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蛋外出取材,本週照常發文! |
自從 Covid-19 疫情以來,很多事情都改變了,包括日常生活與休閒娛樂的形式都受到影響。
冷蛋的部落格也是在這期間開始的,一路寫下來默默累積了不少篇幅,包括理財相關的科普內容與自身生活中的各種經驗與心得,也都成為了一篇篇文章。
但有一件事情是我一直想做的,就是富奸 (誤)。
說真的,雖然養成了寫文章的習慣,但仍然會懶散拖延。雖然看起來發文的頻率還挺固定的,實際上在有正職的狀況,只能利用平日晚間與假日等空閒時間寫作,還要跟休閒娛樂搶時間。
因此我還是會想拖稿啊!總想故意來一篇「作者外出取材,本週停更。」的幽默短文。
好啦!機會來了,在這篇文章排定發出的當下,冷蛋應該正開始一趟難得的長假,是真的要好好休息,外(ㄎㄞ) 出(ㄒㄧㄣ) 取(ㄔㄨ) 材(ㄧㄡˊ) 一陣子了。
但是文章還是寫好了呢!(笑) 這次就讓我輕鬆分享跟出遊相關的一些發想吧!
出遊經費哪裡來?
這次冷蛋休長假出遊,當然會花錢,配合理財部落格的主題,因此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出去玩的錢從哪來?」
很簡單啊!不就從戶頭裡領錢出來,就能出去玩了嗎?
嗯,我要聊的內容當然不是這個,不然就談不上理財了嘛!我想問的是大家會為了一個「財務目標」做出規劃嗎?以出遊為例就是「旅遊基金」。
為什麼需要做這種規劃呢?不是有賺錢就可以拿來花?還要規劃多麻煩?
如果是不管怎麼花錢都花不完的富豪,或許可以不用思考就隨意花費,但可惜我只是一般的小資族,總不能一口氣把錢花光,回來後月底要吃土吧?
(事實上富豪可能更需要規劃資產,而且大部份也有專業人士幫忙處理這些事)
而且當有了規劃,我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這筆錢是要出去玩的」,在出遊期間可以花得心安理得,盡情享受,不需要擔心上面描述「會不會花了錢要吃土」的狀況,
不只是旅遊,例如許多家庭會幫小孩存「教育基金」,讓小孩就學甚至出國留學使用;或者為了保障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有些人會有一定額度「保險費」的規劃。
這些錢是有特殊用途但未必立刻要支出的,要在平時先存起來逐步累積,不能隨便拿去其他地方花掉。
生活中各種大小支出都可以透過規劃的方式,來確保要用錢的時候不會影響到其他支出,這也正是理財的意義與效果。
冷蛋的理財規劃
所以開心出遊經費的產地在哪裡?這邊就拿我自己的實際案例分享,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更有概念。
首先,為了知道自己總共有多少錢可以花,當然必須做基本的記帳。
談到記帳其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那麼麻煩又無聊,可以只是簡單記下大方向的幾個數字,例如每個月銀行戶頭的收入及支出,就兩個數字而已,如果有必要再記更詳細的數字。
了解了自己的收入以後,就知道有多少錢能花了,但這些錢不能通通都拿去玩樂啊!總得顧及基本生活,還要考慮到為將來存錢投資之類的,該怎麼辦呢?
這邊要再分享冷蛋很喜歡的理財規劃法:六罐子理財法。
簡單來說,就是把所有收入分成六個分類:財務自由、教育、長期儲蓄、生活支出、玩樂、貢獻,這篇不談細節,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閱讀之前的文章,我有詳細介紹與分析。
為了讓只想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更好懂,我就用實際數字來舉例,在這裡以月薪中位數 40000 元左右來當基準好了,可能更具體。
首先,我必須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支出,這個部份在標準的六罐子理財法中比例大概是 50%,也就是利用 20000 元來付生活中的必要開銷:房租水電、飲食交通、手機網路等等。
聽起來有困難嗎?先暫時當作參考,理財之路是要持續調整的。
然後「長期儲蓄」的比例是 10%,也就是每個月 4000 元,這個可以拿來做前述那些較大,且非立即性的「財務目標」規劃,例如出國旅遊、家電支出等。
冷蛋這次開心出遊的經費,產地就在這裡。
每個月 4000 元,就假設為了出國,拿其中 1000 元當作旅遊基金吧!(其他錢還有其他財務目標)
每個月存 1000 元,疫情的這段期間也存了三年了,這樣也就有 36000 元,應該可以為標準的日本旅遊行程支出。當然如果一個月能存 1500 甚至 2000 元,就能更快達成目標,或是規劃一趟更精緻的旅程。
另外,六罐子理財法中其實有一個「休閒娛樂帳戶」,比例也是 10%,獨立於生活支出以外。
這個意思是,上面 20000 元的生活開銷只能是「必要支出」,玩樂之類的享樂支出則是用娛樂帳戶的錢,以這邊的例子也是每個月 4000 元。
這 4000 元就是可以隨意任性花用的錢,不必感到愧疚,要好好享受生活。當然,冷蛋出遊的期間也可以好好利用娛樂支出,補助我想要享受的部份。
不過也有個前提,就是要好好遵守這些按照比例分配的規劃,不然六罐子理財法就失去意義了。
那麼可能很多人會想,每個月 20000 不夠生活,或者 4000 元娛樂基金太少?
這已經超出今天外出取材分享的主題了,這裡就只單純分享對六罐子理財法的理解:如果錢不夠花,必須定期覆盤檢討,看看是什麼地方超出預算。當然,要能覆盤還是得回歸到記帳。
錢不夠花的基本想法,是我要如何調整支出,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收入。雖然六罐子的帳戶比例仍然有一點調整妥協的空間,但要是隨意打破規則,那只是寅吃卯糧、飲鴆止渴,長期可能只會越來越辛苦。
投資有賺有賠,會不會受到影響?
文章到這裡,其實已經分享完我的出遊經費與他們的產地了,不過還有一點內容可以補充。
我有在做長期投資,為自己的未來做更長遠的規劃,所謂的長遠是指像是退休金之類的,讓自己財務獨立的被動收入。
即使是這次出遊期間,我做的投資仍然在持續累積,沒有因為放假而中斷。
但講到投資,可能許多人腦袋裡的想像,就是要盯著複雜的線圖與各類消息,放假出遊有時間看盤嗎?不好好看著會不會不小心錯過進出場?萬一賠錢怎麼辦?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帳戶?
事實上,上一段提到的六罐子理財法,其中也有一個「財務自由帳戶」,基礎配置也是佔總收入的 10%,以 40000 元月薪來說,就是每個月拿出 4000 元,幫助自己投資。
這個帳戶也是獨立的,不應該把這 4000 元拿去別地方花用,就是只能投資,累積未來的資產;反過來也一樣,不該讓投資行為影響到其他帳戶,就只靠著這個帳戶運作。
問題是,要是臨時看到好機會怎麼辦?不是應該趁機多投一些錢進場嗎?或者萬一股票不幸下跌,賠了不少錢,光是這個帳戶不夠賠,總得跟別的帳戶借點資金周轉吧?
答案是,不行。就是要獨立帳戶專款專用。
問題不在於那些「好機會」或者「不夠賠」,問題在於不應該用會造成這些狀況的方法投資。
什麼是「好機會」?這表示覺得自己有看透未來的能力,能夠趨吉避凶,或者覺得照著某些判斷條件就能輕易找到下一個能讓自己賺大錢的明日之星。
大量分析實證已經告訴投資人,幾乎不可能擇時進出,精準選股也很不易的事實,我選擇相信專業的研究成果,不採取短期進出策略,也利用低成本分散投資的方式來累積個人資產。
因此這次放假出遊,我完全不需要擔心投資的問題。
萬一出遊期間買的股票賠錢了?那是投資股票本來就該承擔的風險,我承擔合理風險,換取合理的風險溢酬,天經地義。
再順道一提,六罐子理財法還有一個佔 10% 比例的「學習帳戶」,可以、也應該好好花錢「投資自己」。
花個幾百塊、最多幾千塊,買幾本觀念正確的投資理財書籍,就可以學習到好的投資思維與方式,不需要花個數十萬元從股票市場「學教訓」。
持續學習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讓我的主動收入有機會成長,間接影響到被動收入能投入的本金。還有,也可能讓我開心出遊的資金變多!
也就是說,自我成長也是出遊經費的產地。
這篇文章仔細分享了我在財務上能開心、放心出遊的理由,在於平常的規劃與累積,也透過六罐子理財法的實際案例,希望能讓有興趣開始理財的朋友更有概念。
好了,透過今天的文章分享,冷蛋的外出取材之旅正式踏上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