正是因為過了一年,感覺「重新開始、又有機會」的心理,讓人容易心血來潮有衝勁。

既然如此,何不好好利用年假的機會,讓自己透過儀式感擺脫理性,「不小心」跨出第一步。

想出國旅遊就直接存下第一筆旅遊基金,想學吉他就先上網查點資料報名體驗課,先鋪好開始的路,才可能有第二步,年假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及儀式感做出這樣簡單的行動。

也不需要一次衝太快,大部份的夢想需要的不是「衝幾天」,而是「能有下一次行動」,因此重點是利用新年「想開始」的心理幫自己啟動,如何持續則是交給後續的系統,例如習慣養成迴圈


讓自己變輕鬆

第二件冷蛋推薦做的小事,是能讓自己變輕鬆的事。

連假自由揮霍、睡覺追劇,感覺從平常的忙碌中解放、變輕鬆、變自由了,這樣的狀態大家都不陌生,放輕鬆不是我們早就會的本能嗎?

偏偏這種放鬆狀態只能持續到連假結束前,就會開始煩惱「又要上班了」,尤其是假期太過隨意感覺「沒做什麼」的話,心情也會隨之跌落低谷。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放輕鬆」這件事想得遠一點:有沒有什麼事情是能讓我放輕鬆更久,甚至假期放完回到工作岡位時,也能繼續享受輕鬆的?

說得更具體一點,可以試著找一件小事,趁著年假有空有動力,花一點點心力做一次,將來就能因為這次行動而「持續輕鬆」一些。

舉例來說,可以是幫比較長期的累積型計畫開頭。

就像上一段的例子:如果這次趁著年假存下第一筆旅遊基金,這個目標還需要補足的錢當然就會變少,未來就能再存一點、存一點,於是真的成行了!

另一個例子學吉他也一樣,趁現在有動力先報名課程,之後的行動就簡單不少,只要定期去上課就能開始並持續推進興趣。

開卷有益,讀書學習也是一種累積型的行動,趁著新年假期閱讀、看知識型影片或聽聽 podcast,就算一次只有讀個一章幾頁,要是能從中得到一個小啟發,這次年假就是有收穫的,一個觀念就可能讓之後的自己變得更輕鬆。

除了累積型的行動,另一種能幫助自己變輕鬆的是「槓桿型任務」,行動一次卻有辦法收穫多次。

例如趁著新年整理一下生活環境,之後就有好一段時間可以維持整潔舒適 (直到又忍不住變亂),事實上透過一次性的設計環境,能帶來很大的改變,甚至更容易做到本來要花意志力克服才會行動的事。

雖然假期應該把工作放下,但舉例來說,要是能趁著連假做出一個簡單的模板或行動流程,來處理平常覺得雜亂麻煩的那些鳥事,工作時就只要拿模板快速應用、照流程直接行動,如此一來上班說不定能輕鬆不少?生活上的雜務也能用同樣的思維來處理。

這就是第二件小事,一樣是利用新年的儀式感啟動,如果一次行動能讓未來的自己更輕鬆,這樣的小事真的很划算。


把軌跡具體化

這篇文章想推薦的最後一件小事:做記錄。

前兩件小事都是利用新年想開始改變的心,不過夢想並非一蹴可幾、未來的輕鬆目前仍有些抽象,連假期間最能感受到自己「真的做了些什麼」的方式,或許就是做記錄了。

只要有紙筆,或是有電腦手機平板,大家都可以隨時記下資訊,很快且不辛苦,連假是一個開始嘗試記錄的好機會。

記錄的內容不拘,舉例來說包括上面兩件小事的任何想法,這次假期中做了什麼、人事時地物,簡單記錄消費或是記下「時間帳」,洗澡時臨時蹦出的點子...什麼都可以。

當這些內容透過文字具體化,我們就能清楚看到自己在假期中的「產出」,就算是追劇打電動的一些心得感受也很好,至少在假期結束時有「我有好好休閒」的記錄。

可以利用記錄看一下自己究竟利用這次假期做了哪些事,還能比較看看,跟原本想像的差距在哪裡,透過記錄認識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明明想要認真玩樂打混,卻有哪些狀況只是發呆滑手機、拿著遙控器亂轉;明明想趁難得的連假開始新計畫,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雖然連假卻每天都「沒時間」。

有記錄、有軌跡,就不會忘記,下次就有新的想法與方向可以嘗試,也能當成基礎做點規劃,不會又渾渾噩噩把難得的假期花在「不知道為何落入時間黑洞,到底做了什麼」的迴圈裡。

就像這篇文章也是冷蛋的假期軌跡,我知道自己寫出了一篇文章,而且可以透過自己的文章提醒自己,假期間可以嘗試哪些小事,一舉多得。

記錄當然不用是一篇長篇文章,只要幾句話幾個字都好,幫助自己記憶、思考、覺察。當記錄內容被用上,你很可能會感謝過去的自己有為你先鋪路。

冷蛋推薦的三件小事到這裡結束了,連假有許多時間,三個選擇提供朋友們參考,如果覺得聽起來有幫助,隨意選一件開始吧!

有動力想三件都試試看當然也很好,祝福大家新年連假的一小件行動,能成為未來的助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