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現在開始自己的「新一桶金」行動!

冷蛋的一桶金...大概長成這樣吧?

「第一桶金」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剛出社會開始賺錢的新鮮人,如果有投資理財的概念與實際行動的想法,通常會把「第一桶金」當成一個出新手村重要的里程碑。

冷蛋身為理財部落客,過去也將第一桶金視為目標,實際經歷過慢慢累積存款的過程。但最近幾年因為已經開始做股票投資,也有應付生活還過得去的薪水,就漸漸淡忘了當時的記憶。

最近因緣際會下,讓我開始建立了新的財務目標,並且認真重新檢視自身財務狀態與消費習慣,我決定開始新的存第一桶金計畫!

其實嚴格來說不是第一桶了 (笑),不過我希望能找回初心,也把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分享出來。

不管閱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是有意存「第一桶金」的理財新手,或是在人生中剛好走上一條通往新目標道路的老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為什麼需要一桶金?

在實際行動之前,冷蛋會先釐清自己「為什麼」要存一桶金,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即使平常沒有理財習慣的朋友,我也會建議至少把這個段落讀完,再決定要不要放棄閱讀這篇文章。

「我為什麼需要存一筆可觀的金額呢?」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

舉例來說,「一桶金」或許能讓人在一兩年內不需要煩惱生活必須支出,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守住寶貴的時間,安心發展自己的興趣、技能、事業等,「桶金能買不只寸光陰」。

如果有成家立業的打算,一桶金當然很有幫助。或許以目前的房價來說,一桶金還不夠當頭期款,但也是一部份的預算了,看得到接近的終點會更有動力,也更有可能達成目標。

或者這筆錢會是將來有小孩的教育基金,也可能是好好享受生活的退休金,甚至是環遊世界的資金;如果哪天臨時沒了收入,一桶金還能支撐自己基本的生存所需。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由,取決於私人的人生規劃,但我相信,「一桶金」對絕大部份不算「很富有」的人來說,都有非常大的意義。

簡單歸納起來,就是「一桶金」讓人「有選擇」,在人生的各個重要關卡,不至於被逼到死路,不會被迫落入「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境地。

因此,就算現在生活過得去,冷蛋也認為必須思考並開始行動,不如說就是必須趁著還有餘裕時,趕快為人生中各種難以應付的關卡,以及替未來想過的生活做準備

如果現在覺得沒有餘裕,反而更不該逃避,因為這代表接下來可能會比目前更沒有餘裕,「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話,只是適用於運氣好船沒有沉,能開到橋頭存活下來的倖存者偏差


評估該如何存一桶金

上一段分享了要先找到自己的「為什麼」,不管從冷蛋的舉例思考或者有其他目標都可以,最好能把想像的畫面描述出來,越具體越好,甚至實體化到能每天看見,讓自己知道是「為了什麼樣的將來」而努力。

接著該來評估如何存到這一桶金了!

理財時談到「第一桶金」,一般人共同的認知指的是「100 萬元」,這邊冷蛋就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數字來舉例吧!

先設定一個目標,例如「從現在開始三年存到 100 萬」好了,先別急著反駁,讓我記錄一下思考流程。

三年 100 萬...嗯算起來一年要 33 - 34 萬,假設一個月能存 25,000 元,12 個月就有 30 萬,加上一點年終獎金之類的,應該剛好能勾到。

一個月存 25,000 元不實際?那一個月 20,000 元,12 個月 24 萬,加上多一點的獎金呢?

好吧!看來這樣估可能真的不適合小資族了,不過工作幾年後薪水有高一點的朋友可以參考。

覺得難度太高,就調整一下目標吧!換成「四年存到 100 萬」,也就是一年 25 萬。

這樣每月存 20,000 元,12 個月加一點獎金就能達成;如果每月存 15,000 元,那 12 個月只有 18 萬,獎金就得多存一點不能亂花。

如果還是不可能,就再想辦法調整目標。但不要給自己太輕鬆或太困難的目標,前者會讓自己存不到錢,後者也會因為做不到而直接放棄。

重點是,要把大的目標拆成小的,看到「100 萬」會覺得太大、太抽象、沒道理,但類似「每個月存 10,000 元」這種目標就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概念了,如此一來才有機會被執行。


實際行動,存下一桶金

上一段分享了如何評估、調整目標的思路歷程,將看起來龐大的目標拆解成有辦法達成的「合理目標」,並且能逐步累積,最終達成「存下一桶金」的現實,實現人生願景。

這一段就針對合理的目標分享在實際執行時的幾個重點,也是冷蛋一直以來邊學習邊發展的理財系統經驗談,這次開始「新一桶金」計畫,相信會比過去更快達成目標。

第一個重點,是所有理財教學的老生常談:持續記帳

事實上在上一段評估拆解目標的時候,應該就會應用到記帳的結果,畢竟得先知道自己平時每個月的收入支出,才有辦法做出比較好的規劃。

第二個重點仍然是理財老話:必須嚴格執行「儲蓄公式」:「收入 - 儲蓄 = 支出」。

假設我計畫每個月存 10,000 元,那麼在拿到薪水的當下,必須做的事情是「先將 10,000 元轉存」,想辦法存到自己無法輕易動用的地方。

例如開另一個銀行帳戶,把信用卡剪了,提款卡放到最難找的抽屜深處,也可以將轉存的錢直接開立定存,最近由於通膨與升息,一年期定存的利率至少比過去幾年更高一點點。

如果真心想要達成每個月的存錢目標,一開始就達成它,想辦法用剩下的錢度過這個月。人的意志力有限,不要給自己心中小惡魔任何干擾計畫的可能性。

至於如何用剩下的錢度過一個月,這時候記帳的重要性又來了,大家也都知道記帳可以幫助自己檢視與調整消費,這裡就不贅述。

第三個重點,冷蛋要再一次推薦「六罐子理財法」的概念,將每個月的錢根據目標分成不同帳戶。

在存「一桶金」的時候,通常用途是「長期儲蓄」或是為了「財富自由」,而剩下的部份可以參考六罐子理財法的概念,調整合適比例,讓自己能好好度過每個月。

「好好度過」的意思是,要有足夠的錢負擔日常生活「必須」的花費,以及一定比例的錢讓自己「休閒娛樂」自由花用,後者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完全沒有,因為這是讓自己堅持下去的重要動力。


自己定義「新一桶金」

上面三段分享,其實正合乎 Simon Sinek 提出的「黃金圈理論」:先問「為什麼」,再規劃「如何做」,最後執行「做什麼」,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但我也知道,每個人面對的人生課題不同,也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與行動,對許多人而言,「一桶金」可能是太過耀眼的夢想,「我都知道,但我就是沒辦法」。

還記得上面第一段最後冷蛋的想法嗎?「如果現在覺得沒有餘裕,那代表未來可能...?」

或許聽起來很灰色、很刺耳,但冷蛋之所以會啟動自己的「新一桶金」計畫,正是因為在這陣子嘗試踏出舒適圈,正視人生議題的結論。

不過也希望大家能突破框架思考,我沒有說「新一桶金」就是要存「100 萬」,而是說我有新的「財務目標」(當然,那不是一筆小錢)。

每個人有不同的目標,自己的「一桶金」是多少當然可以自己定義,小資族沒辦法一口氣存太多錢?那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挑戰目標吧!

甚至聽到「一桶金」會不自覺想到傳統大家認知的數字?那就別存「一桶金」了,從「一杯金」開始有何不可?10 萬?30 萬?50 萬?自己決定。

重點是開始規劃,讓自己未來有選擇,而不是被「活在當下」字面的意思迷惑,以為那等同於「未來總會歲月靜好」,最後才發現沒人能替自己負重前行。

冷蛋在閱讀《原子習慣》時分享過「兩分鐘法則」的威力,也在部落格整理出自己投資理財的「2% 法則」心法,當然,在面對「一桶金」太大的狀況下,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開始,或許叫它「兩匙金法則」也不錯?

文章要結束了,但冷蛋的「新一桶金」計畫才剛開始,我打算回歸初心,從自身做起。接下來會有一段路要走,一些挑戰得克服,或許等到財務目標達成後,再寫一篇文章分享喜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