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理財有何Book》系列,冷蛋想和你分享一本有點不一樣的「理財書籍」。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想不想要有錢又快樂呢?這就是本書《賺錢,也賺幸福》(副標: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想讓我們開始的事。
這不是心靈雞湯類的書,作者說金錢確實很重要,書中也有許多如何理財的實用觀念。除此之外作者更要幫助我們破除賺錢陷阱,享受財務獨立的自由。
全書圍繞書名《賺錢,也賺幸福》,與貫串全書的「勒巴夫定律」展開,從各個面向破除一般人面對賺錢的盲點,建立全方位投資理財及經營人生的「常識」,幫助讀者開始踏上有錢且快樂的旅程。
順道一提,本篇心得是冷蛋參加閱讀前哨站瓦基老師的「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練習成果,也是一次嶄新的嘗試和學習之旅,歡迎大家多給我一些回饋。
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許多人為了賺錢汲汲營營,讓別人及整個社會決定自己該做什麼,落入被動以時間換取金錢的陷阱。
另一方面為了脫離「工作苦難」,在投資金錢時積極地想要翻身,於是主動地把一大筆資產交給號稱可以打敗市場的「老師」、「專家」,花時間鑽研了半天績效卻不如預期。
冷蛋過去也曾有類似的煩惱。
雖然我很幸運地沒有在投資時賠過大錢,但一開始工作時也覺得賺錢很辛苦,要想辦法努力研究投資,靠著被動收入讓自己有辦法早日財務自由,等退休後好好休閒。
剛開始投資時不得其門而入,雖然靠著幾招「技巧」賺了一筆,卻很困惑,不懂為何「好像不困難」的投資技術卻大部份人都賺不到錢。
直到漸漸理解投資的本質,以及倖存者偏差的概念,才知當時的我只是運氣好了點。
之後在一路學習途中聽到有人推薦這本書,對書名以及書中的名句「勒巴夫定律:主動投資人生,被動投資金錢」感到興趣,感覺與市面上許多只是教我們「用什麼技巧輕鬆賺」的投資書籍很不一樣,也和我的理財價值觀相似,因此被吸引找來閱讀。
書名中的「賺幸福」讓我覺得有趣,不禁思考「對啊!為什麼能賺的只有錢呢?」
這樣的既有想法常常讓我們多做了白工:必須先拿時間、精力去換錢,再來可能要用錢去交換物質,最後藉由物質享受交換到快樂。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拿時間精力去換快樂就好呢?
有些時候直接「賺幸福」是有可能的,這樣不但更有效率不繞遠路,還可以省下多次交換的耗損,甚至可能同時獲得快樂與金錢!
這本書就在告訴讀者這樣的可能性與實際開始的方法。
為什麼投資金錢要「被動」?
「勒巴夫定律」乍聽實在不太直覺,令人困惑。
先別提什麼主動投資人生,為什麼不要主動投資金錢呢?光是這點就讓人覺得渾身不對勁,我們不是應該努力想辦法把賺的錢拿去投入股市,認真研究如何進出市場,才能多賺一點早日退休嗎?
作者反而不在書中教什麼招數,卻提到什麼「指數基金」,與坊間許多教人「用某某技巧輕鬆賺」的課程、書籍、雜誌很不一樣。
書中提到一個夢幻投資團隊的真實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夢幻投資團隊」的成員是一群非常聰明,熟悉全球股票知識的人,還有諾貝爾獎得主參與其中。這群專家絕對比我們這些下班研究一下投資的人更聰明專業,還有龐大資本與精密計算的技術。
我自認不可能在投資這個領域勝過他們,因此聽到他們的投資故事的結局時,讓我對市面上許多教人「打敗市場賺大錢」的老師保持懷疑的態度。
這並不是特例,多少年來有太多人在投資金錢時積極地想要翻身,主動地把一大筆資產交給號稱可以打敗市場的「老師」、「專家」,花時間鑽研了半天績效卻不如預期。
同時書中也告訴我們整個投資產業與媒體某些不能說的秘密,這是開始投資的許多人難以接觸到的投資觀念,因為整個產業中似乎鮮少主動讓一般投資人接觸這樣的觀點。
這些年冷蛋在學習投資的旅途中看到許多長年數據研究與非常多的實證案例以後,我認為本書的觀點絕對有參考的價值。
另外,在投資時如何分辨陷阱,書中也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線索,就是看看提供服務給你的賣家和你之間的「利益衝突」。
業務員想要賣給你的,往往是對他最有利的,而不是對你最有利的東西。光是將這個觀念牢記在心,相信就能在購買金融商品時避掉許多設計不良的產品。
作者嘗試告訴我們的觀念,和冷蛋上次分享的《投資人宣言》一書不謀而合,只是用了更淺白的故事及案例說明。(缺點是本書用了更多故事及引述,但較缺乏科學圖表證據)
「主動投資人生」不切實際?
除了被動投資金錢以外,「勒巴夫定律」的前半句也令人覺得像是什麼「努力就有收穫」的心靈雞湯。
什麼叫「積極主動投資自己的人生」?太不切實際了吧?要我們好好選擇如何過人生?但我們不就是沒錢才沒辦法過自己要的人生嗎?
與其講這些正能量,「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工作」這類時下流行的負能量語錄感覺更有共鳴。
其實這可能代表我們已經落入陷阱了,因為「沒錢」只好花「時間」上班,做自己討厭的事來換取薪水,我們落入「用時間 (自由) 換取金錢」的陷阱。
書中很前面的段落就帶讀者破除這樣的陷阱,作者畫了一條直線,並在兩端標記了「自由時間」與「金錢」。一般人所想的就是「要賺錢就只能犧牲自由」,花時間工作換取薪水。
但他接著畫了一張二維的座標,讓我們看到原來時間與金錢並非魚與熊掌。只要能跳脫原本的框架,我們就能不再落入陷阱,而是去思考用什麼方式可能同時達到有財富又有自由的狀態。
「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指的是如同建構投資組合一般地自己決定如何分配時間,聰明地分配時間就跟投資時如何分配金錢一樣重要。
面對時間管理,作者的觀點透過伯利恆鋼鐵的故事帶出:「先將想做、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做排序,按順序將大部份時間投入少部份最重要的事物上,至於剩下做不完的,就算沒做完也沒關係。」
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完成所有想做、要做的事,因此時間管理的關鍵是 80/20 法則,把時間投資在最重要的事,這些事能讓我們活在當下並帶來高回報 (未必是以錢的形式)。
另外作者也說在談「如何」之前,讓我們先回答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我覺得這句話不管在工作或是生活中都很受用。
我以前在工作中習慣碰到什麼問題就趕快去做,做完才能準時下班,但常常做了半天事情卻越來越多,原因是一開始就沒有做對的事、重要的事,導致後來越做越歪,反而要用更多亂七八糟的方式補救,最後還不如砍掉重練。
時間就是金錢,能做好時間管理的話一切將事半功倍,就連賺錢也是,因為我們用最佳的狀態完成了最有價值的事情,而價值將吸引金錢,而且我們還會有時間享受。
《賺錢,也賺幸福》一書針對「主動投資人生」的方向上給出了許多觀點,事實上時間管理只是其中之一。
其他包括冒險與風險管理的態度、渴望穩定與擁抱變革的思考、找出夢想化作目標開始行動的方法等等。甚至面對工作時的想法,書中都讓讀者嘗試用不同的思維來看待。
這些觀點,讓主動過自己想要的人生變得可能,即使我們還沒有足夠的錢可以直接退休,但仍然能享受每一天。
而且我們還有機會因此變得更有錢,也更有閒。
發掘自己的價值
本書的英文書名《The Millionaire in You》,Millionaire 是百萬富翁,書名的用意我想是要告訴我們,每個人天生就內建一位有錢人。
就像書中提到米開朗基羅說「這型體本來就存在於大理石中,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我們只是需要看見自己的潛力,並持續做出行動一步步雕刻出有價值的自己。
雖然看起來不太像一般的投資書籍,但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任何渴望有錢又有時間享受的朋友。我認為這本書的概念不深,並沒有太多實際行動的細節,比較像是「人生投資概論」,卻有機會帶給迷惘的人一些重要的啟發。
歐普拉說過:「你不能讓別人定義你的生活,你得譜寫出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想知道有什麼「不一樣的賺錢方法」,推薦你閱讀本書,也期望你除了賺錢以外,還能從中找到更多「賺幸福」的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