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習慣為何那麼難養成?是否需要超人般的堅持才能成功? |
冷蛋透過前面兩篇心得,分享了《原子習慣》作者特別強調的「心法」,也就是從「身分認同」出發以及專注於「過程」。
我認為這些觀念的轉換是習慣養成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了正確的出發點,書中後面那些滿滿的武功秘笈才能好好發揮。
接著將分享我對這本書受到眾多好評的看法,本篇內容沒有關鍵的心法,而是輕鬆聊聊我的想法,和實際行動後再度二刷本書,一兩個書中我想分享的句子。
從吐槽開始
首先,書中一開始就強調「複利效應」的重要。身為理財部落格作家,冷蛋當然很清楚複利在投資理財時的重要性。
作者說「習慣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我很能理解,這也是「原子習慣」一詞的由來,每天做一點點,長期累積的效果會相當驚人。
但書中有一件我無論如何都想吐槽的事。
什麼?這樣一本眾人好評不斷的經典,冷蛋居然想要吐槽?
理由是這樣的,冷蛋是理工科畢業的,對於某些數學套用在人生上感到有些不切實際。書中一開始就提到一個許多人聽過的說法:
「每天進步 1%,一年後會進步 37 倍;每天退步 1%,持續一年則會退化到趨近於 0。」
作者還放了一張指數成長的示意圖。
天哪!書的一開始就寫這個,這不是什麼騙小孩的心靈雞湯嗎?我不禁拿出我「理性」的腦袋這樣想,差點要覺得這本書是不是不太行。
在投資時,要是每天能賺 1%,複利的結果一年變 37 倍,也就是投入 100 萬一年後就會變成 3000 多萬耶!這什麼投資神話?
要是每天運動讓自己的體能成長 1%,一年後我就是身體變成 37 倍強的超人,輕鬆打破所有體育選手的成績。
任何領域,只要一年我們就變超人,三年大概就成神人了,這到底是什麼神話故事?一拳超人嗎?(事實上《一拳超人》動漫中的鍛鍊法正是強調了習慣的威力,習慣讓人變強了,也禿了)
當然,這純粹是我想吐槽的心在作祟,任何人都知道這只是一種比喻,要讓人理解長期堅持習慣的重要性,畢竟太小的變化大家容易無感,寫得誇張一點才吸引人。
現實的殘酷
談完神話故事,現在讓我回到現實世界。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每天都進步 1%,而是進步更小的幅度,因此成長曲線會更為緩慢。
中間還會碰到撞牆期、停滯期,甚至會起起伏伏及退步,就算緩慢成長,大部份領域也有其極限,例如我們不可能每天長 0.1 公分直到身高超過五公尺。
因此,努力看不到成果是很正常的,進步總是小到難以發現,很多事需要比我們想像更久的時間才會開花結果,前期的付出經常得不到成比例的回饋。
作者在書中把這現象稱之為「失望之谷」,也給了一張示意圖。
這也是為什麼作者告訴我們要專注於「過程」而非「目標」,因為如果一直在意目標,通常在看不到有進展時就想放棄了,我們會一直處於受苦卻得不到回報的失望狀態。
但如果專注於過程,並有一個好的系統,我們反而可以從中持續獲得小小的回饋,也能更輕易、更有動力地持續踏出步伐,直到不知不覺跨過失望之谷。
還好習慣不是神話
前面的「神話故事」讓我覺得只可遠觀,無法照做,畢竟我只是個凡人。
過去以目標為導向的習慣養成法,讓我感到難以堅持,因為我的意志力有限又看不到成果,那是超人、是有紀律的那群努力天才,才有辦法做到的。
還好,習慣不是神話。
《原子習慣》一書從科學角度分析,搭配可驗證、可重複的實際案例,並以這些為基礎設計出了一套人性化步驟系統。
因此,我相信我這個普通人也能做到。
能做到什麼呢?不是一年變 37 倍,而是能有改變,改變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而且我們也不需要變成 37 倍強,只要比過去好一些,一切就會有所不同。
作者說「習慣是透過經驗獲得的心理捷徑。」意思是我們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到過去需要很費力才能做到,甚至抗拒不想做的事。
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嗎?我們要的不是變成超人,而是在某件事物上可以比較輕鬆自然地行動。
養成閱讀寫作習慣,我就能夠持續吸收知識並輸出想法、幫助思考、累積經驗、保存記憶。
養成運動習慣,便可以維持更健康的體態、更有精神及專注、也可以稍微讓自己吃些美食不感到罪惡。
養成良好睡眠習慣,對身心都有極大幫助,甚至能幫助自己各方面都表現更好,就算從功利面來看說「躺著賺」都不為過。
而且很神奇的,只要在其中一個領域養成好習慣,常常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帶動其他方面的進步。也因為親自感受到習慣的威力,並實際體會到習慣養成是做得到的,下次很容易越做越快、也越做越好。
習慣帶來自由
很多人追求自由。財務自由、行為自由、思想自由...於此同時,我們也聽過一句話:「自律帶來自由。」
習慣感覺上像是一種「自律」的表現,可是這樣不就被綁住了嗎?作者說,不會的。
就像上一段所說,這種「心理捷徑」幫助我們不用花太多心力就能做好一件事,因此我們可以把有限的精力花在其他地方。
我在這個領域養成了習慣,逐漸成長,一年後比之前進步了 20%,這應該還算合理。
然後這領域就讓他慢慢發展,可以藉由習慣把省下的心力投注到另一個領域,也進步個 15%。
這個領域 10%、那個領域 20%、下個領域 15%...我這才驚覺作者的神話故事沒有騙人,各領域相互影響能讓一個人有多大的改變!
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現在有了比前人更多知識,不需要到七十歲才從心所欲了,只要從現在開始,原子習慣能幫助我們更有系統地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又回到身分認同了)
文章到這裡,之後我想要開始分享書中實際的一些方法,也透過自身經驗做對照。
習慣不會限制自由,而是創造了自由。—《原子習慣》
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