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不做,不會怎樣;每天都做,很不一樣。 |
上篇文章談到建立習慣要先從「做自己」開始,因為一個怎麼樣的人,自然會做出怎麼樣的事。
這是《原子習慣》書中提到的一大概念「身分認同」,我們不是努力成為某個身分,而是我們就是那個身分,並做出符合身分的行為。
當然,說的比做的簡單,所以這本書沒有只寫薄薄幾頁精神勝利法,而是提供實際的研究成果與具體的步驟,讓大家可以照著嘗試。
但在進入細節之前,我認為要先弄清楚「如何」做自己。
這是這篇文章我想分享的心得:重點是「過程」。
目標只是輔助
我想必須把上篇文章書中那張重要的圖再貼一次 (不是園子那張)。
冷蛋自己也很常從訂目標開始,像當初開部落格時,我就決定了一個「一年 100 篇文章」的目標,而且也真的在部落格一周年時達成了。
這樣的目標跟「六個月瘦十公斤」、「一年存 30 萬」之類的目標有什麼差別呢?
其實沒有。
都是些很吸引人,很勵志的新年新希望,然後大部份在兩個月內被放棄,冷蛋只是因為剛好用對了一些方式,才真的達成目標,那些方式形成一個幫助我持續的「系統」。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一個習慣最後的結果通常跟設定什麼目標關係不大,而是跟我們遵循的「系統」密切相關。
同樣地,我要再次提到賽門·西奈克的「黃金圈理論」: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上篇文章的身分認同就是「為什麼」。
而「系統」指的就是我們「如何」達成目標,也就是「過程」。
習慣是過程,不是結果
「養成習慣」乍聽起來是「做一件事」、「達成某個目標」。沒辦法,這或許是在文字或口語表達上的原罪,文法上聽起來就像這麼一回事。
但其實習慣指的是一個過程、一套系統,是一件不斷持續的進行式,而不只是一個目標。
《原子習慣》中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即使我們完全不管目標,只關注系統,還是能得到重要的成果。
過程比目標重要?聽起來就是什麼心靈雞湯,但作者在書中給了很深刻的分析。
你想減肥?我也想減肥。減肥是目標,但能達到好成果的人當然不可能只立下目標,還要搭配適合的減肥方法,並實際執行。
許多人用忍耐的,也有人找尋快速減肥法,其中某些是非常極端的手段。
然後呢?減肥成功了,達成目標可以大肆慶祝。之前忍耐那麼久終於可以解放了?多吃幾頓好的犒賞自己吧!
這樣只是在不斷犧牲受苦後達成瞬間的快樂,之後又得再次重頭受苦,也難怪許多人短期暴瘦以後又復胖,甚至影響了身心健康。
這些都是因為把習慣看成一個目標而造成的,書中提出以目標為導向的許多問題。
我們可能覺得做一件事本來就要付出、犧牲些什麼,而養成習慣也差不多:途中需要辛苦忍耐一陣子,可能太累受不了放棄,或者幸運地堅持下去達成目標。
然後就這樣,啪,沒了。少了目標,一陣子之後可能又回到之前的狀態,這樣不叫習慣。
於是作者說,專注於系統就好,重點是過程。
秀出你的身分證明
經過前一篇文章我們已經有了「做自己」的概念,也就是從身分認同出發,可以更自然地做出適合身分的行動,從而養成習慣。
不過基於上一段的理由,我覺得用「養成習慣」一詞容易讓自己回到目標導向的思維,然後又變得從結果出發,不利我們繼續說明「過程」的概念。
因此現在我要換一個詞,把「我想養成習慣」改叫「我要建立有力的身分證明」。
差別在哪裡呢?《原子習慣》書中提到,之所以相信身分認同,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有證據。
也就是說,想要維持一個身分,我們必須提出有說服力的證明。
你可以拿出一張紙,上面寫著「作家證」:「此人是一位作家,故頒發此證以茲證明。」
或者,你可以拿出 100 篇不同日期寫的、不同內容的文章。
哪一個拿出來會讓人相信你是作家?應該不用我多說。
作者說,每個行動都像一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單一票數無法改變信念,但累積的票數就是身分的證據。
所以要怎麼養成習慣?嗯,我是說,怎麼建立有力證明?
我們必須持續地做出符合身分的行為,而這就是「過程」不是「目標」,也就是作者所說重點是過程的意思。
當然不必所有的票都投給同一個身分,這是多數決,只要大多時候投出符合身分的票,就有足夠的證據了。
「建立有力的身分證明」這個說法內建了身分認同,並且讓我知道必須不斷提出證據,不然會被其他證據的票數蓋過去。
文字遊戲
有了身分認同,可以自然做出行動;為了建立身分認同,必須用行動證明強化認同。
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文字遊戲?感覺完全沒幫助啊!
沒錯,我不否認,也認為這兩篇文章像在玩文字遊戲,而《原子習慣》書中前期也是這樣不斷透過文字「洗腦」我們。
不如說,其實整本書都圍繞著這樣的中心思想。
但我認為這些文字遊戲是本書的一大精華,正是「從認同出發的過程」讓人真的變得不一樣,這些「洗腦」能讓我們不再掉入目標導向的陷阱。作者讓讀者改變信念,透過意識及潛意識幫助我們更自然地行動。
接著,才要真正談到過程的細節:一套好的系統讓人上天堂。這就留到接下來的心得吧!
希臘詩人塞菲里斯說過:「獅子是由牠獵食的羊組成的,我則是由一生中涉獵的書組成的。」
這句話套到習慣養成也適用,事實上組成我們人生的是一生中實際的行為、習慣,看瓜不會得瓜,種瓜才會得瓜。每分每秒的小行動都在「組成」你的習慣,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
你真的會變成你的習慣。—《原子習慣》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