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呢?就從冷蛋的讀書心得看起吧! |
冷蛋的部落格已經開張超過半年了,也持續累積了些文章。雖然發文的頻率一直滿固定的,但其實並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信手拈來,順利完成,事實上大部份的內容都花了不少的心力。
最近有朋友跟我說能持續寫很厲害,而且每隔幾天就有一篇文章,問我想法都是從哪裡來的。
冷蛋沒有厲害到可以自己就發明出一大堆內容,這些文章都是我自己的學習過程及心得,也就是從別人那邊看來、聽來的,再加上自己思考過後的想法,成為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而其中一個源源不絕的內容來源,就是讀書,從書本中獲得新知、增進理解能力。
這篇是《理財有何Book》系列 的第二本書。和上一本一樣,冷蛋挑了一本看起來跟理財無關,卻能從中獲得財富的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
就算你真的只想「賺錢」,建議也不要錯過,我很快就會說明原因了!給冷蛋也給自己一個機會往下閱讀吧!
為何要學習如何閱讀?
世界上的書多到讀不完,即使是不愛讀書的人,每天也都會碰到各種形式的資訊。專業如論文、普遍如雜誌、網路文章、各式各樣的新式媒體...就在你看這行字的當下也正在閱讀。
會願意讀我的文字代表你希望能從中獲得些什麼吧?尤其願意花心力在不是休閒類的內容。除非你當下很無聊只是打發時間,或是睡不著想催眠自己,或許另當別論。
單就傳統書籍而言,當然有好書也有不好的書,更多介於中間,內容有些正確有些錯誤,或者單純對目前的自己不適用。
如果讀一本書,看到有問題的部份卻沒有意識到,可能遭受損失;就算是一本好書,要是讀不懂或是曲解了原意,也一樣無法受益甚至受到反面的影響。
就冷蛋部落格的「現實」理由來舉例,就是看教人理財的書籍,卻可能反而學到錯誤觀念而賠錢。
另一方面,書真的太多了,其中大部份的書並沒有經典到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或心力,從頭到尾細讀甚至反覆咀嚼。
就算真的碰到一本好書,不同人能從中理解的東西也不一樣,為什麼有些人學得就是特別好甚至能超越前人的結果呢?
這些都是「閱讀能力」如此重要的原因。要是懂得如何閱讀,就更能分辨一本書內容的好壞,讀起書來也能事半功倍。閱讀能力好的人,能從書中學習到更多,不斷累積獲得的成長也就越驚人。
因此在閱讀更多書籍其他形式的文字前,先學習如何閱讀,是一項絕佳投資。
學習閱讀就是學習學習
你沒看錯,冷蛋不是口吃或在繞口令。本書作者 (Mortimer J. Adler, Charles Van Doren) 在書中說閱讀就是「跟缺席的老師學習」,因為老師不在,沒辦法當場回答你的問題、或根據你的狀況做不同的指導,但你同樣是在學習。
既然如此,「學習如何閱讀」就是「學習如何自我學習」,這種能力可以讓自己在各方面都更容易精進,也能靠自己探索未知。
雖然在閱讀中老師缺席了,只能靠文字傳達想法,但這不表示閱讀是被動接收資訊。
Adler 和 Doren 強調閱讀是一種主動提問的學習,而且讀者越主動,效果就越好。書中提到我們閱讀時應該提出四個基本問題,並認真從書裡找出答案。
這四個問題是:「1. 這本書整體而言在談什麼?」、「2. 作者說了什麼?怎麼說的?」、「3. 這本書有道理嗎?全部還是部份有道理?」、「4. 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
透過這些基本問題,我們可以不只是單方面的接受文字訊息,而是可以與作者交流學習。當然,作者一定回答了某些問題,我們也要靠自己找出來,並思考更多。
另外這本書說明了「為獲得資訊而讀」與「為增進理解而讀」是不同的目標層次,而本書的目的是後者。
為了增進自身理解力,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並利用目前的能力從更深一點的書中學習,從模糊卡關到清楚理解,進而獲得成長。
閱讀的層次
本書將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藉由循序漸進,我們能一步步邁入更深的層次,也能更主動地閱讀,增進技巧及理解力。
第一個層次是「基礎閱讀」,這是一般人都會的最基本閱讀程度。只要你看得懂目前正在閱讀的句子,有辦法順利讀一段話、沒有什麼基本障礙,都算是能做到基礎閱讀,因此書中沒有詳述太多。
第二個層次是「檢視閱讀」,這是一種短時間內抓到一本書主要重點及架構的能力。
我們開始需要對書提問上面的基本問題,這個層次的第一階段「略讀」提醒我們應該利用許多人常忽略的部份,例如書名、序言、目錄等,接著快速翻幾頁主題相關篇章,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大致架構。
其實在逛書店選書時,這是非常實用的能力,幫助我們從一堆書中選出真正有興趣的書,也能提升選到好書的比例。
如果覺得值得繼續挖掘,就一口氣快速讀過吧!碰到問題也不要停下,這個階段被稱作「粗淺的閱讀」,幫助自己大致了解整本書,也能提升閱讀速度及理解速度。長久下來可以讓我們用更少的時間廣讀,不要花太多時間心力在大量普通的書上。
如果真的碰上了難得的好書,就值得進入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了,這也是我覺得本書最精華的部份。
兩位作者針對如何徹底閱讀一本書,提出三大階段、十餘步驟。首先幫助我們找出整本書在談什麼,接著告訴我們如何詮釋一本書的內容,最後也提出評論書的規則。
藉由分析閱讀的規則,我們能夠學到精讀一本書的技巧,完整地咀嚼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最後,第四個層次是「主題閱讀」,這是針對一個特定主題讀很多相關的書,並且融會貫通給出自身見解。
這個層次差不多像是做研究寫論文的能力了,是最複雜、最花心力、也是最主動的閱讀層次。
冷蛋讀到這邊的時候,沒有想起自己的研究所記憶,反而覺得自己寫部落格文章時運用到更多這樣的技巧。
為了寫一篇文章,我常常找了好多篇不同人寫的觀點、介紹文,甚至是翻書、看影片、聽 podcast,最後再自己思考判斷,寫出自己的想法或心得。
我發現為了部落格持續產出,學到最多、進步最快的反而是我自己。
一本不退流行的閱讀聖經
《如何閱讀一本書》從最初的版本出版至今已經超過 80 年,仍然是一本暢銷的經典之作。
雖然內容扎實到有點硬,尤其從「分析閱讀」的內容開始概念已經超過入門等級,很難一次讀懂。但我們本來就不需要一次搞懂全部,這正是一本讓人一步步增進理解的好書。
冷蛋建議平常沒有讀書習慣、或是想要增進閱讀能力的朋友,可以從第二層次「檢視閱讀」開始練習就好,讓自己開始累積快速看穿內容架構、抓重點的能力。
如此一來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心力,藉由略讀、廣讀發掘真正的好書,接著再進一步開始利用「分析閱讀」的規則與訣竅精讀。
另外根據我自身寫部落格的經驗,也要推薦大家嘗試寫作輸出,可以從簡單的寫心得開始練習。
就算是為了賺錢的現實理由吧!也可以把看過的理財書籍文章的重點整理出來,相信一定對更能分辨內容的好壞。
這本書學到的概念及方法不只適用於閱讀,面對學習、工作甚至人生都幫得上忙。但這是一本實用型的書,重點是讀了以後要練習及行動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我們的身體有其限制,但心智卻能持續成長」這本書教導我們主動閱讀、持續學習成長,希望這篇心得分享也能幫助有需要的朋友認識一本好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