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詐騙就像黑魔法,施法者隨心所欲,身為麻瓜防不慎防? |
現代社會詐騙手段層出不窮,社群上許多自認還算精明的網友都分享了自己上當的經驗。
尤其很多詐騙集團其實相當上進,時刻學習新知、活到老學到老,只是這份努力與才能用錯了地方,就像電影《神鬼交鋒》主角曾經走錯路的經歷,實在可惜。
但真正可怕的,是這個世界其實存在更多「合法詐騙」。
因為合法,或是遊走在灰色地帶,大眾更沒有意識到要防備,而且受騙付出代價後還求助無門,畢竟現行制度默認允許、甚至某種程度保障了這類行為的存在。
這篇文章談談這些年我所聽聞與認識到的「合法詐騙」現象,希望能幫助到一些人防範於未然,甚至能稍微改變一點周遭環境就好了。
認識「合法詐騙」
合法詐騙是什麼?詐騙怎麼可能會合法?
現行法律對於詐騙、詐欺的行為有明確的定義,如果是做了法律上不允許的事,經過合理適當的程序判決,當然會有一個結果判斷那些「非法」的詐騙行為。
但大家也聽過「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標準」,究竟是不是最低,也有很多討論空間,甚至是個哲學問題,但我想或許可以說「法律只是一個人訂出來的標準線」。
沒有人是完美的,人訂出來的標準線當然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並非碰上所有狀況都能一翻兩瞪眼,也就是說「法律及制度有其侷限」。
不得不說,既然是人訂出來不完美的制度,就可能有漏洞,或者制度本身就不夠公正,而我們也都是大人了,該知道現實世界不是童話,「知法玩法」的人勢必存在於世間。
有時候,或許是當初訂制度的人考慮得不夠周全,沒有聽到不同的聲音、注意到方方面面;但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訂制度的某些人為了利益考量刻意為之。
執行面也可能有問題,長期的陋習積非成是,或許會讓不少人覺得「理所當然」:別人也這樣、過去都這樣、本來就是怎樣怎樣...
還有一個麻煩:心理學發現人有各式各樣的「認知偏誤」,為了利益和自己的正確價值,還會自己騙自己。
這一大堆狀況交織在一起,當然會產生很多「雖然沒有直接牴觸法律,但有騙人或被騙的事實」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合法詐騙」。
現實中的合法詐騙
上一段說的有點抽象繞口,這邊簡單舉幾個生活中會碰到的例子。
大家有沒有接過銀行或郵局的電話,或是去辦事的時候順便跟你推銷保險呢?像是「我們最近有某某儲蓄險方案」的內容,冷蛋已經聽過無數次,我想大部份人應該不陌生。
儲蓄險是合法詐騙嗎?我不敢說這麼確定的話,但現實中許多類似的金融推銷是有問題的,如果對數學或投資有一定的認識,常常會發現專員在介紹時不會算正確的數字,也略過一堆該注意的細節。
這種號稱對你好的推銷,介紹內容講錯了常常沒有證據、也不用負責,反倒是你如果心動了簽下去,到時候發現跟說好的不一樣卻無法反悔,因為你的簽名合約有法律效力。
投資時、買賣房地產時問題更多,許多隱藏費用、名目、風險,在推銷時都被藏在厚厚一疊文件的某個角落,魔鬼藏在細節裡,有時甚至只是一行字,就要平常沒有相關專業的一般大眾自行負責。
然後你的資產,你的未來生活,可能就在一個決定、一個簽字下賠上大半。
再舉一個合法詐騙的例子:現代媒體的各種內容呈現、標題帶風向技巧。
前陣子一檔話題性很高的 ETF 商品上市,在募資期間就透過各大媒體、網紅大打廣告,吸引眾多渴望「穩定被動收入」的投資人搶進。
這種充滿話題性、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讓人覺得「很爽」、「一定沒錯」、「未來要過好日子了」的設計,常常讓許多人不知不覺上當,未經深思便從眾,「跟著大家總沒錯,錯了也有人陪我一起」。
從眾的結果如何?不知道,但就算你的未來變慘,當初亂講話的那些人也不用負責,畢竟有許多技巧可以讓「一切合法」(例如加個問號、疑似、不代表某某立場...)。
未來會被吃光的,不一定是以「錢」的形式存在,縱容某些利用輿論媒體、現行制度、知法玩法的合法詐騙,有更多「可能的未來生活」將就此消失,因為我們允許對方操縱認知、甚至侵犯自由人權。
如何防範合法詐騙?
人無法脫離群體獨自生存,只要在群體中,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價值觀,彼此交流時也會或多或少運用「說話的藝術」讓過程更圓滑順暢,有時「善意的謊言」也不一定是壞事。
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無心傷人或帶有惡意的謊言是存在的,即使沒有牴觸法律,有些事依然會傷害人,甚至不周全的法律還會被利用來攻擊善良的人。
那麼該如何防範這些「合法詐騙」呢?冷蛋在這裡提出幾個想法。
首先,我們可以把「利益衝突」的觀念放在心上,並非所有人都唯利是圖,但設計不良的系統,容易造成許多人不知不覺為了小利做出行動,最終傷害到自己或他人。
上一段說的那些範例為何存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後有某種利益」,像是販賣儲蓄險的績效獎金,像是新聞報導的收視率業績壓力。
這些影響生計的利益不大,卻是一個人生存所需,而再往源頭追,上面通常會有更龐大的利益結構:公司高層、股東、政商關係、組織,甚至一大塊錯綜複雜的系統。
也就是說,為了某些人的利益,最終可能犧牲了另一群人的未來,哪天可能犧牲到你我的未來嗎?
有了利益衝突的觀念,接著可以搭配獨立思考,冷蛋很喜歡一位自由新聞工作者分享的名言:「他們說了什麼,沒說什麼,對誰有利?」
每次碰到投資推銷、看到新聞媒體大肆報導,只要想想這句話,就會浮現背後可能的問題,不會輕易下結論,也不會凡事不經思考就從眾,因為那代價可能是賠上我的未來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知道,只要身為人都會有許多「認知偏誤」,你有,我也有。
為了減少認知偏誤,我們可以試著轉換為「成長心態」,把一個關鍵的句子放在心上:「我可能錯了」。
是的,我可能錯了。
很多時候被騙的原因,在於人總是一再想要證明「我才是對的」,但我們不需要永遠是對的,成長心態的重點在於,我可以從錯誤中變得更好。
我必須聽到不同的聲音,允許不同聲音的存在,而不是去「消滅對方,將不同想法趕盡殺絕」,只允許一種聲音的世界不是真實,而是詐騙。
詐騙無所不在,感到無力怎麼辦?
事實上,我們可能每天在生活中,都正在遭受合法詐騙的攻擊,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雖然這是個灰色的事實,但我們是獨立的人了,不會假裝沒有這種事的存在。
這幾年 AI 的技術快速發展,相信詐騙的技術與行為 (不管是否合法) 只會變得更快、更普及,變得無所不在。
有些合法詐騙,可能不知不覺、可能認為事不關己、或者覺得無法改變,充滿無力感。
身處這樣的大環境,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分享「指數化投資」之父約翰.柏格 (John Bogle) 的故事。
當年柏格推出一般投資人使用的「指數化基金」,不被看好,受到業界的眾人嘲笑稱作 "Bogle's folly",要是在現代社會,大概就像是有人被許多社群媒體集體霸凌吧?
但柏格並沒有放棄,而是堅持不懈,Stay the Course。到了今天,指數化投資的觀念在美國是大眾投資人的常識,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並被股神巴菲特稱作「投資人的英雄」。
我們可能只是「一般人」,不是什麼「英雄」,也沒有雄心壯志想當英雄做大事,即使如此在不夠好的大環境下,還是有能做的事:「想辦法保護好自己和身旁的人」。
人生是無限賽局,抱持成長心態持續學習,發現非法/合法詐騙就分享出去,讓自己和重要的人繼續好好過生活,慢慢改變周遭和大環境就好。
史懷哲曾說「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
我們面對的是巨大到難以快速改變的現狀,必須保持信心,相信長遠會有好的結果,但當下也要務實面對,不斷思考存活的方法與可能的風險,才更有機會走過困境達成長遠目標。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自己與朋友們意識到「合法詐騙」的威脅,保護好重要的事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