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外出取材二部曲 — 財富與冷蛋藏寶圖的練習

事前規劃好了,所以外出取材期間文章沒有休刊 (?)

冷蛋從上週開始放了難得的長假,讓我看看行程...嗯,如果按照原定計畫走,發文的這一天我應該在那裡,然後今天也是充實的一天,腿應該會很痠。

至於部落格的文章嘛...在文章發佈的這個時刻當然是沒空寫的,手邊大概只有手機很難寫長文章,更重要的是這幾天要好好享受出遊的當下呢!

上週已經發了一篇預先寫好的文章,以這次出遊的經費當作實際案例,分享我的理財規劃觀念。今天這篇仍然是在旅程之前先準備好的內容,要分享什麼呢?

就簡單分享關於「準備」的一些心得吧!外出取材二部曲,正式開始。


事前規劃的能力

上一篇文章透過實際的例子,說明了理財的意義就是透過「事前規劃」,來確保要用錢的時候不會左支右絀、顧此失彼,甚至導致沒錢可用。

這也是我撰寫部落格文章最初的理由,當時就是想要分享基礎的投資理財觀念,讓我開始了這條固定學習與輸出的道路。

但是開始寫文章以後,才發現有些內容其實自己沒有很理解,為了內容的正確性與更容易閱讀,自己必須把概念搞清楚,還要盡量深入淺出。

另外在持續學習與輸出的途中,也接觸到其他領域的重要概念,於是發現我的藏寶圖中並不只有「金錢」這種財富,而是找到了更多可以實際在生活中使用的能力。

一樣拿這次的出遊做為舉例。一趟超過一週的行程,事前需要許多規劃,因為這次的定位是有特定主題目標的行程,我不希望在什麼都沒準備的情況下就出發。

這時候規劃的能力就很重要了,包括上次談過的「需要多少預算」,行程景點、時間與順序安排、交通、住宿、門票、保險、網路...還有更多雜事都要考慮進去。

而剛剛好,財務規劃也是一種「規劃」,我從那邊學到的一些知識可以拿過來,用在這次的旅程規劃上。

這種規劃能力算是一種財富嗎?當然,單單談錢的問題就好,一個好的旅程規劃當然可以幫助自己省錢,或者說把錢花在該用的地方,有時候錢就是不該省。

而且在旅程中,比錢更寶貴的是時間與體驗。要是有適當的規劃,行程可以更省時省力,可以用省下來的心力好好體驗旅程中的一切美好,那可能是要花大錢還未必買得到的部份。

再來,這樣的能力還不是只能用在規劃旅程,其實在生活中或工作上也能用得到。一件事如果有好的規劃就能事半功倍,避免瞎忙一場,就算以功利的角度來看,這能力也夠「值錢」了吧?


藏寶圖的練習

一直以來我都固定分享文章,但說實話冷蛋也不是多知名的部落格作家,會看我文章的大部份還是一些朋友。但我認為透過這些文章,學習到最多東西的人就是我自己。

這邊就從上一段「規劃」的能力延伸,多談一點細節,一樣用這次出遊舉例。

規劃的其中一個環節是「保險」,這邊指的不只是出遊要買保險而已,而是知道旅程中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可能全部都按照計畫走。

因此在做規劃的時候必須有「備案」,也就是不要把冷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概念。

「如果下雨了怎麼辦?」「萬一搭車時沒趕上,會不會影響之後的安排?」「有什麼方式可以達到一樣的結果?」「如何補救或是順利接上下一段行程?」諸如此類。

當然備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就是抓大放小,最重要的、影響最深的要盡量確保有備案,如果只是一點錢就能補救,或稍微影響到也不太緊急的,就沒必要太過完美主義。

關於正視風險及分散風險的概念,是我在寫部落格的時候一再分享與親自實踐的練習,也自然運用到了這次的規劃中。

而要做出一大堆的細節規劃與備案,也不是一口氣就能完成的。這時必須做的就是「提早規劃」與「持續調整」。

自從開始寫部落格文章,我就一直面臨「下一篇要寫什麼內容」的問題,而且必須盡量固定頻率發文。

但靈感這種東西又不是隨時都有,有時候可以一口氣寫下不少東西,有時卻會卡關,更重要的是冷蛋有正職和其他生活,不可能隨時把所有心力放在找靈感寫文章。

於是我開始學習筆記方法,透過隨時記錄一小部份的方式來累積,有想法的時候就寫一點筆記,然後這些筆記幫助我完成部落格文章與生活中的大小事。

這次規劃旅程我也用上了筆記,從幾個月前考慮時間地點就開始,包括各種找到的資訊及自己的想法都記錄上去,然後隨時更新調整內容。

這也是我從藏寶圖中挖到的另一項寶藏,讓我能更順利從容地面對各種目標與狀況,當然這樣的能力也是可以用在各種地方的,我也正學著在工作上應用。


建立與累積原子財富

經過上面兩段的分享,大部份的朋友應該都不會反對,這些從理財與其他領域學來的概念與能力是很不錯的人生財富,有機會幫助我建構更好的生活。

當然這裡拿出來舉例的只是其中一小部份,一定還有更多其他的觀念,各式各樣的知識與實用技能,每個人能透過藏寶圖挖到的寶藏也都不一樣。

但這些財富背後,我倒覺得幾乎都有個共通的性質,那就是「財富需要時間累積」,不管是金錢財富或能力財富都一樣。

在投資理財領域,我學到的這種力量叫做「複利」,透過時間以錢滾錢。

而在其他領域,這樣的力量叫做「原子習慣」、「成長心態」、「刻意練習」,一樣是透過時間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要說有什麼差別的話,就是投資時可以「不用額外行動」,只要透過適合的策略把錢放在對的地方,分散風險並適度曝險,長期下來時間自然會帶來曝險的成果 (但不保證 100% 發大財,投資一定有風險)。

在投資自己的能力時,也應該透過聰明的策略,分散風險並適度曝險,但這意味著「必須有所行動」,說的沒那麼舒適就是「主動選擇辛苦」。

如果都不想改變、也不行動,就是選擇了利息為 0 的結果,長期只會讓自己沒有任何成長,並有極大的機率被大環境追著跑,落入「被迫辛苦」的窘境。

既然都要辛苦,那我寧願自己選擇,主動規劃自己的辛苦。這些年透過寫部落格與其他學習,我也發現「主動規劃辛苦」有比較輕鬆的方式,例如《原子習慣》書中提到的「兩分鐘法則」

我把這樣的概念用在寫文章上,搭配寫筆記、事前規劃與其他知識,因此在出遊的期間,文章可以照常發布。

我也把兩分鐘法則用在其他地方,例如開始建立運動習慣每天累積一點思考等等。

甚至這些習慣養成的能力,也用在這次旅程的規劃上。

即使是一趟開心的旅程,也不是什麼都不需要付出就能達成,我相信在文章發佈的當下,自己正在享受規劃好的行程,而享受的成果正是透過冷蛋藏寶圖建構、累積出來的。

那麼,就讓我好好體驗這趟旅程,冷蛋的外出取材之旅繼續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