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理財就是...年菜要吃什麼?

 

年菜是一種...很玄的東西 (?)

因為時間點的關係,2024 年一開始的文章談了比較嚴肅的話題,是時候轉換一下心情了!

農曆年節將近,大家過年的時候會和家人一起圍爐吃年夜飯嗎?都吃些什麼呢?有沒有要幫忙準備菜色呢?

相信許多人都碰過人生三大難題:「早餐吃什麼?」「午餐吃什麼?」「晚餐吃什麼?」而且是每天都在煩惱。同樣地,「年菜要吃什麼」呢?大家準備好了嗎?

這篇文章就讓冷蛋輕鬆聊聊,分享自身的經驗與想法,或許能讓正在煩惱這個難題的朋友找到一點靈感。


挑年菜之前...

思考年菜吃什麼很重要,畢竟這是跟人生難題差不多等級的問題。但身為理財部落客,冷蛋會先想另一個問題:「我有沒有更重要的目標?」

什麼目標呢?

我沒有辦法幫每個人回答,但可以舉一些例子:例如年度目標、長期財務目標、個人的人生規劃目標等等。

太抽象了嗎?我舉更具體一點的例子:例如「今年想減肥十公斤」、「存錢三年出國旅遊」、「今年學點新技能,看有沒有機會加薪甚至轉職」等等。

這些問題、目標跟年菜有什麼關係?除了想減肥或許在菜色選擇上要注意,但其他目標呢?

嗯...可能沒有關係 (笑),但可能跟買年菜的經費有關係。

大家買年菜的錢是怎麼來的呢?平時上班的薪水?或者接近年末了,公司最近剛好會發一筆年終獎金?

不管是哪一種,這些錢有沒有本來必須處理的問題?像是平常生活中的各種費用?那可能必須優先處理。

另外就是上面提到的,有沒有什麼「重要的目標」?或許是必須存一點錢才能達成的目標,我會先規劃好,把「重要目標」所需的資源存下來。


年菜與艾森豪

如果有稍微接觸過時間管理的朋友,大概都會聽過鼎鼎大名的「艾森豪矩陣」,將目標依照「重要」與「緊急」的程度分成四類,其中「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最常被人忽略。

「年菜吃什麼」在接近農曆年的時候是「緊急」的議題,但是不是「重要」的問題就因人而異了,或許真的跟「等一下吃什麼」差不多,需要趕快解決但吃什麼只是心情問題。

跟上面那些「重要 (但可能不緊急) 的目標」比起來,必須在最近就趕快決定年菜,但就算今年的年菜隨便挑、或者不好吃,也許也沒什麼大不了,真正重要的是團聚。

而「想減肥」、「想出國玩」、「想投資自己」這些事情,跟一頓年菜看似沒有什麼關係,卻可能被每次的選擇都影響一點點,累積起來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尤其是當年終領到薪水或獎金,可能比平常興奮,覺得獎金是「多賺的部份」,要「好好犒賞自己」,或者因為年節氣氛就更容易不加思索,不小心消費過度。

這段文字不是說年菜不重要,而是提醒大家,我們都辛苦了一年,想跟親友好好聚在一起吃點好的,但也別忘了那些比較長期的重要目標,是需要持續灌溉資源的,不然可能難以實現。

想過個好年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也能用更人性化的方式來兼顧未來。像是將每一筆收入先固定轉存,為比較長期的目標保留資源,搭配分配預算的理財方式,將大餐預算限制在一定的金額內。

如此一來,就能盡情挑選想吃的年菜,也不會不小心把其他目標的資源花光了。


年菜經濟學

想到年菜,大家的腦中會出現什麼呢?豬腳、佛跳牆、海鮮、燉雞湯、火鍋...各種大魚大肉大菜,每年好像都長得差不多?

冷蛋每年大團圓都是每家各自帶幾道菜來,這麼多年大家都有些默契了,也累積了一些固定的私房好菜,評價一向不錯。

不過偶爾也有不小心「撞菜」的經驗,可能出現兩道豬腳、三盅佛跳牆之類的,還好是不同店家的,口味不完全一樣,而且可以分幾天吃。

不過連續大魚大肉幾天,其實也是會膩的,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同樣一鍋火鍋回煮幾天,或者一大堆年菜反覆冷藏與加熱,在除夕吃得津津有味,到了初二初三都想換口味了。

其實這就跟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一樣,再怎麼厲害的大菜,連續吃也會慢慢覺得沒有剛開始這麼好吃,甚至想吃點簡單清爽的。

正因為如此,冷蛋家的年節有個特別的傳統,就是在團聚的幾天裡面,會有一天不吃傳統年菜、也不吃其他正餐的「頹廢日」,這天反而大家會帶泡麵來 (笑),當然過年期間各類零食也不會少。

除此之外吃了幾天豪華中菜膩了,等到店家開門後也會買買炸雞、訂訂披薩,總之就是吃些跟年菜「不一樣的」。

經過這些年,我們家現在挑年菜的想法大概就是「什麼都可以、樣式多元化,但是適量就好」,不像過去傳統年節一定要怎麼做。當然,份量還是得撐過兩三天沒有餐飲店的日子就是了。


年菜可以是各種樣子

其實這幾年已經很多人不再堅持年菜一定要是什麼樣子,未必要是中式傳統大菜,畢竟吃年菜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團圓」、「儀式感」,並不在於內容。

冷蛋過去幾年也是每年都帶一道菜回家團圓,但我都刻意選擇「非傳統」的年菜,一方面是避免撞菜,另一方面也是想點創意、換換口味,帶點不一樣的氣象。

例如我買過豬腳,但不是傳統中式滷豬腳,而是選擇德式豬腳;我也買過魚,但刻意選青醬口味、法式口味等,讓年夜菜有新的樣貌;我甚至外帶過起司火腿拼盤,外國人過年可以這樣搭配葡萄酒,農曆年當然也行,而且風評很好。

其實有更多人現在懶得自己做菜,乾脆就一家人去餐廳吃年夜飯,還有很多人直接出國玩,誰說年菜與年夜一定要是什麼樣子?有時傳統大魚大肉吃多了,反而覺得這樣更新鮮愜意。

年菜要吃什麼?的確是個人生難題,可以很困難、也可以很簡單,可以很傳統、也可以很有創意,可以很重要、但同時也很隨興。

重要的是年菜後面代表的意義,甚至不一定要用花錢買大菜的方式來團圓慶祝新年,把挑年菜變成一種有趣的腦筋急轉彎,也許今年會有些新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