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合理的數字—通膨率多高才正常?

想借十塊錢靠投資變兩千五百萬?我才不借你。


合理的數字是達成理財目標的重要密碼,因為這些數字能讓理財更務實。雖然你我都想透過投資理財賺大錢,但是我們總不會跟朋友說「借我十塊錢,我想用這些錢來投資,一個月內賺回兩千五百萬。」正常人都會知道你在說笑話,這是賭博不是投資。

因此正確認識投資路上各種合理的數字是很重要的,對這些數字有概念能避免我們在投資時被詐騙。

會欺騙我們的人可能出乎大家想像:各種媒體上的「專業」分析老師、書店裡標題吸引你的「投資達人」、銀行中號稱「為你服務」幫助你達成夢想的「理財專員」、想要短期致富因此認真鑽研各式各樣「招式」的你朋友和你自己的心...

這些人有些為了用高價把他們自己的股票賣給你,有的為了銷售自身產品,還有的是沒有真正理解投資的本質,自己也是受騙者。但不管是哪一種,受到財務損失導致更晚退休的,是你。

因此冷蛋會從這篇文章開始,不定期告訴大家一些「合理的數字」。冷蛋理解想投資致富的你不會只看我的部落格,還會從其他地方獲取知識和實際嘗試,既然如此這個不專業部落格能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幫助大家在學習的時候更能分辨其他人說的是否合理。

說了這麼多前言,趕快進入今天的正題:通膨的合理數字。


你認為今年的物價漲幅是多少?

冷蛋寫文章時剛好最近的新聞也在大肆報導通貨膨脹(註1),大家都煩惱著民生物資越來越貴,如果只憑感覺應該會覺得平常買的東西都貴了 5%、10% 甚至更多。但在這篇文章發出前,台灣 2021 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預估年增率卻只有 1.98% 。

其實過去許多年都是這樣,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是算錯了?還是統治者的陰謀?

實際上通貨膨脹並不是每一件物品、服務都說「好,今年我國所有東西一律漲 5%」,而是有些漲得多、有些漲得少,有些人堅持十年不漲價、有些商品用縮水的方式變相漲價,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計算方式是一個加權平均,再跟前一年比較的結果。

而一般消費者在意的是與自身生活相關的消費有沒有漲價,又因為心理學的因素更容易注意漲幅大的商品,也難怪在感覺上會跟主計處的統計數據差這麼大了!

消費者的感受是實際的,我們不過就是想要吃得飽住得好,但是在台灣食品及房價 (房租)、能源相關的項目成長幅度遠超過其他項目,這是政府應該要正視的。

不過在實際投資時,我們不該用一部份的高波動漲幅代替所有平均物價指數來做決定,這會使投資的目標及策略失真。

如果實際去查資料,你會發現西元 2000 年後,台灣歷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只有在 2008 年金融海嘯時超過 3%,絕大部份的年度都不超過 2%,這 20 年世界上許多主要國家的物價指數實際數字也常常不超過 3%,這是這一篇文章大家最應該記下來的「合理的數字」。(事實上這 20 年台灣 CPI 只有兩次超過 2%,甚至有負的 CPI)


平均通膨 2% 的目標

「合理」的通膨目前被許多國家當成經濟發展所必須的條件,冷蛋之前的文章也談過要保持物價不變其實不容易也不太實際。目前大部份已開發國家普遍將通膨目標定在 2% 左右,為了穩定的經濟發展,各國央行會採用各種政策來趨近這個目標。

通膨目標 2% 的由來是紐西蘭,在 1989 年他們為了解決高通膨的問題,將目標訂在 0% ~ 2%,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正式訂定通膨率目標的國家。1998 年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也將通膨率 2% 以內視為物價「穩定」,之後許多國家紛紛跟進這個數字,美國和日本分別在 2012 及 2013 年正式採用這個目標。

至於 2% 到底對不對,其實學界目前有許多爭議,目前有調升、調降甚至不訂標準的各種意見,不存在共識。當初的數字只能說是個無心插柳的結果,而且在一段期間內結果還不錯,成功抑制了高通膨。2020 年美國聯準會把硬性規定 2% 通膨率的目標修改成「一段時間內平均通膨率 2%」,希望讓政策的制定能更有彈性。


投資時該注意通膨率

有些人會拿通膨率來預測股市,例如擔心通膨率上漲因此股價就會下跌,要趕快脫手。實際上正因為通膨嚴重,現金及存款是沒有辦法抗通膨的,或許更該讓資產留在有價證券或配置抗通膨資產也不一定。

通膨不該是拿來預測股市走向的指標 (實際上幾乎所有指標都無法預測股市短期走向),但是通膨率對投資目標及策略非常重要,投資人必須了解通膨數字多大,才能知道未來需要多少錢較能安穩退休。以為通膨率超過 5% 甚至 10% 會讓人冒不必要的險,忽視通膨又會讓人要退休時才驚覺物價漲了準備的錢不夠用。

因此請記得這篇冷蛋提過的合理數字:目前世界上穩定經濟體的長期平均通膨目標大約是 2% (為了保險起見,冷蛋認為訂投資目標時多加一點,以 3% 估計較有餘裕),但是也別忘了經濟政策是會不斷修改的,隨著新的研究發現或許各國未來會有不同的做法,投資時記得不定期檢視各國的通膨策略,並適當調整自己的投資目標,這比拿通膨率去猜股票會漲或跌重要且有用許多。


註1:「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其實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表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是如果商品產量也隨之上升,那麼價格就不一定會上漲,不過現在人們經常直接混用這兩個詞來代表漲價的現象。既然我們一般關心的是生活上的物價,這邊也就不分這麼細,把專有名詞留給經濟學家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