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想好好生活,不一定要等到下班才開始行動。 |
許多人下班後心中渴望做點什麼來讓「工作與生活平衡」,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冷蛋出社會上班後也有過這種狀態,因此開始研究投資理財與時間管理相關議題,希望能改變生活。
上一篇《幫助自己善用平日晚間的 3 + 1 個策略》是這幾年學習與行動的經驗談,個人認為是可以立即實用的策略。
但我也是過來人,知道有時候下班後腦袋已經處於「啊啊啊不想動」的模式,要踏出第一步「開始」行動是最難的關鍵,最後還是決定「明天再說」,然後報復性滑手機就開始了。
其實,這就跟台灣人最愛的諧音梗一樣,有時「到了晚上才想善用晚間」已經 TAIWAN (太晚) 了!
但如果我告訴你,善用晚間時間的關鍵,不只發生在下班回家到睡前短短的幾小時呢?
這篇文章分享 3 個關鍵時刻,讓我們不分日夜都有機會幫生活無痛升級!
白天才是主戰場
在分享關鍵時刻之前,我想先點出「白天行為影響晚間狀況」的現象,這會讓接下來的思考與行動變得理所當然,而非強逼自己「管理時間」。
首先從生理面來看,白天理論上是大部份人睡過一覺,身體比較「有電」的時候,這些精神好的時段通常是被用來工作賺錢,到了下班電力也耗的差不多了,自然比較不想做事。
(有些朋友的工作型態、身體有電的時段或許不太一樣,但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狀況類比)
這些年研究發現「生理面」不只是過去所想的身體疲勞而已,其實也包括我們的腦力,再細分下去可以說「意志力」、「注意力」、「決策力」等等都是「有限資源」,每天用得差不多就需要好好休息補充。
如果白天就把有限的資源全花在工作上,到了下班已經幾乎沒有資源可用,哪有辦法「善用」晚間呢?當然只能躺在沙發滑手機了。
這樣說並不是要大家工作時偷懶,而是先意識到精力有限的科學事實,下一段開始我們一起找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心理也是影響晚間的一大因素,相信許多朋友都不陌生。
其實在前一篇文章已經稍微提到,對許多人來說平日白天是「辛苦」的,可能「被迫」起床、通勤打卡,上一整天班做自己沒興趣的事,還要忍受某些客戶老闆上司同事...
由於白天都「受他人支配」,導致晚上的自由時間想要隨意耍廢,不願意再做什麼規劃與行動,彷彿那些是一種自找麻煩的「奴性」。
進一步也可能做出反抗行動,例如像是「報復性熬夜」,覺得白天受了多少苦,晚上就要瘋狂放縱多久才公平,縱使知道長期對自己沒什麼好處,卻只想在當下出一口氣。
因此這並不是自己晚上太廢、太懶,很可能早在白天的行動,就已經決定了晚上的樣貌。
找回生活控制權
有了上面的理解,就可以想辦法對症下藥,從白天就開始增加晚上行動的勝率。
過去的文章冷蛋分析了平日的時間樣貌,當時的算法是:全職 8 小時、午休 1 小時,通勤單趟平均也要半小時到 1 小時,當然來回就是兩倍,因此上班必要時長至少 10 小時以上。
除此之外扣掉必要的睡眠飲食、與其他事務,剩下的個人時間只有約 4 個小時左右,只占上班必要時長的不到一半甚至更少,怎麼想都不可能「工作生活平衡」吧?
其實到這邊已經有「關鍵時刻」出現了,只是我們必須取回它們,首先要取回控制權的就是「通勤」及「午休」時段!
這些是許多人上班必要的過渡時段,因為公司常常在城市的另一端,也因為午休被規定在一天的中間,這些時間都受到限制,沒辦法隨便利用。
即使如此,這些時段也沒有「完全受支配」,屬於自己可以決定要做什麼的範圍,也就是白天少數有主控權的黃金時段。
把上面的數字重新計算,如果午休和通勤自己支配,那麼上班與個人時間占比就縮小許多了。因此,如何利用這些時段,會很大程度影響自己的狀態,進而影響晚上的結果!
控制權在你,可以自行思考如何應用,但我想推薦幾個或許有幫助的策略。
通勤與午休利用
關於通勤,冷蛋過去寫過一篇分享,其實我不太排斥通勤時段,因為那是難得屬於我的專注時間,可以拿來閱讀、聽 podcast、觀察思考、閉目養神、調整身心狀態等等。
重點是不要總是只有無意識放空滑手機,就算要滑也不是不行,但要讓自己意識到「我有認真看手機」這件事,因為這是「今天白天有過自由,有掌控感」的證明。
還記得上一段的報復行動嗎?當感受到白天有自己的控制權,晚上的報復行動就會減少,這是解決心理議題非常關鍵的策略。
午休可能是在公司少數可以做自己的時段,雖然短暫但很關鍵。趁白天有精力資源,可以先為晚上做點計畫或準備,例如考慮上一篇提到的「主題之夜」或「換環境」策略。
但也不要把午休時段都拿來衝刺計畫了,視情況可以考慮利用午休「回血」,例如稍微午睡 15 分鐘、站起來動一動伸展一下,有助提升下午的專注力,或許能更順利解決工作準時下班。
或者能夠利用中午出去吃午餐,順便散步曬點太陽,在週間常常不見天日的辦公生態,偶爾能見到陽光的心情是很棒的,有助於提升身心能量,有過經驗的朋友或許能有所體會。
午休時間不長,或許可以根據時間長短判斷要採用哪種行動,冷蛋的經驗是通常以週為單位,可能有某些週期規律。
例如週二有開會,只能抓緊時間趴著睡一下;週三心情好,趁機上網逛逛並規劃晚間行動;週五較輕鬆,可以在外面待久一點之類。
跟通勤一樣,好好利用午休時段,將會感受到自己有掌控權。盡量避免只是邊吃飯邊追劇,卻忘了在看什麼只是打發時間的狀況。
白天難得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段,記得把有限的精力資源拿來「好好生活」,通勤及午休雖然受到限制,但此時的行動可能比晚上才想「療傷」更關鍵。
天生的「被動收入」
除了上面兩個「白天的黃金時段」,還有一個很特別卻常被忽略的時段,是在無形之中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無痛升級的關鍵時刻。
不是白天、也不是下班後的幾個小時,正是我們的「睡眠時間」。
很多人可能覺得睡眠不是「自己能控制」的,無法拿來休閒娛樂或是做想做的事,那只是為了回復上班體力「不得不的支出」,上面冷蛋在計算個人時間時也把睡眠排除,因此只有 4 小時的自由。
但仔細想想,其實睡眠並非受他人支配的部份啊!之所以經常被忽略,可能是我們還不太理解睡眠的重要性。
睡覺不只是讓人回復體力,前面提到有限的「意志力」、「注意力」、「決策力」等,都能藉由睡眠累積補充,而這些都是處理工作與享受生活的必要資源。
除此之外,人類有一種特別的「快速動眼睡眠」可以撫平傷痛、帶來穩定與愉悅感,甚至還能在潛意識裡幫人解決問題!
在投資領域,許多人夢寐以求追尋「被動收入」,但在現實生活,睡覺就是我們天生的被動收入。足夠且品質好的睡眠,很可能是改變現狀的關鍵。
我知道有時會為了想要生活平衡而犧牲睡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報復性熬夜」,想說睡下去就不能玩,而且睡醒就又要上班了,因此捨不得去睡覺。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先提了通勤與午休,白天有生活掌控感,會比較願意準時就寢。
把睡眠視為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好好享受睡眠帶來的好處,這 8 小時不是不得已的時間支出,而是「個人生活的選擇」,如此一來能進一步感受到生活平衡的掌控權。
試試看,相信白天工作品質將會升級,也能更有餘力、自然地善用晚間時段。
「通勤」、「午休時段」、「充足睡眠」,三個平日晚間以外的關鍵時刻行動,推薦給大家!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