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半年後東西會更貴!這三件事開始做了嗎?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抗通膨也一樣!趁現在快幫自己做通膨健檢!


前幾天,冷蛋買早餐時,平常喜歡吃的麵包又調漲了三塊錢,而且感覺料變少了。

價格調漲、內容物縮水,這樣的狀況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吧?這一兩年來已經發生多少次了?感覺人們已經見怪不怪,除了嘆氣也不能做什麼了。

冷蛋身為理財部落格作家,平時當然有各式各樣的投資理財規劃,即使如此,這一兩年物價的漲幅 (以及薪水的不漲幅) 仍然讓我感到未來變得更辛苦。

大約半年前,我在部落格寫了一系列如何面對通膨的文章,其中有些行動是可以立刻開始的,有些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效。

但這半年世界變化的速度讓我不得不回頭檢視自己,從最最基本、也最重要又急迫的部份開始,我列出了三件事。

這篇文章分享我對現狀的想法,以及應該立刻重新檢視的事。


第一件事:記帳

冷蛋很久以前就有記帳的習慣了,但我開始重新檢視。既然你願意點進這篇文章,就讓我直言不諱地反問:你開始記帳了嗎?

這篇文章的標題不是在危言聳聽,現在買東西的價格已經比半年前高不少,我有理由相信半年後會更貴,讓我稍微解釋。

首先,這次的通膨其中一個原因似乎是 Covid-19 這幾年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的持續效應,雖然疫情慢慢緩解,大家的生活也差不多回歸正常,但世界上許多變化是回不去的。

人們的生活型態、公司企業的規劃、原物料的短缺,造成世界大多數國家持續面臨通膨。

講到原物料,造成通膨的另一大原因—烏俄戰爭,目前還在持續,這些問題沒有解決以前,物價只會繼續上漲。

台灣的通膨算是很溫和了,看看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努力了這麼久仍然無法解決目前的困境,許多專家甚至已經把這次的狀況視為「停滯性通膨」,也就是長期高通膨加上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漲的狀態。

即使沒有這些問題,物價本來就是幾乎只會上漲,「最近物價回穩,我們將商品價格調降,回饋給消費者。」大家有在哪家店消費時碰過老闆說過這種話嗎?

幾乎沒有,通常只會聽到公司老闆說今年不調薪,叫大家「共體時艱」吧?

所以就算經濟回穩,我仍然會思考半年一年後「要是薪水不變,東西卻更貴」該怎麼辦。

可以立刻開始做的就是「記帳」,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消費習慣,並調整消費、規劃預算。

記帳沒有多困難,就拿張紙每天寫一個數字「今天花了多少錢」而已,這樣就算開始記帳了,甚至現在連網路銀行及信用卡都會幫你記錄消費。

但我也相信許多朋友面對記帳這件事沒有動力,冷蛋過去寫過幾篇文章,如果你有意願,希望能幫助你開始及持續。

我已經記帳很久了,但目前也提醒自己要重新檢視有沒有哪邊要調整,有時已經流於形式卻沒有覆盤檢討的習慣也會有危險。

我不斷提醒自己:萬一半年後物價漲幅跟現在一樣,我該如何調整消費才夠用

記帳能幫助我做到這件事。


第二件事:儲蓄

東西很貴,薪水很少,錢已經不太夠用了,這時候還要存錢?

是的,我開始檢查自己的現金資產,這是最基本的部份,至於股票基金什麼的,平時沒有投資習慣的朋友目前可以都先不用管。(不是不重要,是先顧好基礎,也要先有正確觀念再開始)

為什麼這時候要儲蓄呢?

標題已經給出答案了:半年後東西會更貴。如果目前的錢不太夠用,那麼半年後很可能會更入不敷出。

趁現在想辦法強迫自己儲蓄,一方面趁著目前銀行升息,多少生點利息也好,另一方面也養成「保留餘裕」的觀念與習慣。

跟記帳的意思差不多,我會思考萬一物價繼續上漲,要保留多少「餘裕」才有辦法在未來持續生存。

如果現在的錢會「剛好花光」,可能要調整成保留一成存款,也就是只花 90%,如此一來萬一一兩年內物價再漲個 10%,才有辦法有剛好足夠的錢。

另外,儲蓄也為我們保留一部份「緊急備用金」,萬一臨時碰到狀況時才有辦法應付大筆支出,不會在短期內讓財務狀況垮掉。

萬一臨時需要卻沒錢,可能的策略就只剩下想辦法做更多工作或者借錢,這不一定是短期內立刻能找到的。

即使有辦法,各方面條件也會很差,例如必須接很辛苦的工作,影響體力及身心,或者用不合理的條件借到錢,必須還很多利息之類,不管哪樣都將讓自己陷入很高的風險。

因此我會在還有辦法的時候,搭配上一段的記帳開始調整財務,盡量想辦法存一些錢,保留餘裕。

對許多小資族而言,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努力工作總得有些小確幸,花點錢犒賞自己,如果還要存錢不就更累了嗎?這樣心裡會過不去,也無法堅持。

因此請考慮使用基礎理財都會提到的儲蓄公式:「收入 - 儲蓄 = 支出」。請至少開兩個銀行戶頭,每個月領到薪水先將固定的一筆錢先轉帳到儲蓄帳戶,剩下的錢才是這個月的生活費。

然後搭配記帳,讓自己在生活費中可以妥善分配,也維持基本的小確幸,而不只是「忍耐」。

關於如何好好分配有限的金錢資源,冷蛋推薦自己已經實行多年,並根據自身狀況修改過的「六罐子理財法」,這是幫助我兼顧理財、生活與娛樂的神奇方法,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第三件事:找工作

蛤?面對目前的變化要趕快找工作?什麼意思?我目前就有工作啊!是因為物價上漲要想辦法兼職多賺點錢才夠用嗎?

嗯...這或許是其中一個找工作的理由或動力,不過冷蛋想的不是這個,我在乎的不只是東西變貴,而是這次通膨及更多世界變化可能造成的影響。

通膨不只影響我們個人,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甚至可以說企業受到的影響比個人更大。

原物料漲了、電價漲了、人力成本也漲了...整個公司的總成本可能因此上升許多,過去有著豐厚獲利的企業可能獲利變少,原本就只賺一點的公司搞不好還會虧損。

再加上大部份國家面對通膨的政策都升息,跟銀行貸款也更難了,前兩三年 Covid-19 造成的各種後續影響也逐漸發酵。

這時候,好一點的老闆可能想辦法撐著,大部份普通老闆只能告訴員工「共體時艱」,再不然就是開始裁員減少開支。

一年來已經有多少科技業大裁員的新聞?更多的是早就撐不下去的餐飲、服務、旅遊業,半年一年後,有多少人確定目前的工作仍然穩定,甚至可以調薪抗通膨呢?

我所謂的「找工作」不是要現在兼職或跳槽,而是跟上一段「緊急預備金」的概念一樣,想想萬一臨時事業道路有變化,中短期內該怎麼辦?

如果臨時沒工作,可不是物價漲 10% 的風險,而是薪水少 100% 的重大緊急狀況!

大家都聽過上一段的緊急預備金,那我們是不是也能用同樣的思考為自己事先準備「緊急預備工」呢?

通膨到目前為止已經持續好一段時間,更有專家警告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我覺得真的必須提早思考做準備。

還有一件很重要的程咬金:近期造成非常大話題的 ChatGPT。

如果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或者覺得不重要的,冷蛋建議一定要開始認識,這類機器學習的工具真的有可能讓許多事,甚至許多人被電腦取代。

或許有些專家會說這東西還不夠好,也有些人會認為某些工作不會被取代,但是,可能許多老闆不這麼想。

他們會想著這東西能省下多少人力成本,就算理解不夠全面,但他們有開除員工的決策權。

所以,開始思考吧!自己擁有什麼優勢?下一個可能的工作在哪裡?目前需要準備或學習什麼?

寧可早點開始思考及行動,事後慶幸沒有碰到狀況,也不要現在只是煩惱或觀望,卻在突然有重大變化時不知所措,而且從目前社會的狀況看來,這樣的機率可能不低。


開始行動了嗎?

這篇文章冷蛋很直言不諱及烏鴉嘴地講出了自己的觀點與擔憂。

但是這些行動不會是白做工,就算我說的那些不好的狀況都沒發生,記帳、儲蓄與職涯思考仍然很可能為未來帶來令人驚喜的成果。

或者,這些行為能夠預防風險,消災於無形。

最後的問題,我仍然想再問問自己,「這三件事,我開始行動了嗎?」

希望文章內的三顆錦囊能幫到未來的我,以及閱讀文章的朋友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