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為目標設計冒險旅程!台北捷運全制霸心得

透過設計,讓自己不靠意志力,自然達成想要的目標。

大家有想達成某個目標,卻又一直遲遲無法行動的經驗嗎?

這裡說的目標不是那種遠在天邊,看起來一時半刻不太可能實現的夢想。而是那種明明自己想說要做,也應該做得到,但因為各種原因就是忘了做、懶得做、下次再做的那些事情。

這時候,或許可以為自己設計一些去做的「動機」或是「環境」。

不管是習慣養成或是時間管理的領域,都有類似的理論來幫助我們避免拖延,不是使用強迫自己的方式,不需依靠薄弱意志力,而是自願去做,甚至不知不覺地持續行動。

這篇文章,冷蛋想分享自己最近做的小實驗,用實際經驗印證理論的可行性,希望能為有類似煩惱的朋友帶來一點新的靈感。


與標題不符的目標

冷蛋最近參加了台北捷運 30 周年的活動「挑戰!台北捷運集章全制霸」,這篇文章的標題與圖片也明確地表現了主題,但其實文章標題中的主要「目標」,並不是這次的活動。

說起來,參加集章活動只是個美麗的誤會,我一開始的目標跟這次活動完全沒有關係,甚至八竿子打不著。

其實我想完成的目標,是「讀一本書」。

很意外對吧?讀一本書跟搭捷運參加集章活動到底是怎麼沾上邊的?不管是買來或借來,在家好好把他看完就對了?幹麻搭車遍遊所有捷運站?

還記得文章開頭的問題嗎?「想達成目標,卻遲遲無法行動」的經驗,對我來說,讀一本書就是這次卡關許久的目標。

這些年我其實有持續閱讀的習慣,但多半是閱讀電子書,之前的文章也分享過自己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的習慣與心得。

目前我採取的策略是紙本與電子書並行,有些書籍我認為還是適合紙本,問題是「在家很難好好閱讀」,家裡有沙發、電視、網路、遊戲...誘惑太多了。

如果真的想好好讀紙本書,通常我會利用假日帶著書到一家咖啡廳,這方法還挺有效的。

但這次我刻意嘗試了不同的方式:在捷運上閱讀紙本書。

終於集滿的任務徽章


刻意設計的冒險旅程

這不是我第一次在捷運上閱讀,之前通勤時就常常拿起電子書閱讀器。因為它跟手機感覺差不多,讓我在這幾年順利地從「滑手機」轉換成「滑電子書」,增加不少閱讀量。

既然已經養成在捷運上讀書的習慣,而紙本書跟電子書同樣是書,因此這次我突發奇想,「想讀一本書?就讓自己去搭捷運吧!」

前陣子公司搬家,我的通勤距離變長,因此買了可以隨意搭乘的定期票,又剛好看到台北捷運 30 周年正在辦活動,於是這次的冒險就有雛型了。

我決定利用定期票搭車到平時不會到的地方,途中剛好可以用來讀書,到站順便集章解任務,目標是利用這次活動讓自己能增進紙本書閱讀量。

這樣的設計,其實同時運用了幾個習慣養成的小技巧。

例如告訴自己要「在等車與搭車時拿起書本」的「執行意向」;到站之後放下書休息一下,出站解個任務、拍個照片、上個廁所,回站內以後繼續讀下一頁的「習慣堆疊」等等。

而且因為到站了必須下車,只能暫時把書放下,也能強迫自己不要只是一頁一頁看過去囫圇吞棗,而是趁著這段走幾步路出站集章的時間,想一想剛剛讀了什麼,做出自己的思考。

當然也不可能每次都準確地看到某個段落,因此偶爾我也會先站在月台或找地方坐一下,多翻兩頁直到段落結束。

也可能連續解了好一陣子任務,想休息一下吃個午餐喝點什麼,於是在某處出站找附近的咖啡廳坐一下,補充體力與水份,同時進行比較專心舒適的長段落閱讀。

五線共 100 多站,需要一些熱情與行程規劃


忘了主要目標的冒險?

為了不要整篇文章都與標題不符 (畢竟都說是心得了),這段來聊聊關於捷運集章活動的一些見聞想法。

一開始是抱著想看書,集章只是順便的心情參加活動,但隨著一條路線完成的站點越來越多,還是挺有成就感的。

於是對集章活動變得更認真,反倒是讀書成了「附帶的」活動。

這不表示主要目標被遺忘,變得不重要,而是過了這麼多站,我已經習慣成自然地拿起書來閱讀,也持續有在推進進度。

反而是集章活動因為想要認真破關,開始變得有挑戰性,我思考路線與時間分配、體力分配等問題,像旅遊一樣嘗試規劃行程,也考慮參加完活動之後寫心得文章。

之所以要思考這些問題,是因為在解任務的途中也遇上一些狀況,與最初只想著「坐在捷運車廂,邊吹冷氣邊看書」的情境不同。

活動時間是暑假的這幾個月,除了車廂內冷氣較強,其實月台與站外都是很熱的。尤其是有些路線車站在地面上,車內外溫差大,其實比想像中更消耗體力,也要持續補充水份。

另外越靠近端點站,每班車的班距越長,好處是可以一次看多一點書,但相對的就要在悶熱的天氣等待更久,而且每一條路線解任務的花費時間會遠超於原本的預估。

而且端點站偏偏又是離市中心最遠的地方,要是當天沒有解完,需要改天再跑一次的話就會花更多時間 (當然好處是,可以在車廂內好好坐久一點,邊吹冷氣邊看書)。

甚至還有支線也必須解任務 (黃線的分叉路線、紅線有新北投支線、綠線有小碧潭支線),這些地方的班距更長,跑起來說真的挺累人的。

不過這次的集章活動其實也挺有趣的,冷蛋搭捷運很多年,還有好多點沒踩過,趁著這次活動把各站都跑了一遍。雖說只是解個小任務,連走馬看花都算不上,但也是個小里程碑。

而且認真參加活動的朋友比我想像的多很多,常常進出站都能看到其他人也在「玩」,我相信這次的活動應該有讓一些人更親近這個城市,也認識了一些平常幾乎不會去的地點。

要完整跑遍所有任務站點,真的需要一些熱情,完成全制霸挑戰的確是件有成就感的事,跑出門解任務的幾個日子回家總是疲倦,卻很充實。

其實有幾千人全制霸,但這排名挺虛榮的 (笑)


我的實驗結果

這次趁著參加捷運集章活動,讓自己閱讀紙本書的實驗,隨著全站點制霸也告一段落了。

在捷運上閱讀,好讀嗎?成果如何?

我覺得如果是坐著搭一段不要太長、也不會太短的距離,那麼閱讀體驗應該會不錯。就像自己平日通勤幾十分鐘,可以打開電子書推進一段進度,算是剛剛好。

不過這次因為是實驗,又搭配了需要頻繁進出站解任務的另一個目標,沒有把心力完全放在「好好閱讀」這件事上,因此閱讀的品質與進度算是普通,單純找家咖啡廳待著會更輕鬆。

即使如此,也有一些好處。例如前面說的拿起書本已經習慣成自然,下車移動時可以強迫自己思考,而不只是一直看過去等等。

而且這次不但同時達成了台北捷運全制霸的任務,也完成了一開始「讀一本書」的目標,事實上,我讀完了兩本紙本書,這是待在家很難達到的進度哪!

實驗結果還有一些地方能調整,後續可以再嘗試,不過我對於這次的經驗很滿意,之後也會把「不一定有目的地的搭車閱讀」列入考量,與去咖啡廳閱讀搭配使用。

這篇文章不是要大家學我「搭車讀書」,而是以親身實驗提供想法:當有一件想做卻無法順利行動的事情,可以透過某些設計巧思,讓自己做得隨心、玩得開心,就像這次不小心變成認真跑大地遊戲,回過頭來卻發現讀完兩本書一樣。

希望我的經驗能幫助大家找到靈感與行動的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