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關於未來,這次別再錯過選擇,三招幫你找回可能性!

 

為什麼有些聲音似乎永遠不會在主流媒體出現?
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被操弄的現狀嗎?

在投資金融資產時,利益衝突無所不在,許多「投資專家」號稱為投資人服務,但他們的業績、獎金來源是看「賣了多少商品」給投資人。

付他們的薪水的不是小散戶,而是老闆;老闆的老闆也不是小散戶,而是大股東。這樣的結構造成許多基層為了自己生存,只能忽略大眾的利益。

這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我們的媒體業,以及政治人物身上,上一篇文章冷蛋已經點出了目前台灣正在面臨的狀況:主流媒體被財團買走,支持特定候選人;候選人的資金來源也是財團,他們選上以後可能為大財團服務,因為他們的老闆不是人民。

大部份人對政治人物的認識,來自於新聞媒體,但你知道目前主流媒體大部份是「房地產集團」老闆的「副業」嗎?他們為什麼要買媒體?你對候選人的認知真的不會被扭曲嗎?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三個方法,看看在目前媒體壟斷的狀況下,我們能不能找到刻意被藏起來的選擇,讓下一代的未來不再被巧取豪奪,讓只能躺平的人找回希望。


自己當老闆,不要只看表面

想要讓台灣的媒體、政治甚至房價物價回歸正常,我們就不能只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要主動成為資訊來源的「老闆」。

當然不是叫你把媒體買下來,我也沒這個能耐,要是你有辦法買媒體,歡迎斗內冷蛋繼續寫文章 (笑)。

我的意思是,應該主動了解資訊來源「背後」隱藏的更多訊息,例如目前有線電視新聞台背後的老闆與資金來源,他們的立場與行為等等。

當有了基本的認識,知道「房地產集團新聞台」可能支持怎樣的政策、候選人,至少心裡會有數,在觀看時會提醒自己「他們的老闆不是我,可能看不到某些事實,政策可能不會為我服務」。

同樣地,看到任何名人的發言、訊息、哏圖,很有哏?很好笑?想想背後的立場,他是不是既得利益者?立場是不是跟某些巨大的利益集團一致?

獨立記者君竹分享過簡單但實用的口訣:

這些媒體「說了什麼,沒說什麼,對誰有利?」

每個人都有立場,我也有。不是每個有立場的人都是壞人,但想想背後的利益衝突,或許能更清楚這些資訊的本質。

然後,我們就可以「自己當老闆」了。

媒體之所以存活,就是因為「背後有資金」而且「有人要看」,我們沒有龐大的資金可以買下媒體製造內容,但我們可以決定「要看」、「不看」哪些內容。

那些讓你很想看的聳動內容、標題,忍住別點進去;明知背後是政黨及炒房集團的媒體,減少看他們的內容,但偶爾必須看一下他們可能「正在操作什麼」。

搞笑、嘲弄、謾罵,但擺明是製造對立的言論、哏圖,不管他支持哪邊,想想背後的利益,你要給他利益嗎?

另外,主動尋找另一邊的內容,看看沒有被扭曲過的原始資訊,判斷哪些是真實,分享正確的資訊給更多人看見。

你不看惡質媒體,他們的利益就會變少;你堅定尋找、支持、分享被刻意隱藏的事實,他們只好為了流量,不再忽略眾人的力量。

找回正常的資訊,從拒絕繼續被財團媒體、立場名人綁架開始。


慎選財團政黨、財團候選人

許多人在投資的時候喜歡「選股」,看看哪個標的有機會賺大錢,為此會做一大堆功課:觀察走勢、分析線圖、檢視指標、查找消息...

(冷蛋個人不推薦這樣的投資法給一般散戶,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內容)

在選舉的時候,我們用選票選擇自己的未來,決定要「投資哪個候選人、哪些政策」,這些選擇有沒有可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或金錢?

有吧!買房租房、物價、水電費、食安、醫療、交通、退休金...

事關自己的生命及資產,我們是否應該做點功課,而不是看誰順眼就選誰?

今天討論的議題是媒體壟斷、利益衝突,在選擇政治人物的時候,當然有一樣的課題。

政黨背後的龐大資金從何而來?為什麼財團要捐政治獻金?背後有什麼利益交換?候選人有沒有建商背景?他的老闆、股東是誰?他會服務人民嗎?

這些年房價已經到不可思議的程度,炒房議題、租屋黑市讓許多人幾乎快要活不下去,話說你知道台灣的房仲業已經比 7-11 還多了嗎?這真的合理嗎?

與此同時,居住正義相關的政策、法案卻慢得不可思議又只做半套,房地產集團還拚命買進主流媒體,媒體改革也沒有下文。

法國哲學家 Maurice Blondel 曾說:

「如果你想了解一個人,不要聽他的話,而是觀察他的行為。」

(If you really want to understand a man, don't just listen to what he says but watch what he does.)

你知道這些年社會住宅的興建進度嗎?哪些政治人物真的有在居住正義議題上行動,或許這是其中一個指標。

當然這不是唯一的指標,是我的話,投票前還會考慮候選人和政黨,與建商、主流媒體的關係,以及這些年涉及龐大利益各種行為,我會謹慎思考,不會完全相信他們的承諾。


別再二分法賭博,讓隱藏的聲音被聽見

你投資會找一家公司,把身家全押在上面嗎?

還真有些人這麼做,他們可能覺得台積電護國神山,也許想著中華電信不會倒;或者認為當航海王能大賺一筆,翻身就看這一次。

但比較穩健的人會做好「資產配置」,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看媒體新聞也一樣,不該只看少數幾台;選擇政治人物也一樣,不該假設對方什麼都好,而且永遠都會服務人民,而是應該思考「萬一對方有心做壞事」該怎麼辦?

俗話說「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換了位置就換腦袋」,就算當下再怎麼看好、信任,也要思考長期出現變化的可能性。

過去我們長期處於兩個大黨輪流執政、相互攻訐的狀態,即使不談私下可能串通的問題,執行上仍然有很大的風險。

因為只有兩大黨,在國會較大的那一方極有可能過半,那是一種「贏者全拿」的賭博狀態。

你聽過「甲級動員」嗎?為了重點法案強制動員,要求黨團成員全體出席會議,沒來要罰錢。

又回到「利益衝突」的問題了,為了生活,基層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隱忍,再搭配背後真正的老闆可能是財團,難怪為人民好、財團會遭受損失的政策法案難以通過。

就算我們事前努力做功課,選擇信任的候選人,在目前的結構下,神聖的選票最終或許都投給了「服務財團黨」。

明明存在改革的聲音、存在一些真正想做事的人,卻被利益衝突綁架、被過半比例的意見壓過去,而且「過半比例」可能是被少數掌控資源和權力的人控制,成為了「假的多數決」。

該怎麼辦?

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到快要獨吞天下的時候,是孫劉聯盟聯手抗曹,這才保住了半壁江山。

當然孫劉各有盤算,但在緊急的時刻,他們發揮了制衡的功用。

今日我們也不知道財團曹操想挾哪一個黨的天子,雖然無法相信個人,但可以相信制度,只要讓更多小黨的聲音被聽見,大黨難以獨自過半,就有更多機會避免國會一次被掌控。

「民主政治不是一場豪賭,而是在互相制衡下持續前進」

我不希望我們的民主結構變得跟中國一樣專制,而是能讓更多不同的聲音被聽見,或許能夠相互傾聽、同理、合作、共生,必要時也能被制衡。

別再單壓獨大的標的,投資金融商品、看新聞媒體、民主政治,都需要平衡的力量。


想看見改變?別錯過選擇!

分享完我的三個觀點,最後想說的是,這樣的選擇權不是天天都有,或許我們正處於一個特別的時刻,過去從來沒有碰過的狀態,未來也不知道何時會再出現。

這一次,我們都有三張票,你的選擇可能會改變現狀,找回自主未來的可能性。

用選票同時下架「服務財團黨」、「獨厚建商黨」吧!

你可以不再被過去多年二分法對立的想法繼續綁架,透過選擇將明顯為財團服務的政客同時下架,把空間留給更多真正為人民好的人。

同時可以利用「政黨票」讓更多不同的聲音被聽見,不再讓國會輕易過半,被財團曹操控制,而是有足夠的力量互相制衡。

如果沒有頭緒,或許可以考慮主流媒體上刻意被忽略、被攻擊的那些選擇,不依靠財團自發性走上改變的路的那些選擇。

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Rosa Parks 說過:

「要改變,就不能害怕邁出第一步。如果我們不去試,就會失敗。」

(To bring about change, you must not be afraid to take the first step. We will fail when we fail to try.)

我渴望看見改變。

既然渴望看見,這次我不會妥協,而是選擇持續嘗試創造改變。

文章最後,一樣感謝所有閱讀到這裡的朋友。我們的立場可能不同,但謝謝你允許不同的聲音出現。

這一次,希望大家都能勇敢做出無悔的選擇。


系列文上一篇:

關於未來,你可能從來不知道有其他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