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基金就像挑橘子,各個金玉其外,小心敗絮其中。 |
冷蛋在前一篇文章介紹了基金最基本的概念,然後就跳過了一堆基礎介紹,告訴大家基金的「可怕」之處。
其實基金本身不可怕,集資投資也立意良善,但是目前買賣基金的制度有點被濫用了,導致一般投資人沒有辦法單純享受基金的好處,而是要處處留心避免踩雷。
投資人本身在買基金時當然也應該做功課,說起來正是一些投機心態讓許多人放棄捍衛自己選擇好基金的權利,才導致了更多壞基金的誕生,結果受害的也是我們這些「一般」的投資人。
在對基金有了基本的風險概念之後,冷蛋這篇文章準備繼續介紹基金的基本觀念,最後也會分享大家該如何看待這種投資工具。
許多人對投資基金有錯誤的想像,也引來利用投資人錯誤觀念從中得利的人,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讓讀者在投資時不要踩到更多陷阱。
那麼就跟著冷蛋一起看下去吧!
基金的種類
基金可以用不同方法分類,例如按照投資標的分類成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利用投資的產業分成高科技基金、原物料基金...;或是按照區域分成各國基金、亞洲基金、全球基金等。
也有一些基金是一般大眾很難買到的,例如某些「避險基金」只私下賣給財力雄厚的族群,因此也可以從「一般大眾能不能買」的方式來做分類,分成大眾能買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及只開放給特定族群的「私募基金」。
身為小資族,我們主要談一般的「共同基金」(Mutual fund),不過如果你財力雄厚,歡迎贊助冷蛋寫文章 (笑)。
一般人在聊到「基金」的時候,通常指的都是「共同基金」,也就是大家都可以簡單購買及贖回的基金,一般投信機構賣給我們的也是這類型的基金。
但是在冷蛋的部落格裡,我會再把共同基金做兩種不同的區分,分別是追蹤某種指數的「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 及經理人主動挑選證券的「非指數型基金」(許多人稱為「主動型基金」)。
請大家先把這兩種分類留在腦中,接下來的介紹主要會圍繞著這樣的分類進行討論。
基金的優點
基金有什麼優點呢?我們前一篇文章提到基金的基本概念就是可以集合眾人的力量,一次投資很多不同證券,從這樣的概念就不難看出它的優點。
首先基金讓小資族能有更多選擇,每個月 3000 元、5000 元,就能買到很多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甚至有些一般人無法直接購買的標的,例如房地產、原物料等,都可以透過基金的形式投資。
一次買很多種資產就有機會分散風險 (前提是基金內容本身是分散風險的組合),這是基金這種工具最強大的用途。
再來有專人幫忙管理資產、買進賣出,我們就不需要自己操作一堆繁雜的事情。
就算自己有個幾百幾千萬能夠一次買數十家、甚至上百家不同公司,光是要實際買賣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了,每一家的價格張數不同還要統計,中間一個不小心搞不好還操作錯誤,這些事情能讓專門的人處理真是太好了。
好的基金能夠幫助投資人分散投資、省下時間與精力,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不管是選擇「指數型基金」還是「非指數(主動)型基金」都應該好好掌握這樣的要點。
基金「本身」的缺點
那麼缺點是什麼呢?基金本身的缺點是伴隨著優點而來的。
第一,因為不是自己購買標的,而是透過投信公司,有些細節就比較難以了解,也會失去一些掌控權。
假設有一檔投資台灣股票的基金,裡面的成份股是根據某種規則挑選出的,這時候就算你想多投資一點台積電,也沒辦法改變基金本身的組成比例,只能自己另外買個股調整。
因為能夠選擇的基金都是從各家投信公司販賣的,當然只能從有限的組合餐裡挑選想買的選項,自由度自然因此受限。
第二點,因為有專人幫忙挑選、管理、買賣資產,處理一堆麻煩的事情,自然必須付費。買賣基金有各種相關費用:持續扣款的經理費、保管費、買賣時按比例收的手續費 (或稱傭金)、其他各種名目費用...
既然有人提供良好的服務、專業的管理,那麼付出合理的費用也是應該的。
基金「額外」的缺點
上面提到為了享受基金的優點,勢必伴隨著一體兩面的缺點,那「額外」的缺點又是什麼呢?
我們一樣從上面的兩個缺點來看。
第一,因為基金不是自己購買標的,我們會失去部分掌控權。這沒有什麼問題,只要投信提供的基金足夠好。
但是就像我們上一篇提到的,選股是一件連專業經理人也很難持續勝出的難題,然而目前在制度上經理人又不太需要對投資人負責,因此投資界存在非常多「不好的基金」。
如果基金沒有比單純選股更好,只是一籃子會一起破的雞蛋,那我們為什麼要額外花錢跟投顧公司購賣呢?
這種狀況在「非指數(主動)型基金」尤其嚴重。
因為這類基金就是經理人用某種方式主動挑出一些感覺會賺的證券,常常是一些同質性很高的股票之類的。
例如最近元宇宙很紅,就從相關產業的公司挑出好幾家,哪天萬一這股話題風潮過去了,公司卻沒有成功,那就像過去網路泡沫化一樣註定賠錢。
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號稱「指數型基金」,追蹤的卻是「元宇宙指數」,那其實跟主動型基金是一樣的,這不算是真正純粹追蹤市場的指數。
因此基金一個很危險的缺點是,會讓投資人不自覺以為跟著趨勢買基金就會賺,以為是自己思考過很有道理的選擇。
但更可能這是某些投資公司甚至媒體廣告讓你以為是自己在下判斷,卻落得從眾賠錢的下場。
投資人必須做功課,而且不是去研究什麼產業趨勢,而是要有更多對投資本質及利益衝突的理解,才能避免在眾多金玉其外的基金中踩到滿地的地雷。
上面的第二個缺點提到買基金需要各種費用,為了購買專業付出合理的費用也是應該的。
這句話的前提是:基金公司提供給投資人的一切要足夠專業,幫助投資人達成理財目標,而且要根據提供的專業服務收取合理的價格。
但是從上一個缺點來看,有些壞基金不值得投資人付出這些費用,而且將來冷蛋也會提到許多基金的各種名目費用常常高到不合理的地步!
以股市而言,長期的預期報酬可能不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高,而很多基金的外顯費用與投資人不太注意的「內扣費用」加起來甚至可能讓股市贏不了定存!
最可怕的是許多投資人對這些費用沒有什麼概念,在不知不覺的狀況下讓一些投信公司持續吃掉自身資產,這不是基金本身的缺點,而是某些制度和人的缺點了。
同樣地,這種狀況在「非指數(主動)型基金」常常更加嚴重。
因為主動選擇基金成份,會需要更多經理人的「付出」,不管這樣的方式能不能賺錢,總要跟投資人收取更多的「專業分析選股」費用才合理,即使未來賠錢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主動型基金的總費用常常高到嚇死人。
綜合上面兩個缺點,只能說投資人一定要學會自保。如果對基金本質、內扣費用和金融界利益衝突沒有正確的認識,冷蛋會覺得不如不要買基金,至少你的錢還有機會花在別的地方,變成你喜歡的形狀。
基金好可怕?
看冷蛋說了這麼多基金的缺點,好像基金是一種很糟的金融商品。
其實並沒有這麼可怕,基金的本意是好的,分散投資及專業管理的好處也是貨真價實。只要我們能理解並避開那些不好的基金,降低由制度與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造成的缺點,基金是一種非常適合一般人拿來投資的工具。
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這篇基礎介紹文的篇幅已經過長了,細節就讓冷蛋在未來的文章慢慢說明吧!
話雖如此,還是可以先給幾個簡單的小訣竅。
首先盡量避免單一地區、國家、產業的集中型基金,也不要追逐趨勢。
奈米、雲端、物聯網、VR、區塊鏈、虛擬貨幣、AI、元宇宙...一路炒來有多少人真的賺到錢?永遠都有下一個紅起來的詞,前一個也常常就此泡沫化。
講得廣一點,盡量避免由經理人主動選出的基金,採用涵蓋整個市場的指數型基金,就很容易避開上述的第一個大缺點 ——「一籃子雞蛋」的基金。
另外就是好好弄清楚一檔基金究竟要付多少錢給投信,尤其是隱藏在其中,連「公開說明書」都未必清楚列出的「內扣總開銷」,只要這種費用多 1%,投資人的報酬率就少 1%。
「內扣」費用的概念將來冷蛋會專文介紹,也會常常提醒大家重要性。先給大家一個概念:每年超過 0.5% 的費用通常都很難是個好基金。
由於「主動型基金」通常費用會更高,因此如果想要輕鬆避開第二個大缺點 —— 不合理的高費用率,「指數型基金」也會是個相對更好的選擇。
還記得冷蛋不久之前談過的神奇投資法嗎?一些良好的「指數型基金」會是實現這種投資法的絕佳工具。
雖然講了些批評缺點的內容,但文章最後還是幫忙平反一下: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好的投信公司與好的基金,冷蛋未來也會幫助大家分辨,就請各位讀者拭目以待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