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角色扮演遊戲,需要一套發展均衡的技能樹系統來突破難關。 |
冷蛋最近在回顧這幾年寫的文章,想做個分類整理。
目前部落格的主題包含理財、投資、習慣、時間管理等領域,另外也有個人平日生活的興趣與體驗心得。部落格中大部份文章會有較明確的主題,一看就知道是某個領域的專有名詞。
但也有一些文章無法順利「歸類」,這其中又分成兩種。
一種是大概比較偏向某一類,例如有些文章看起來是投資文章,但內容又多了一些「非正統」的發想,或許可以稱之為「廣義的投資」,像是不只投資被動收入,也投資個人的長期成長。
另一類則是真的在一篇文章中,又談投資理財、又講到習慣養成,跨了多個領域。有可能是一篇整理文,或者是將不同領域中的概念做融合,生成一套解決問題的技能系統。
難以單一歸類,但這些文章是部落格中很重要的組成,這篇文章來談談跨域思維。
真實人生並不簡單
在過去,大部份的人只需要擁有「一技之長」,便能在社會上立足,一份工作從出社會做到退休,內容重複性高、幾乎一成不變。
但那個單純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雖然穩定不變的事物並未完全消失,但既然重複性高,叫機器人來做不就好了嗎?又快又準確還不用睡覺,幫公司省成本提高獲利。
因此現在想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變得十分困難,不然就是跟「低薪」、「沒有競爭力」畫上等號。
不只是工作,生活中的許多難題都不是單一面向的,有時候我們碰上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只看到一部份的問題表面。
如果只會一種思維,碰上問題就只知道用唯一的工具硬幹,那當然無法順利解決,甚至還會把狀況搞得更糟。像是手上只有一把槌子卻要挑戰炒菜,那食材只會被敲成一坨爛泥。
因此冷蛋的部落格這幾年從投資理財開始,但卻逐漸新增了其他領域的學習分享,這是因為我在真實生活中實際碰到問題需要解決,於是去尋找相對應的工具。
截長補短,相輔相成
雖然說槌子無法炒菜,但光有鍋鏟也只能炒菜,無法做出更複雜的料理,不同的工具搭配在一起,才能發揮真正的實力。
例如我們知道槌子可以用來敲打,把概念拿到料理領域中便發明出了搗肉槌,於是能夠針對食材做處理,處理完的食材將成為一道更加美味的料理。
跨領域思維的重要性就在這裡,每個領域都發展出了一些解決特定問題的工具,而在複雜的人生難題中,我可以嘗試搭配使用不同領域的工具來處理各種議題,不用拘泥於單一方法。
有些方法在特定領域中已經很成熟了,另一個領域卻由於各種因素還沒使用過這種工具,那不妨把方法「借來試試」,不用重新發明,說不定這樣的嘗試能碰撞出新的火花。
除此之外,我們在目前遇到的真正難題,其實是這個世界的「未知」、「快速變化」、「不確定性」,單一領域、單一技能,顯然難以在這樣的環境中順利存活。
冷蛋寫這篇文章的時間點,這兩年人工智慧的話題大紅大紫,世界感覺又要有劇烈變化,許多人焦慮無法跟上變化會被淘汰,一堆大考學生一窩蜂填了「資工系」。
順應大方向潮流的確是一種比較輕鬆的思維,但反過來思考,這也表示選擇的道路將充滿激烈競爭。只注重單一領域的結果,會不會是相似度太高的人才通貨膨脹,反而變得沒有價值呢?
廣度與深度需要平衡
跨領域的重要性,相信身處於當代的大部份朋友都很容易理解,如果能結合數個領域的技能,就有機會建構出一套解決複雜問題的技能樹系統,甚至產生獨一無二、難以取代的價值。
但這並不是說專業不再重要,冷蛋的部落格談了幾個現代生活的技能主題,但也常常在文章中說自己有一份正職。我的「本業」是工程師,除了下班寫文章,我依然在深耕自己的專業。
反過來說,深耕專業的同時,我也在下班後接觸其他領域,從生活中的問題開始解決,做了各種學習與嘗試。
這其實跟投資很像,也跟時間管理的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選擇不要押寶單一技能,而是分散投資自己的未來,同時也想辦法讓自己的本業與生活做某種程度的連結,嘗試在使一份力的時候得到超過一份的成果,並且持續累積。
目前冷蛋的工作內容,剛剛好應用上了這幾年在部落格中分享的一些觀念;而在工作中獲得的各種資源與能力,我也打算之後想辦法在生活中應用,建構更好的生活系統。
文章最後我想分享的是跨領域「橋梁」的價值。
上一段的最後談到選擇單一領域,可能造成人才的通貨膨脹,但也不需要刻意選擇「逆著大潮流」,畢竟那樣的道路有很大的機率會是一條孤獨且辛苦的道路。
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大潮流「旁邊」的相關領域,不但可以避開人擠人的激烈競爭,還能跟熱門的領域做出結合應用。
而既然要做出「結合」,就勢必要想辦法在不同的領域中間「搭一座橋」,如果能夠成為有能力「搭橋梁」的人才,自然會有很不錯的競爭力,難以被取代。
冷蛋部落格中,有許多難以分類的跨領域思考內容,歡迎在這裡發掘這些特別的思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