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身不由己的生活中,我們有多少自己的時間?

許多人為了生活必須出賣時間換取薪水,剩下的自主時間有多少呢?

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在社會上走跳越久的人,我想越能有深刻的體會。

畢竟大部份人會感覺到自己幾乎沒有「自由的時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為了討生活只能每天乖乖去上班,將自己的時間賣給公司換取薪水度日。

很多學生也覺得必須每天準時上學,念一大堆「不知道有什麼用」的東西,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青春的大好時光就這樣被綁在教室裡,無法盡情揮灑。

也難怪這麼多人想要早點財富自由了!畢竟有錢其中一個重大的好處,就是不用出賣人生,可以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五月初勞動節剛過,冷蛋是小資族勞工,這天正是我的小確幸之一,當然很能感同身受。而且白天上班、晚上及假日寫部落格文章,還有其他事務與休閒的我,對時間管理一直很有興趣。

雖然稱不上專家,但想想自己也學習嘗試了不少,能夠在上班之餘持續產出文章,生活也還過得去,或許我也正在實踐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

這篇文章就從最基礎的思考開始,像記帳一般,透過自己的範例釐清一般人的「時間帳」吧!


上班日的樣貌

平常上班日有多「不自由」,其實不用冷蛋特別列出來,大家都會算,在生活中也早就有深刻的體會了,最近才看到不少抱怨全職上班八小時,沒時間也沒錢的文章,戳中許多人的心。

不過釐清問題的第一步是「面對現實」,能不能改變或解決是之後的事,至少我想要開始嘗試看看,先知道自己「身不由己」的程度有多麻煩,再去想下一步。

因此接下來的數字不會太陽光,先讓我們深吸一口氣吧!

之前看到的文章說「平日 8 小時的工作時間」,或者過去大家常聽到的「朝九晚五」,顯然無法描述這個時代的勞動現象,目前許多公司全職是採用「午休一小時」的制度。

午休時間理論上員工是自由的,但總不可能離公司太遠,只能匆匆吃個飯小睡一下,有時候可能還會臨時被拿來開會,壓縮到個人時間。

也就是說現代很多人上班可說是「朝九晚六」:全職 8 小時,加上午休 1 小時,早午餐可能在公司快速解決,這還不算上加班,就先當作 9 個小時。

再來大部份人上下班需要通勤,根據勞動部統計,勞工通勤單程平均約半個小時,但我們也知道自己跟郭台銘的平均薪水沒有意義,很多人的通勤時間更長。

台灣目前北部人口及工作機會較多,就拿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來看,不管是統計數字還是許多網友分享的真實狀況,通勤時間單趟超過 40 分鐘甚至一小時都是常態,

通勤時長不是台灣的問題,我們較熟悉的美、日與其他國家都有更長時數的現象,今天冷蛋也沒有要立刻解決問題,只是想要好好檢視真實。

那麼就來點灰色的小學加法吧!上班 9 小時、通勤來回各約 1 小時,加上一些常態性的現實狀況,例如下班打卡只能超過、不能早退,以及下班路上買菜買外食等等。

這樣子光是上班造成的時間花費,就是大約 9 + 1 + 1 = 11 小時,還不算上很多人甚至會常態加班,平日一天看得到太陽的精華時間大概就這樣沒了。

這裡冷蛋算的是最標準的正職勞工的上班時間,但不管是其他彈性工時,公務員等工作,在現代社會的樣貌應該也大同小異,我想至少 10 小時跑不掉,就算不完全相同也可以當作參考。


身為人必要的時間支出

上面勾勒出一般人上班日的樣貌,可能還是被低估過的結果,在社群上的網友分享的「現實樣貌」常常出現更誇張的數字,這邊當然無法一一列出,我只能先用自身經驗估計合理的部份。

再來是生活中另外一塊會佔去許多時間的項目:我們總是必須睡覺。

冷蛋很注重睡眠,因為這些年睡眠相關的研究給出許多重大成果,好好睡覺甚至比運動、飲食、學習、思考這些「重要的事物」都還重要,或者說良好的睡眠能讓一切都事半功倍

不管睡眠品質如何,一般人都必須擁有足夠的「睡眠時數」,說得更具體一點「理想狀態要有 8 小時」,低於 7 小時就會造成各種問題,科學研究發現鮮少有短眠就足夠的人。

而且一般人不可能秒睡 (會秒睡也不是好的狀態),如果要有 7 小時以上品質好的睡眠狀態,理論上「從上床到起床」的間隔還是要有 8 小時左右。

再怎麼壓縮睡眠時間,7 小時就是幾乎會造成傷害的極限了,包括對身心的傷害、對工作表現的傷害、甚至對人際關係吸引力的傷害等,都有科學實證而非危言聳聽。

就光是前一段為了上班的各種時間心力支出,想必很多朋友也必須靠好好睡一覺來恢復狀態,過去人類為了吃飯勞動必須睡飽,到了今日社會睡眠仍然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好了,這下子一個上班日就被占去了至少 11 + 7 = 18 小時,我們在睡眠時間還是用了盡量壓縮的估計,畢竟這更符合現代人的實際狀況,加總之後一天的四分之三就這樣沒了。

另外白天的上班族通常晚餐是下班才吃,回家還要洗個澡,這些也得佔去時間,就估 1 個小時好了,再加上其他各類家庭事務、雜事與浮動的彈性時間,也保守估計 1 個小時。

於是 18 + 1 + 1 = 20,就當作剩下的時間能夠自由運用吧!一天只剩下 4 個小時「屬於自己」。

真的完全屬於自己嗎?當然未必,這還沒有算到更多狀況,例如要照顧小孩、陪伴家人、有各種臨時事項,就會花費更多時間。


行屍走肉的平日?

經由上方的數字估計,就知道上班日能留給自己的時間大概不到 4 小時,而且這還只是粗估的結果,可能是被理想化的數字。

要記錄真實狀況的話,通常會實際記下一天當中的各種細節。

舉例來說,可能會發現自己平日早上不到 8:00 就要起床準備,8:00 左右出門通勤,工作的打卡時間是朝九晚六,當然沒辦法提早打卡,因此可能 18:00 出頭才能離開。

下班通勤加上買菜、買外食,回到家已經超過 19:30 了,吃個晚餐配電視休息一下,可能就 20:30 左右,洗完澡大概就 21:00 了。

因為隔天也是 8:00 前就要起床,為了有充足的睡眠,理論上半夜 12 點出頭就得上床,也就是說,真實狀況其實晚上很可能只剩 2 ~ 3 小時的個人時間。

而且上了一天班很累,常常會不想做事放空,或者就在沙發追劇滑手機,上網逛個網拍或在社群網站隨便看一下,然後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人生中有數十年的上班日,每天都這樣過,光想就覺得空虛,明明也知道要努力、要改變,但現實生活總是讓自己感到沒錢、沒時間,也沒有動力做點什麼。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目前生活的現狀,也有狀況更被壓縮,覺得每天還有 2 小時自由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許有些人不用計算或記錄分析,也已經親身體會現實,並選擇了躺平。

也許有些朋友會開始感覺這是現代社會的荒謬,明明現代科技與知識應該讓人的生活越來越進步,卻過得越來越不自由。

這些都沒錯,現代人看起來被上班制度囚禁,沒有了自己的時間,只能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

這篇文章沒有打算解決問題,我只是列出灰色的事實,讓現況更具體地被看見,並且打算收尾了,讓糟糕的現況與心情停留在這裡。

但我知道自己的部落格文章持續累積,也知道我還有時間休閒、運動、玩遊戲,因此一定是這些年學了些什麼,做了某些嘗試吧?

因此,冷蛋的時間管理分享之旅才剛要啟程,接下來我打算把這個主題加入部落格,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追蹤,希望我的經驗能與你交流。


相關閱讀:

身不由己的生活中,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時間?

你會記「時間帳」嗎?用三個問題輕鬆找到消失的時間 (上)

你會記「時間帳」嗎?用三個問題輕鬆找到消失的時間 (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