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帕夫洛夫的古典制約實驗包含了「提示」與「渴望」。 |
《原子習慣》書中介紹了一個四步驟系統「習慣迴路」,也就是 提示→渴望→回應→獎賞 的循環過程,接著針對其中的每一步驟進行詳細的解說,從中發展出許多實用的技巧。
在前篇文章冷蛋針對了第一步驟「提示」做了一些介紹與實踐分析心得,我發現自己持續寫部落格文章的習慣的確用到了其中的許多訣竅。
接著當然要進到第二步驟「渴望」的部份,我一樣會分享自己的心得與實踐內容,期待能幫助到未來的自己與閱讀文章的朋友。
提示只是輔助?
之前文章談到的「提示」,看起來講得鋪天蓋地,什麼「立體環繞音響」,好像透過全方位轟炸洗腦似地,真的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嗎?
當然不可能,雖然有些狀況提示的效用驚人,但並不是所有的狀況都只要有環境就一切順利。
例如書中舉醫院自助餐廳的例子,到處都放瓶裝水可以自然地讓人多喝水、少選擇汽水,這的確是相當聰明的應用。
但即使是待在學校教室這種「學習環境」,很多人也不想讀書啊!平日上班都關在辦公室中,會讓員工都真的很想拚命工作嗎?或許光靠環境效果仍然有限。
提示是看到了,但問題在於:這件事物夠不夠吸引人?
這就是習慣迴路的第二步驟「渴望」,作者提出行為改變的第二條法則:讓習慣有吸引力。
知易行難的步驟
說實話,我覺得「渴望」這個步驟是習慣養成中最困難的一環了。
道理一點都不難懂,沒看書大家也都知道:要是一件事情很吸引人,那我就會主動去做,然後就會養成習慣,但偏偏那些想達成的目標總是「沒那麼吸引人」。
想養成運動習慣?必須每週幾天花上寶貴的一小時,把自己弄到滿身大汗氣喘吁吁,全身痠痛累個半死,這到底哪裡吸引人了?更別提下班後已經夠累了只想玩樂追劇。
想養成寫作習慣?要寫什麼?寫幾百上千字?寫作頻率要多頻繁?哪來這麼多東西好寫?寫了也沒人看,還不如滑手機看別人寫的圖文比較吸引我。
諸如此類,這是很多人共同的痛處,《原子習慣》一書怎麼解決?
作者從理論開始介紹,讓讀者知道這些大家都懂得道理背後的科學根據,然後提出不少對策,我想最精華的其中一招就是把目標跟各種事物做「綑綁」。
書中的用詞是「誘惑綑綁」,相信大家也多少嘗試過,就是把較困難的目標跟有吸引力的事物一起做。
例如做完 30 分鐘運動以後可以看一集想追的劇,甚至邊追劇邊重訓。道理也不難懂,但我相信也有人說不運動就可以多看 30 分鐘電視 (笑)。
因此我覺得這招只是稍微有用,但書中說到除了和事物綑綁以外,也可以跟「社群」綑綁。
作者說「歸屬」是人類最深的慾望之一,我們希望被認同,習慣模仿親人、有力人士與多數人,甚至寧願跟大家一起錯,也不要當個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
我認為這招滿有用的,但或許有點副作用,像是必須被他人肯定,無法自己肯定自己,因此在使用上要小心設計。
另外還可以跟目標本身「好的一面」做綑綁,也就是透過思考及轉念發掘目標本身更多的吸引力,這麼一來其實會有更多內在動力。
說起來簡單但不見得容易,不過我認為這對中長期持續一個習慣相當重要。
當然沒有規定只能用一種招數,可以互相搭配輪流使用,也跟「習慣迴路」中其他步驟的招式相輔相成,才有最佳效果。
冷蛋的實踐分析
是時候看看自己在「渴望」這個步驟做過哪些嘗試了!我在養成寫作習慣時有沒有用到書中的概念呢?
回顧一下,當初冷蛋給自己訂的目標是「一年 100 篇文章」,也就是每週要寫兩篇,或者更精確地說是每週一四要發文這樣的明確目標。
誘惑綑綁當然是第一個被想到的方法。晚餐後先寫一段文章,然後就可以看一集動畫;今天先把這週的文章內容多推進一些,才不會週一的文章拖到週日才趕工,這樣週日就可以好好玩遊戲。
誘惑綑綁可以是各式各樣,寫完文章可以吃點小點心、累積 30 篇可以吃好一點的犒賞自己,我用過各種吸引自己的事物讓習慣更有吸引力。
成效如何呢?大致有點效果但不能只有這樣。因為我也可以不管這些口頭上的自我約定,把所有時間都拿來吃喝玩樂。
不過有約定還是多少有點用,因為要是沒做到會有一點愧疚感,做到了就更能激勵自己。
另外上篇也提到我會帶筆電去咖啡廳換個環境,冷蛋還滿喜歡在咖啡廳悠閒度過午後的氛圍,所以這樣的環境也吸引我更想這麼做,包括在家裡泡杯飲品放咖啡廳音樂偽裝一下,多少也有點效果。
與社群做綑綁的部份我也嘗試過。雖然家人或大多數社群媒體上的人並沒有寫作習慣,但冷蛋當初之所以想開始寫部落格,就是因為被厲害的前輩啟發,有想做的事。
因為有點想成為這樣的人,有想要改變的事,台灣投資理財的現狀讓我看不慣。
每次看到新聞上又有長輩買保險被騙走一輩子努力的資產,看到短期進出股市甚至玩當沖、借錢開槓桿炒股炒虛擬貨幣結果跌落谷底。
這時候總會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或說驅動力,希望自己還沒什麼人看的文章能多讓一個人找到不一樣的選擇。
於是我又寫出一篇文章。
最有效的方法
上面的這些方式可以在短期對我產生一些吸引力,激勵我想要開始的「渴望」,但寫文章本身畢竟還是辛苦的。
要想題材、做功課、從大綱到完稿中間的許多障礙,還有期限的壓力,好不容易讓自己產生的一點熱情常常在現實被澆熄。
「還是休息一下去玩遊戲追劇好了。」我也常有這種偷懶的想法。
但冷蛋的理財藏寶圖為什麼叫「藏寶圖」呢?就是因為這是一種人生冒險 RPG 啊!從各式各樣的事物中發掘寶藏,這難道不吸引人嗎?
對我來說,最有辦法實踐「有吸引力」的方法是,讓寫作本身變得好玩。
既然愛玩,於是我就「玩遊戲」。我在剛開始經營部落格寫文章時就想好脈絡,想要用比較有趣的方法及內容來寫。
於是我採用了 RPG 冒險的形式,寫理財文章像是在寫小說,還想了一些類比與武器設定等等。現在回去看當時的文章呈現覺得很不好意思,但那時候邊寫邊想故事還挺有趣的。
另外一直寫有脈絡的正經理財文章也會累 (雖然有時也沒有很正經的樣子...),於是我開發出不同分類的文章。
例如按照特定節日或從不同休閒做類比發想的《理財蛋幾壘》系列文,或者純粹是想寫自己開心的內容,有時也會衍伸發想的《理財沒關係》系列文。
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章穿插,這樣我可以自由轉換心情,比較沒有太大壓力,也做一些有趣的聯想。
畢竟投資理財這件事是一輩子的事,不急於短期內講完所有內容,又不是在學校上課。而且其他文章的內容其實也都是我認為很重要的人生寶藏,是一種另類的「理財」。
我想起大學時開始養成記帳習慣的經驗,當初也是一邊模仿綜藝節目做挑戰,一邊寫一些有趣的內容在網路上分享。
大學時也修過一門課,期末作業是寫十萬字的武俠小說。
當時身為理科生,平常不怎麼寫文章的冷蛋驚呆了,無法想像如何寫出這麼多內容,後來我決定把自己的大學生活改編成武俠小說,陸陸續續寫出了一些不敢見人但有趣的內容,雖然最後沒到十萬字,但也是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經驗。
因此,我覺得最有用的方式,就是想辦法重新思考目標習慣,讓內容本身變得更有趣吸引人,這是我在「渴望」這個步驟上的實踐心得。
想要找出並解決壞習慣的成因,關鍵就是重新架構你對它們的聯想。—《原子習慣》
我認為想要養成好習慣也是如此。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