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理財...狂想...嗯,就這樣吧! |
這是冷蛋開始寫部落格以後碰到的第二個中秋節,去年此時開啟了《理財蛋幾壘》系列,寫下了一些膾炙人口(?) 的投資傳說。
當時市場表現大好,許多平常沒有在買股票的人急著想要進場賺一波,深怕自己錯過「隨便買都會賺」的熱潮。
一年後的今天,股市表現似乎超出很多人的「期待」,感覺「怎麼買都會跌」,去年的文章回顧起來反倒讓人感覺有些諷刺。
但投資心態及方法不該是這樣的,冷蛋一年來的投資方式並沒有什麼變化,能讓我在每個中秋節都帶著好心情與家人共度,也能持續累積重要的未來資產。
今年就讓我繼續寫幾個與月亮有關的投資發想與大家分享,在中秋連假期間輕鬆一下。
投資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蘇東坡寫下《水調歌頭》之時,人們對月球當然是理解有限,這兩句與屈原的《天問》、李白的《把酒問月》時常被後世人們拿來做對比。看似有些讚嘆,但背後又帶有幾分對自身處境失意的複雜心情。
今天不是跟大家聊詩詞賞析,而是由於今年市場表現似乎「不好」,或許有些朋友也在面對投資時感到失意,無所適從吧?
明月幾時有呢?遠在人類歷史前就一直在那了。
面對讓人嘆息的市場,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問道「股市幾時有?」
這問題應該比研究月亮起源容易些,至少是從人類文明開始以後吧!也就不過幾千年。而且學者已經有答案了,不需要問青天。
「股市的歷史」聽起來似乎很無趣,但實際上對投資人很重要。
前陣子冷蛋剛分享過《投資人宣言》一書的讀書心得,不像坊間許多教人如何大賺的讀物,書中開頭就介紹了金融簡史,也讓我們看到了百年來股市的許多歷史事件。
這有什麼重要呢?
因為只要看過這些歷史,你就知道今年股市的「不好」早在幾年前、幾十年前、上百年前,就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甚至跟以前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如果在下場投資之前就有這些認識,就比較不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市場先生打亂投資節奏。
你也會知道如果用正確的方式長期參與市場,不必擔心「高處不勝寒」。
許多人投資表現不佳,感覺問題的來源似乎是抓不到買賣點,以為股市表現猶如「月有陰晴圓缺」,需要照著某些指標操作來獲利,看似簡單卻又不得要領?
不,此事股難全,許多專家早已研究過常見指標的預測能力,尤其是短期操作更被證明是連股神都無法持續成功做到。
在《水調歌頭》那個年代,人們或許只能看到月亮被青天「波段操作」,但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就算由於反射角度造成我們看到「盈虧」,月球的本質卻是一顆始終繞著我們轉的衛星,並沒有改變形狀。
投資的時候也該弄清楚股票獲利的本質,即使股價可能會因為投資人的預期而上上下下,但只是整天買進賣出是不可能讓世界產生任何利潤的,真正提供價值的是公司本身的產出及成長。
如果理解了本質,也知道猜測股價漲跌是難如登月的事,那麼與其每天殺進殺出,不如好好選擇長期會成長的公司或整個市場,好好地持續參與吧?
蛋願人長久,買進並持有。(註:不保證必賺,歡迎點進連結文章看更多討論)
投資登月任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老電影《阿波羅 13 號》,內容改編自真實故事,由於氧氣罐爆炸的意外,登月任務被迫放棄,並且需要克服一切困難讓太空人返回地球。
事實上這是美國第三次的載人登月計畫了,一般群眾早已失去新鮮感,當時媒體甚至只在天氣版報導相關消息。
NASA 也是老神在在,都已經第三次了還能出什麼意外?直到電影中的名台詞出現 "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 (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
投資有點像登月任務,一回生二回熟,照著模式看指標,選股操作就對了,那些分析師、股市名師、教人輕鬆賺 1000 萬的書不都這樣教嗎?
直到「我們有麻煩了!」這時常常已經來不及了,賠上大量資產甚至難以翻身。
相信大家都同意登月任務是很困難且代價昂貴的,事前就要考量到各種可能,出了大氣層無法回頭,失敗就是賠掉鉅額成本。
一次完整的載人登月任務,不只要成功讓人類抵達月球,還得成功回到地球,其中只要有一個重大失誤就幾乎可說是前功盡棄。
投資也一樣,靠擇時進出要賺到一次錢至少必須對兩次,進場及出場。
要持續賺到錢就要對好多個兩次,隨著資產增加,「下注」的錢變多,只要其中有一次大失誤,就可能抵銷以前賺到的錢甚至倒賠。
更何況頻繁進出場會消耗大量的投資成本,不管是投資股票、基金、ETF 都一樣,不管你是賺錢還是賠錢,都必須繳交這些錢給金融業者及政府,沒在跟你客氣的。
為了提升登月成功率,NASA 那些最聰明的專家怎麼做呢?
當然是在事前做好一切規劃及模擬,在出發前就考量到各種可能的狀況,並準備好許多備案及保險,讓失敗率降到最低。
另外他們也充分利用所有知識,設計出最佳方案,例如在宇宙中燃料有限,每消耗一次都是很重要的事,最好是利用真空及引力的特性,在不需消耗任何能源的狀況下達到目標。
想要在投資時持續累積並存活,也可以參考專家的行為:在事前考量到各種風險,並準備好各種分散風險的方案,讓失敗率降到最低。
另外就像上方提到的,投資成本是很重要的事,不要頻繁買賣、也降低持續消耗的成本,利用投資的本質幫助自己長期累積。
《阿波羅 13 號》計畫是 NASA 史上「最偉大的失敗任務」,雖然沒有登月,但集合了所有最聰明的人的力量,終於成功帶回太空人。
重點一直是「人平安地回來了」而不是「沒有成功賺到」。
最後讓大家想想,如果我們利用下班時間看看科學雜誌,有辦法成為太空人嗎?成功地讓人回到地球甚至成功登月?
投資呢?在正職之外花點時間研究,就能擊敗市場上其他投資者賺大錢?別忘了「投資界的 NASA」那些頂尖高手,就是我們投資時的對手 (有時他們還賣商品給你,宣稱幫你賺錢)。
投資阿姆斯壯
如果讀到這裡,你覺得冷蛋的發想有幾分道理,請讓我介紹投資界的阿姆斯壯給你認識。
我想介紹的是指數型基金教父約翰 · 柏格 (John C. Bogle)。
柏格先生是投資界的重量級人物,可說是與股神巴菲特齊名,但是一般投資人卻不一定聽過他的名字。
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像股神一樣令人讚嘆的報酬率,不是「年賺 20%」的專家。
那麼柏格的報酬率有多高呢?為什麼說他是跟巴菲特齊名的教父?
事實上,沒有人在談論柏格先生的報酬率多高,之所以受到眾人敬重,是因為他對投資界深遠的影響。
柏格先生創立了先鋒集團 (Vanguard Group),在 1976 年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檔開放大眾購買的指數型基金 (Vanguard 500 Index Fund),將指數化投資的概念帶給世界。
當時大家還不認識指數型基金,甚至嘲笑柏格的想法與行為,但的確是他踏出了第一步,並在他有生之年不斷踏出一步又一步,持續影響眾人。
柏格的每一小步,都是投資人的一大步。
時至今日,指數化投資的理念在世界各地被眾多投資人採用,Vanguard 今日也成為美國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甚至旗下的美國全市場指數型基金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達成規模超過一兆美金的歷史記錄。
為什麼沒人談論柏格的報酬率?因為他推崇的投資方法是追蹤市場指數,報酬率不多不少,就是跟大盤一樣 (實際執行需要扣掉極少數成本、追蹤誤差等)。
柏格先生的成就,不在於他自己擁有高報酬,而是他讓投資人少賠了多少本該賺到的錢。
這些錢本該留在我們一般投資人手中持續以複利增長,柏格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幫我們保留屬於我們的未來。
巴菲特的投資能力很厲害,讓人甘拜下風,但柏格的投資方法與報酬則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達到,甚至連巴菲特都稱他為「投資人的英雄」,推薦大家使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
今年中秋,用這些文字感謝阿姆斯壯讓人類踏出登月的一小步,更感謝柏格先生讓我們踏出投資的一大步。
這篇中秋狂想曲續篇剛好是冷蛋部落格週年慶檢討文後的第一篇文章,希望新的一年的第一步也能帶來後續的更多步伐。
大家中秋節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