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Re:從零開始的抗通膨生活

 

高通膨錢變小了?我又不懂投資,要怎麼從零開始?

你正在為了近期的高通膨煩惱嗎?

面對不斷上漲的物價,你是否有在做準備,或是不知所措只能縮衣節食呢?

這兩年經歷 Covid-19 疫情,以及今年烏俄戰爭的影響,或許還有更多其他因素,總之世界大部份的國家目前通膨率居高不下,台灣也不例外。

身為小資族又有記帳的習慣,冷蛋當然也很清楚這兩年的漲價是多麼有感。上網查詢要如何抗通膨,居然都只跟我說可以買什麼黃金,投資抗通膨商品。

也有許多文章引述巴菲特的名言說要「投資自己」,這些都很重要沒錯,但對於很多不知道如何開始的朋友,感覺似乎不太實際。

這篇文章我想嘗試用不一樣的角度來提供觀點,希望能讓有相同煩惱的朋友們有機會踏出一步,先確認自身狀況並做好心理準備,從最簡單的行動開始對抗通膨。


你是哪一種人?

冷蛋觀察到目前的社會面對通膨可以分成好幾種人。

首先是對通膨無感,覺得不重要的人。這類族群可能沒有實際賺錢花錢、量入為出的經驗,沒有感受到高物價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當然也有可能是有錢到對通膨無感,「反正再貴我都買得起」,那就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內了,如果你屬於這一類歡迎請我喝杯咖啡。

或者反過來,有可能本來就沒什麼物慾,也沒有很在乎物價漲不漲。反正本來也沒有好到哪去,只是餓不死混口飯吃而已,「我就窮。」

另一種是對通膨很緊張,想要立刻採取行動,卻可能不知道能做些什麼。

有些人或許會開始囤積衛生紙、日常用品,但也只能囤一點點省個幾百塊或一兩千,東西用完遲早必須面對新價格。

或者可能急著想買點黃金、儲蓄險、配息基金等,聽人家說哪個商品好就趕快下手,有可能買到無法真正抗通膨的產品,甚至可能虧掉本金還要繼續補繳更多費用。

也有「別人恐懼我貪婪」的人,想從股市中賺到能對抗通膨甚至更多的財富,當然也可能雖然很想卻不敢進場,渴望「穩穩賺大錢」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還有一種人平時有理財規劃,會在此時確認緊急預備金,並照著早就規劃好的方式持續投資。面對通膨看似沒有太多做為,但又覺得他們的生活態度積極,不像是放棄掙扎的樣子?

你是哪一種人?或者想當哪一種呢?(大概是有錢到不用煩惱的那種)


抗通膨的「前一步」

為什麼冷蛋花了一大段寫看起來像廢話的分類文?

你平常會做心理測驗嗎?或是看星座、血型、算塔羅牌?要踏出行動之前,我們需要先認識一下自己的狀態,以及想要的目標。

胡亂開始結果反而走錯就沒有意義了,想要正確對抗通膨,踏出第一步行動前不如先做個心理測驗吧!

如果上面的分類有說出你的心聲,或許你需要的不是立刻行動「抗通膨」,而是先意識到自己目前的狀態,以及知道有別種面對通膨的態度。

如果說高通膨像是大野狼,那我們或許就跟三隻小豬一樣,蓋著不同的房子試圖應對、或者決定不要應對。

不是每個人都想蓋磚頭房屋,如果你能花低成本蓋一間茅草屋並扮豬吃野狼,那可能是很聰明的策略,我會很希望你能分享自己的策略讓大家也能學習。

如果你認為自己目前的狀態或許不夠好,需要做些什麼來對抗通膨,那在做出更多行動前,先試著對自己提出類似以下的問題。

「為什麼我覺得目前這樣不好?」

「我會希望自己比較像哪一種面對通膨的態度?」

「我希望文章能幫我解決什麼困擾?」

如果你認真讀到了這裡,我會假設你面對高通膨的確有一些困擾,那麼歡迎帶著上面心理測驗的結果與問題意識往下閱讀。

我沒有辦法一口氣回答各種類型朋友不同的問題,但會從比較一般且可能較實用的角度切入,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提供參考。


從零開始的抗通膨生活

對抗高通膨不是幾天半個月的事,而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而且除了高通膨以外還有一般常態性的正常通膨與更危險的停滯性通膨、惡性通膨等等,還可能隨著景氣循環再次出現。

為什麼這很重要呢?因為如果不先有這樣的認識,很容易覺得怎麼努力了好久、好多次,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像是童話故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國外的理財專家提出了「衰退疲勞」(recession fatigue) 的概念,指出人們會因為習慣與疲勞,放棄為經濟衰退做好準備。

想想這幾年面對 Covid-19 疫情的狀況就很好懂了,是不是一開始戰戰兢兢地防疫,到了後來很多人都不管了?

雖然隨著我們對疾病的認識、疫苗普及與致死率下降也有影響,但對很多人來說不再「認真防疫」的理由卻是「不然還能怎樣?總要繼續過生活吧?」

好好生活的態度很重要,但這不等同於「管他的,反正我沒辦法」的放棄式態度。

有了「以年計算」與「衰退疲勞」的概念後,先有心理準備,接下來試著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如果物價還會持續漲兩年,我撐得下去嗎?」

「即使高通膨過去了,已經上漲的物價不太可能調回來,該如何面對?」

我知道這兩個問題可能讓你壓力很大,先別太擔心或放棄,我們可以不用一次解決所有問題。

就像你每天都會肚子餓,那是每天都要吃飯,而不是必須先吃一年的份量來解決肚子餓,也不是每天都不吃飯卻期待一年後有辦法一次填飽肚子。

與其想「對抗通膨」,不如說我們也必須與通膨共存,知道生活中通膨無所不在。

要注意的是較為嚴重的高通膨,而且不是一次耗盡心力對抗,是要在平日生活中微調消費習慣,並在特別嚴重時能夠撐過去。

為了達成這樣的條件,有兩件真正的「第一步行動」可以做。

第一件事:平日就要先準備「緊急預備金」,在高通膨造成生活緊迫時才有辦法撐過。如果你目前還沒有做好準備,趕快趁現在開始,在各國升息的目前可以搭配定存一起實行。

第二件事:必須開始適應「新價格才是常態」,想辦法開源節流,逐漸調整消費行為。要做到這件事,一個很好的習慣是開始記帳,歡迎參考冷蛋之前分享的記帳文章


實際開始行動

面對通膨需要的是從短期到長期的不同行動,這篇文章只列出了最開始的步驟,冷蛋打算在下篇文章繼續分享更多可以做的事,讓我們不只是「抗通膨」甚至能夠「利用通膨」。

最後幫大家整理一下本篇文章的重點。

面對通膨,我們必須先了解目前自身狀況:是否需要改變?會不會太急著做些效果不佳的行動?原來有別種可能更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通膨我的困擾是什麼?

接著告訴自己:「我知道通膨可能時間很長、甚至有週期性」,「我不能一次耗盡心力對抗,也不需要一次到位,而是漸漸調整

最後開始一點點行動:「我要訂下一個合理的目標,例如三到六個月的緊急預備金,可以每個月存一點,利用定存處理。」

同時開始輕鬆記帳:「我不用每天記麻煩又無聊的流水帳,但可以簡單記下大致的消費作為參考,有比較大的消費別忘了記下來,發現物價上漲了也寫下,讓自己知道必須逐漸調整消費。」

先這樣就好,下一步歡迎繼續追蹤我接下來的文章,讓我們一起走過近期令人煩惱的高通膨。


延伸閱讀:

不要只是抗通膨,而是要設計體驗

不要只是抗通膨,而是能發掘所愛

不要只是抗通膨,更要開展熱情

不要只是抗通膨,還可以累積勢能

不要只是抗通膨,要趁機彎道超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