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讓被動收入長長久久,必須建立不用殺雞取卵的策略。 |
要怎麼樣才能讓被動收入源源不斷地產出呢?上篇文章冷蛋介紹了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法:4% 法則。
這是一個已經有很多研究的經驗法則:只要將一筆資金做好資產配置,放在長期成長且合理波動的市場,報酬率扣掉通膨的部份就可以領出來花用,不會傷害到本金而且可以不被通膨吃掉。
感覺就像是雞會生蛋一樣,當我們只把少數的蛋拿來販賣,並有辦法維持雞群的數量穩定小幅成長 (對抗通膨),不殺雞取卵,就能夠長期靠這種方式過生活。
話雖如此,4% 法則還是有一些細節,在新的研究中被指出不夠周全的部份並加以改良,這篇文章冷蛋就繼續針對這個法則做更廣泛的介紹,讓我們更接近這種源源不絕的魔法。
4% 聽起來可行!有什麼要注意嗎?
根據上一篇的介紹,4% 法則感覺合理又實際,雖然聽起來不是很高的數字,但至少是個可行的方法,跟天馬行空的想法比起來更有機會實現。
其實之前提到的買房收租也是個方向,雖然報酬率不到 5% 再扣掉通膨,幾乎沒什麼被動收入可言,但至少房子是自己的。
關於投資該買房或是買證券,這是另一個值得詳細分析討論的話題,我們以後會專門做一期視頻給大家講解 (錯棚)。
回到 4% 法則的概念,的確這是個不錯的想法,但實行仍然有一些問題要注意。
第一個重點是:一定要有「資產配置」的概念,不能為了拉高報酬率只買預期報酬較高的商品 (例如股票)。
我們想要的是報酬穩定、源源不絕。股票之類的產品時常波動大,一旦狀況不佳就會頓時失去大半資產,這時還要提出錢來花費,就是在擴大傷害本金。
但是也不能只買債券甚至現金,因為報酬率太低追不上通膨,是絕對撐不了幾十年的。
「資產配置」是理財中很重要的觀念,除了分散風險外還有其他好處,將來冷蛋的文章也會介紹更多細節。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基本的 4% 法則是根據過去的數據做出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專注在過去表現很好的美國,而且大多只研究 30 年的成功率。
現代人退休可能需要撐過 50 年,過去的報酬與成功率拿到今天來看可能不該太過樂觀評估。
第三件事情則是投資人都應該注意的:買賣金融商品的手續費、內扣費用、稅務等等,這些會實際反映在報酬率上,漫不關心可能會讓 4% 法則變 0% 法則。
你付的越多,最後獲得的報酬就越少,這是小學數學的加減法,在報酬率為個位數的現實世界尤其重要,請一定要對付給金融業者的費用斤斤計較,否則 4% 法則幾乎註定會失敗。
除了上面的問題,還有一件基本卻重要的事情:市場不是每年穩穩上漲的!而是時高時低,難以預測,那麼「固定提出 4% 花用」本身就是一個不太聰明的策略。
簡單想想,在投資賠錢的時候還領一樣多的錢出來花用,感覺就很危險不是嗎?
過去的報告雖然用長期數據告訴我們 4% 法則成功率很高,但這只是一個最基礎的概念,我們應該在這樣的基礎上改良他,讓這個策略可以更穩定、成功率更高。
4% 法則的改良
4% 法則的基本概念在投資界已廣為人知,也實際應用了好一段時間。
而這些年已經有更多根據這樣的基礎進一步發展的方法,也有許多效果更好的研究報告了。冷蛋這篇文章不打算講太多細節操作,而是介紹大方向的想法,真的有興趣的朋友請自己多做一點功課。
一個最簡單的想法是,領比 4% 更少,就一定更安全,可以長長久久,但當然能花用的部份也少了,賺了許多錢最後花不完值不值得、要怎麼處理,這需要投資人自行思考取捨。
這樣的想法衍伸而來的是,退休前期領的比 4% 少一點,畢竟此時可能還有機會兼職賺一點零用錢。
而隨著年紀增長有必要的需求、或是想要享享清福,可以漸漸提高到超過 4%,當然最後花不完或太早花完都可能是個困擾,需要自己拿捏。
另一種比較進階卻也自然的想法是:既然每年報酬會波動,那領出來用的也跟著波動吧!這種方式一般稱作「動態提領策略」。
遇到通膨嚴重或股市空頭時,為了長期著想領少一點,而大漲的年份則可以趁機領多一點放到安全資產上,也能適時花用犒賞自己。
至於「多一點」、「少一點」是多少,有許多報告分析了不同數字及策略的成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找一些相關資料,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更進階的方法則是使用「蒙地卡羅模擬法」,這指的是利用各種策略、各種提領數字、各種市場報酬...通通模擬一次 (通常可以搭配電腦輔助計算),找出成功率最高或自己考慮過最想實行的策略。
其實可以想成把上面那些方法的大總匯全部列出來,看看哪個最好。目前有專業機構做出這樣的研究報告,也有一些業者會針對投資人做出個人專屬的模擬報告。
老話一句,如果是求助業者,需特別注意費用以及他們與自己是否有利益衝突,這年頭挑選好的專業人士大概比挑股票更重要。
合理的數字?更好的策略?
這篇文章是「合理的數字」系列文,那麼合理指的是法則裡的「4%」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4% 法則在現代看來可能不精確,但在理解問題及改良的前提下是個合理的基礎。至少我相信大部份的讀者看完這篇文章以後,會記得這個概念,並且認為 4% 這個數字算是合理的、而 20% 不合理。
那麼還有比上面的改良版更好的策略嗎?冷蛋這邊分享自己的想法。
不管 4% 法則或其他策略如何發展,終究是根據過去的數據研究分析,得到一個或數個可能在將來有用的方式。
但未來仍是無法預知的,沒有人能保證有個 100% 能成功的策略,如果有的話那應該 99.99% 以上是詐騙。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冷蛋仍然會把 4% 法則當作一個基礎來訂定理財計畫,但也要搭配其他策略一起執行,例如除了原有投資組合以外加上保險、勞退,就會更穩一些。
如果單一策略的成功率有 90%,更多合適的策略搭配起來可能成功率就能上升到 95% 以上,關鍵還是將雞蛋分散到不同的籃子。
更進一步,可以利用主動收入來支持被動收入。如果自身有能力工作,那不但能擴大本金,也能在投資報酬不佳的時候靠自己堅持下去,不需要提領更多資產傷害原始資金。
必要時有能力自食其力,才是度過風險、讓被動收入策略成功率趨近 100% 的絕佳策略。
為此冷蛋認為投資自己,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好好投入甚至做為正職,會是人生中最聰明的投資之一。
另外,定期檢視上面所有的策略,根據大環境及自身狀況適時做出調整,也是讓成功率不斷上升的關鍵,就像追蹤飛彈一樣地持續修正航道,最終命中人生理財目標。
最後,或許有人從文章最開始就質疑了 4% 法則的前提:「這篇文章跟靠老爸贊助 1000 萬買房一樣是廢文,根本沒講一大筆資金怎麼來。」
冷蛋先感謝你願意將文章讀到這裡,很抱歉浪費了你不少時間。
身為小資族,「一大筆資金」當然是必須靠著理財慢慢累積而來的!我的部落格就是一路分享如何一步步達成財務目標的個人心得,當理解了 4% 法則的概念之後,就更容易訂出適合的財務目標。
但是,在我的認知裡,除了靠運氣,不然基本上找不到短期無風險、合法賺取大筆資金的方法。要是有人知道,請告訴我或直接分給我,反正你可以短期無風險地賺回來 (笑)。
我認為,現實世界不存在輕易一步登天的方法及數字,才是合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