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本益比跟比*多無關?那跟買賣股票有關嗎?這篇將為你解答! |
許多投資者剛踏入股市,就開始想要知道哪一檔股票買了會賺錢。為什麼會賺錢呢?當然是因為目前股價比較便宜,我買了之後會漲上去啊!那又怎麼知道目前股價便宜呢?
於是許多人開始發展出各種判斷股價便宜或是貴的方法、指標,希望照著做就能一直賺。其中一樣常常被投資人用來估價的指標就是「本益比」,這篇文章將會簡單地介紹什麼是本益比,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在投資中看待這樣的指標。
如果你是股市新手,本篇將會從最基礎開始介紹,不用擔心看不懂專有名詞。如果你已經在股票市場中混了一段時間,也歡迎看看文章中冷蛋針對本益比用途的一些想法,或許能幫助你避免在使用本益比估價時落入常見的陷阱。
專有名詞很可怕?我們從生活化案例談起
在正式介紹本益比之前,先來看看這個大家都能簡單聽懂的例子:你畢業後當了一陣子上班族,好不容易存了點錢,想自己開一家小咖啡廳,一圓創業的夢想。(或許是你不想整天被老闆碎念,想自己當老闆享受自由、主掌人生)
這是個很生活化又實際的例子。要開一間店總要先投入成本吧?你的資產有 100 萬,拿這些錢開店付房租、裝潢、準備器材食材、可能還要請個人?前期都在燒錢哪!那麼要多久才能回本呢?
你認真算了算,覺得一開始努力一點,累積口碑後會漸漸有穩定的利潤。未來每年可能扣掉支出能賺個 30 萬吧?這樣大概三年多可以回本,之後就會真的賺到錢了!
暫時不管你的估計準不準,這裡的 100 萬成本和每年 30 萬淨利讓你算出了一個「約 3.3 年回本」的數字,代表了你開店賺錢的「能力」,這就是本益比的基本概念了!
讓我們將這樣的概念帶到股票市場:你考慮買某家公司的股票,假設目前每張的股價是 100 元,也就是買這家公司股票必須付出的「成本」。
那麼這家公司能賺多少錢呢?我們沒有預知能力,只能透過公司過去的財報、各方面的消息、市場上大家的反應和最近景氣之類的方向去猜測了。
如果你只看公司過去一年的財報,得知去年每股盈餘 (EPS:就是每一股賺了多少淨利) 是 5 元,那你就可以用 100 除以 5,算出本益比 (Current PE Ratio) 是 20 倍。
這個 20 倍的數字表示你目前買進股票後,如果股價和每股盈餘都一直維持不變,那麼放個 20 年才能回本,某種程度上或許可以看成這家公司「目前的能力」。
小心!本益比不只一種算法!
上面開店的例子和買股票的例子差別在哪裡呢?前面投入的「成本」都是一個確定的數字,但是關於「未來」能賺多少錢卻是沒有人說得準的。為了做出估計,上面買股票的例子我們採用了公司「過去一年的每股盈餘」來計算。
但是每股盈餘其實可以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上例看的是過去一年的財報,以會計年度為單位。事實上公司在每季財報的統計數字中也會有「去年同期」數據、「預估下一季」或「預估明年」數據、「最近一季」或「最近四季」數據等。這些數字不但不盡相同,甚至可能差異很大。
為了避免波動過大的影響,經濟學家席勒 (Robert Shiller) 用過去十年每股盈餘的平均數字來計算,算出來的本益比稱為「席勒本益比」(CAPE, Shiller PE)。由於計算盈餘的期間較長而且包括通膨的調整,席勒本益比通常拿來衡量較長期整體市場的報酬。
除了席勒本益比以外,短期的盈餘數字都很容易藉由會計方法「變好看」。例如公司為了吸引投資人買股票,將某些獲利或虧損數字提前或延後放到不同年度,再將比較好看的那份報告透過廣告、邀訪等方式透漏給外界,大部份不懂追根究柢的人就很容易被想賺錢的夢想騙進去了。
不同的盈餘數字算出的本益比數字當然也不同,因此當你看到有人教你如何利用本益比估價選股的時候,請先確定他講的到底是用哪種數字算出的本益比,否則這個指標數字是完全沒有參考價值的!
看本益比買股票有用嗎?
冷蛋之前寫了一篇關於指標的預測能力,裡面分享了專業機構的研究結果:本益比與席勒本益比對至少十年的「長期報酬」有部份解釋能力,對短期進出的預測可以說一點用都沒有。
為什麼?
首先想想「有多少人知道本益比這個指標?」如果你是股市新手,今天看到冷蛋的文章認識了本益比,那麼你是第幾個知道本益比概念的人呢?
我算不出來。我只知道大家都知道。
如果能夠利用本益比短期進出股市賺大錢,那麼市場上會有無數的人用同一招買賣,你能比他們更早買到與賣出嗎?
投顧公司、股市分析師、精算師、利用電腦程式快速交易的專家、華爾街的菁英們...他們知不知道什麼是本益比?當然知道。而且他們知道在短期進出時「那沒用」,有專業研究結果證明這件事。
另外回到一開始的例子,我們希望得知「未來」的每股盈餘,這樣就知道好不好賺。但是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所以才需要用「過去」的數據來幫忙估算。
問題在於,由過去數字推估未來在股市中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有時甚至有反效果 (但你也不知道是何時,不然反著買賣就好了)。
本益比也不適用於所有股票。舉個例子,特斯拉在幾年前每股盈餘長期是負的!這表示他們的公司營運一直在賠錢。因為股價一定是正的,因此特斯拉的本益比也是負的,你會願意買一家長期都在賠錢的公司,還說他們好便宜嗎?
當時股價不到 50 美元就有人買了,或許該說可惜不是你我?特斯拉目前的股價是上千美元。
或許不該說可惜,因為有無數公司每天賠錢、本益比是負的,他們倒閉了。
該如何看待本益比?
市場上仍然有許多人相信本益比的估價能力,說本益比只適合哪些不適合那些、說要再搭配很多其他方面的指標或消息一起看。
冷蛋的觀點是對這些說法存疑,並不是這種方法一定不存在,但要被我們找到的機率實在太低,就像我之前的文章思考分析的結果,你很有可能碰上的是讓你賠掉資產的結果。
因此我看待本益比的方式是:認識這個概念,也知道他對短期投資沒有幫助,面對類似的指標或方法都要小心,除此之外我認為長期分散投資才是正確面對股市風險的觀念與態度。
之後冷蛋也會正式介紹自己在使用的投資方法,不需要靠本益比分析也能有合理的預期報酬,有興趣的話歡迎繼續追蹤我的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