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

《原子習慣》心得 9 — 習慣是一生的財富與課題

 

人開始一項習慣,習慣造就一個人,這是永不終止的循環。

幾個月以來,冷蛋持續分享自己再讀《原子習慣》的心得,搭配過去一兩年自身撰寫部落格文章的經驗,作為分析與佐證的材料。

這本書在台灣有數不清的讀者,連續幾年在書店排行榜上居高不下,寫過心得的朋友也不計其數,但我猜自己大概是在台灣針對本書分享心得文章「話最多」的前幾名吧?

要是放在 Youtube 上當影片,或許可以下個「全網最細!原子習慣法則全分析!看完這部改變你的人生!」之類的農場標題 (笑)。

所以有完沒完?之前的文章好不容易從頭開始,到把整個習慣養成法則都講完了,這篇文章還想寫些什麼?

嗯,我想再分享一點自身經驗與想法,當作這一系列心得的收尾,就讓我完成這「全網最細」吧!


想像 vs 現實

社群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理想與現實對比的梗圖。

《原子習慣》給我的一大收穫,就是讓我認清自己想像中的「習慣養成」和實際上要真的要執行一項習慣的差別。

上面的圖是這類對比圖的舉例,但並不代表我想像中的習慣養成比較「簡單」,實際上很「困難」,我只是想指出過去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對習慣的想像可能有許多誤解。

以前的我認為,要養成一項習慣,需要有很強的意志力,要能忍受前期的各種考驗,堅持個「21 天」之類的,然後會漸入佳境。

等到習慣以後,就會變得毫不費力,自此一勞永逸,撐過前面的「吃苦期」就能帶來之後豐碩的收穫。

但讀完《原子習慣》,而且也持續在部落格寫作中實踐過以後,發現養成習慣跟我以前想的不太一樣。

這篇文章剛好是《冷蛋的理財藏寶圖》滿兩週年後的第一篇文章。第一年我在比較大的壓力下一週趕兩篇文章,第二年則是調整自己的節奏,每週發一篇長文,加上開始每天一篇小短篇的習慣。

持續兩年了,應該是很穩定的習慣,但即使如此,我有時候還是會懶得寫文章。

並不是像過去所想的,習慣成自然以後就毫不費力,寫文章要花時間、要花腦力,要花把這段時間拿去玩樂耍廢的機會成本,哪有不費力的?

不過也的確是「習慣」了,雖然仍有壓力但會希望持續下去不要斷掉,時間到了也會自然知道該推進新的內容,因為看了書,也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更快進入狀況。

就算是懶得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做一點思考、寫一點筆記,幫新文章開個頭也好,有一點點產出就能對自己有個交代。

現在的我知道,要開始一項習慣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全靠意志力。而當習慣上了軌道,並不是完全不需思考就會一切自動化,就像是有運動習慣的人運動時仍然會累,但我們也有各種方式幫助自己繼續維持習慣。


習慣有其極限

正如上面說的,習慣並非上了軌道就一勞永逸,書中後面的章節提醒了我們這一點。

作者說即使是成功的人,也會跟一般人一樣覺得沒有動力,「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無聊。」

不管做什麼,到了某個階段,我們勢必會碰上瓶頸期。也許是隨著難度漸漸上升,會有一些關卡需要突破,或者是因爲自己已經「習慣」了不再有挑戰性,一開始的新鮮感消失,覺得無趣。

兩種狀態剛好相反,但都會讓人想要脫離正軌。

另一方面,已經養成的習慣也真的會讓人在某些細節不經思考,自然地做出反應,反而可能造成繼續前進的阻礙。

當然,書中也提出解方:我們必須定期覆盤,調整自己的目標與行為,之前提過的整套系統仍然適用。

重新檢視「自我認同」,不要緊抱著之前的認同,或者說重新定義一個帶著「成長心態」的自我認同。

重新覺察目前的行為與狀態,運用行為改變系統調整目標難度,試著維持在剛好的難度,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狀態。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撰寫部落格文章的第二年,調整了自己的目標。我不想要只是堅持達成多少篇數,而是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做新的嘗試。


發掘並打造自己專屬的習慣

寫了兩年的文章,我覺得讓我達成目標的核心比較像是《原子習慣》裡面講的,是一種身分認同:我覺得我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做了這些事,也持續對未來的自己投票。

但是只要覺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一定能達成目標嗎?

現實不是童話故事,成長心態也不會讓人變成超人,事實上先天基因仍舊決定了每個人一部份 (甚至是大部份) 特質。

我們都有自己較為擅長、目前還不擅長的領域,但也有即使非常努力也超越不了他人的領域。

所以這是不可抗的命運嗎?作者這麼說:「基因決定的不是你的命運,而是你在哪個領域會有機會。」

我跟大部份美國人比,對方的英文就是說得自然而然,那是他們的母語。但如果說中文,當然幾乎都是我比較厲害。

所以重點是認識自己,選對戰場,那麼養成習慣甚至精通一個領域將會更理所當然。

我們也很難單憑一個領域就贏過所有人,也不可能只靠一招打天下,但是可以選擇數個領域,結合不同習慣與優勢來創造自己獨特的道路。

冷蛋的部落格以「理財」這個主題當作起點,但我知道單靠投資及被動收入無法「快速致富」,也不是快樂人生的解答。

我開始想著:理財時好習慣很重要,但要是工作上能養成好習慣,是不是就能更輕鬆地做到更好?生活中養成好習慣,是不是會更健康也更快樂?

就是這種「生活中實際的想法」,讓我開始接觸習慣養成這個領域,現在我的部落格也有了第二個大主題。

而我相信,懂得習慣也是一種人生財富,這也是「理財」的一環。雖然這些領域我都稱不上專家,但靠著不同領域學到的技能相輔相成,能為我的人生帶來更豐富的成果。

系列文章的最後,我發現自己寫下的文字其實又回到了最開始的「身分認同」,但這次並非模仿他人的身分,也不是一個被定型的「終點身分」。

雖然《原子習慣》的心得文終於要結束了,但我還有好多「身分」跟故事可以分享,像是開始建立運動習慣的故事、在通勤時閱讀電子書的故事...又覺得文章要寫不完了 (笑)

這些就之後再持續分享吧!也感謝一路閱讀這系列「全網最細」心得文的朋友們。


不需要養成每個人叫你養成的習慣,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原子習慣》


系列文章:

《原子習慣》心得 1 — 從做自己出發

《原子習慣》心得 2 — 習慣是做自己的過程

《原子習慣》心得 3 — 習慣不是神話

《原子習慣》心得 4 — 孟母是習慣專家

《原子習慣》心得 5 — 只要有環境,人人都是食神

《原子習慣》心得 6 — 帕夫 A 夢快幫幫我

《原子習慣》心得 7 — 微積分的人生大道理

《原子習慣》心得 8 — 習慣始終來自於人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