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 星期一

合理的數字—股市投資的預期報酬 (上)

 

投資股票好賺嗎?趕快看下去,你將會對股市報酬有基本概念!

許多人都希望透過買股票賺到很多錢。當然了,如果輕輕鬆鬆或是透過平日下班研究一下,就能賺到足夠的被動收入,甚至比上班賺得更多不用再看老闆的臉色,誰不想要呢?

我們都在新聞雜誌、社群媒體、投資書籍上看過許多「鹹魚翻身」的故事,透過某種方式這些人居然能夠「年賺 XX %」、「輕鬆賺到 X 百萬」,真好!我也很希望自己跟他們一樣,他們好像本來也是「平凡上班族」,那表示我也有機會吧?

但是我們也看過一些買股票被套牢、賠掉一生積蓄、某些過來人警告不要碰股市的心得分享,那是他們太笨、太貪心、不懂如何選股分析?我比他們聰明不會被騙,也很努力,因此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不管你目前的想法是什麼,只要你有打算投資、或正在投資股票,至少應該要對一般人買股票能賺到多少有個基本概念,這搞不好跟你多久可以財富自由有關哪!

這篇文章,冷蛋將一步步揭開重要的財富密碼:你會知道投資股市可能的報酬率,這能幫助你投資時有更清楚的目標及務實的態度。


簡單的猜測

冷蛋不打算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請你先猜猜看:你覺得投資股票每年能賺多少呢?

如果你想像的數字是「每年 XX 萬」之類的答案,那可能需要先回顧一下報酬率的概念。一般我們會以年化報酬率來衡量這樣的問題。

好了,現在就讓冷蛋也當個投資新手。我是這樣猜的:「嗯...首先買股票應該賺得比定存多,不然我把錢存在銀行就好。」另外「我知道股神巴菲特,他的年化報酬率大概 20% 吧?」所以粗估股票的報酬率應該要在 1% ~ 20% 之間。

這範圍有點寬,讓我再進一步猜測:「嗯... 1% 太少了吧?銀行整天推儲蓄險什麼的都告訴我有個 3% ~ 5%,股票應該會更多一點?」然後謙虛一點:「我不是股神,不可能賺這麼多吧?但是好好努力學那些達人,或許有機會賺個 15%?」

冷蛋猜出了最基本的範圍 5% ~ 15% (不確定對不對),目前你的答案跟我差不多嗎?


初步的查詢

下一步,我們來查資料。你可能直覺地開始 Google 「投資股票報酬率」,然後看到一些令你眼睛一亮的數字:「哇我真的看到 15% 的標題,趕快點進去看看人家怎麼操作。」你是第一眼就會想點進那些「達人教學文章」的人嗎?

有些認真的人還會去找台股的歷史報酬,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冷蛋在寫這篇文章時查詢的第一眼就看到讓人「振奮」的結果:


哇賽!難怪這年頭連學生都要玩當沖了!這麼好賺我還不借一筆錢下場海撈一票!

冷靜,冷靜下來。你不是叫冷蛋嗎?冷靜思考、蛋定投資。快冷靜下來。

當稍微冷靜一點時,腦袋會比較清醒。你可能開始注意到上面的數字有差距:「近三年報酬率有 27.7%,怎麼近五年『只剩』18.8 % 了呢?」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單純,然後才想到:「啊...是前面幾年的報酬率比較低,所以拉低平均了吧?」

於是冷蛋往回查更以前的報酬率數據 (台灣加權指數*),發現原來有一年是負的!

再往前找就發現更嚇人的數字了!


原來許多過來人說的什麼股災、金融風暴都是貨真價實的!再把上面這些加起來算一算,年化報酬率居然不到兩位數了!

這時冷蛋發現不能只看自己想看的數字了,剛剛查詢時下面好像有一些不太吸引人的標題,什麼報酬率 6% 還 8% 的,看起來的確有可能是認真的,不是因為他們技巧太差。

剛剛我只是一時被 20% 的夢想吸引了,但是我們一開始的猜測不是 5% ~ 15% 嗎?或許我該看看那些個位數報酬率的文章說些什麼。


暫時的結論

看了許多文章及研究之後,冷蛋發現了兩件事。首先是令人感到失望的結果,許多研究顯示投資股市長期的合理報酬大約介於 5% ~ 10 % 之間,而且這些研究及文章有著大量的統計數據在背後支持著,讓人很難忽略事實。

比起那些用某些方法說自己能年賺 15% 的文章,這些個位數報酬率的研究通常會有著長期以來的大量真實數字,而且會看不同時間區間、不同地區產業、不同專業機構的相同結論。就像上面冷蛋實際找出過去的數字分析,不同期間差異很大的例子。

這代表什麼?這表示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來,成千上萬的人在股市中不管怎麼嘗試、如何努力,絕大多數的人長期都沒有辦法超越 10% 的年化報酬率。

那些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大師達人呢?不是有好多個嗎?是的,他們有好多個人,在歷史洪流中幾千幾百萬人當中的「好幾位」。我也想成為其中一位,但是我不覺得自己有這麼幸運,可能要到買彩券中頭獎的那種幸運。

有些「達人」甚至不是因為買股票而大賺的,他們「教」別人怎麼買,收分析顧問或廣告費,學生賠錢了可以罵老師,但老師不會賠錢給學生。

回到正題,因為這些專業研究結果以及樸實但有說服力的統計文章,冷蛋目前查詢的暫時結論是「股市預期年化報酬率大約 5% ~ 10%」。

再次強調這是「暫時的結論」,因為我們還沒真正做出更多分析,下篇文章將會從更多的面向來看待這個問題與小結論,並給出一個冷蛋最新的觀點。


意外的收穫

結束文章之前,提一下冷蛋發現的另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要找出問題的答案,不能只看自己想要的那一面,必須從更多更廣的來源看看不同的觀點,即使那不一定是你所希望的。

以本篇的問題「股市預期報酬有多少」為例,要是當初我只看到 15% 以上的報酬就跳進去照著操作,萬一努力了幾年賠錢了,甚至是在退休前才發現報酬率遠不如預期,一切可是不能重來的!反過來如果先用 5% ~10% 的想法做規劃,真的賺了超過的數字還能提早退休,不是很好嗎?

這種「從不同來源分析問題」的作法也是幻影之盾的廣義應用,能在關鍵時幫助你獲得正確的資訊,在理財時是不可或缺的喔!

讓我們一起冷靜思考,蛋定投資,下篇文章繼續挖寶!


註:在查詢台灣加權指數時,最下方有一行小字以上基金報酬率不包含配息,這部份將會影響總報酬率,在未來的文章會再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