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 領域發展趨勢明顯,選股時應該趕快跟上嗎? |
過去幾年機器學習的領域似乎突飛猛進,從跟人下五子棋、跟電競選手比賽遊戲、會後空翻的機器狗,各種新聞讓人又喜又驚。
甚至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平日在上網用的 Google 文字搜尋、圖片搜尋,各式各樣的服務背後已經都是各種機器學習的應用。
去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大家跟機器聊天後感到驚為天人,AI 居然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新聞大肆報導,網路上社群、講師紛紛跟上這波熱潮,甚至深怕一個落後未來工作會被電腦搶走。
上面這些敘述是許多人目前對於 AI 領域的印象,除了跟風使用機器人畫圖、寫文章、處理工作瑣事等各種嘗試,另外一項讓人大感興趣的就是 AI 概念股了!
感覺這次不一樣,AI 一定會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題材,相關的股票很可能會大漲?
這篇文章就讓冷蛋小弟與各位鄉民一起上天堂,避免住套房,我們馬上進入正題!
現在才寫?來不及了啦!
或許有些朋友覺得,這篇文章來得太慢了,厲害的人早就搶得先機,現在才想跟風根本只是接盤的韭菜。
不慢,一點都不慢,如果能釐清一些思考,真的不差之前這一波。
標題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合乎直覺,許多有在投資的小股民都會自然而然地這樣想,但如果要在股海中好好存活甚至勝過他人,我覺得必須比「自然而然」再多想一點。
讓我們「先問,為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哪有為什麼?就想說 ChatGPT 這麼紅,AI 的發展一片看好,要是我能趁低買進相關的股票,到時候漲上去就可以賺一波啊!」
相當自然的想法,但是我還是想要再多想一點。ChatGPT 很紅?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什麼時候爆紅的?
去年底?意思是,要是我去年底就眼光獨到,看出這東西的潛力,就可以趕快在其他人發現之前先搶進市場等收割對嗎?
可能不對。
ChatGPT 到底是什麼?它當時只是基於 GPT-3.5 的架構做出的「其中一項」產品,後來再使用較新的 GPT-4 改進效果。
意思是,早在 ChatGPT 出現之前,許多大眾根本沒聽過 GPT 是什麼,也不懂機器學習,但一直以來有許多學界的專家、業界整天在研究各產業前景的「專業投資人」,他們可能在更早之前就發現這東西的潛力了。
可能是在 GPT-2, GPT-3 的時代,就有專家先佈局,然後是平常剛好接觸相關領域的其他專業及業餘人士,再來是喜歡嚐鮮的小眾,以及運氣好的一些人。
我們知道這個東西,大多是從網路社群傳開以後,新聞報導讓所有人同時看到以後。
換言之,在我們覺得「可以趁早」的時間點,其實很可能「早就晚了」。
問題本身就有眉角!
或許仍然有朋友覺得,我們還是比更遲鈍的其他人敏銳,可以早點發現潛在利益,趕在更多韭菜進場前先用相對低價買進。
我覺得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
大部份的投資者都會覺得自己比「其他大部份」還厲害一點點,有辦法透過各種指標、財報、分析等方式,事先看出一些端睨。
我們總是比其他人厲害,又認真做功課,分析的方式也相當合理,努力總會有收穫的。
哪個想要賺錢的投資人不是這樣呢?為了錢,以前不會就是不會的數學,現在人人都是一口好道理的分析精算師了!
回到標題本身,會有這樣的問題,表示其實我已經假設了某個前提,就是「我有辦法透過某些指標及分析技巧,來推測出一個很可能賺到錢的結論」。
對許多人來說,這樣的前提是「理所當然」,想都不用想,本應如此。
冷蛋也曾經覺得,自己是「比較聰明又努力」的「少數人」,我有還不錯的理工背景,以前讀書考試成績也還算過得去,透過「精算分析」來投資股市贏過別人應該不難。
但這些年看了許多經典的投資書籍,學習了一些歷史,理解了專業研究的結果,我決定投資時「再謙遜一點」,「再多想一點」。
我有辦法透過各種選股技巧與努力研究公司,選到正確要投資的那幾檔股票嗎?
我有辦法利用許多分析指標和趨勢線,抓到何時進出場嗎?
而且,要持續選對,要正確很多很多次,要大部份資金都壓對地方與時機。
老實說,現在的我覺得很困難。
萬用標題
其實這樣的標題大家再熟悉不過,就像是小學生在照樣造句。
「網路是未來趨勢,互聯網概念股能買嗎?」這是二十幾年前的大眾問的問題,結果迎來了網路泡沫化。
「鬱金香大受歡迎、供不應求,轉賣就可以輕鬆賺一波價差,要趕快想辦法跟上潮流。」幾百年前歷史上的真實事件,現在聽起來像是很蠢的一件事。
「新興市場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相關的投資商品熱賣,我是不是該買一些?」這也是這二十年曾經被媒體及大眾關注的題材。
「傳統能源只會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買相關的基金不會錯!」「綠能正夯,是未來的趨勢!」
「科技日新月異,投資大型科技公司股票就對了,最好開三倍槓桿買 TQQQ。」
我有舉不完的「很有道理例子」,至於這些「趨勢」後來都怎麼樣了?大家真的都有跟上賺到一波?還是賠慘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查相關資料。
再回到這篇文章的原始標題,所以 AI 概念股能買嗎?
我不知道。
我沒有說買了就是會賠錢,就是等著被割韭菜;我也沒辦法說因為 AI 很紅,未來一片看好,該趁現在佈局。
我說的是,「我不知道」。
市場上哪個老師,哪家媒體,號稱他知道答案、有辦法分析預測的,我也沒辦法說他們說的都不對。
但依照我的目前學到的投資知識、經驗,以及身為想賺錢的人的常識,想要跟還願意繼續閱讀文章到此的朋友說,請務必小心這些「大師」。
小心這些自己不靠這些技巧賺飽錢退休,卻很慷慨地把快速致富秘密公開給大眾的大師。
這是我目前針對問題的結論,或許沒有真正「解決問題」,但希望可以幫助自己和朋友再多想一點。
在急著找到快速致富方法前,發現問題本身可能有問題,或者問題本身隱含某些答案,這是這次我想分享的一些反思。
這篇「概念股」文章的反思比較偏「概念」,接下來的文章,我會試著提出一些更具體的判斷標準,希望能更清楚地作為選擇時的依據,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繼續閱讀。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