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準備收心啦!冷蛋的新年打牌心得

 

人湊齊了單缺麻將?拿出你的智慧型手機吧!(誤)

九天的春節連假要結束了,大家農曆新年都在做什麼呢?冷蛋除夕分享了自己的連假規劃,其中幾天是和家人一起聚會。今年聚會時打了幾場麻將,也玩了一陣子好幾年沒玩的 21 點,有幾件挺有意思的事情讓我有一些感想。

雖然連假到了尾聲,但大家應該還沒休息夠吧?今天這篇文章也不正式「開工」講太正經的內容,就稍微分享一下冷蛋過年期間打牌的心得吧!


正確且適度的曝險

不管是玩 21 點還是打麻將,都需要一點策略來讓勝率提高。21 點的規則相對簡單,你的對手只有莊家,當數字沒有超過 21 的時候比大小,點數大的獲勝,萬一加起來超過 21 就「爆」了。

我們通常會在合理的狀況下增加點數,數字太小很可能會輸給莊家,但是如果數字在不大不小的狀況下,需要看看目前「大牌」出了多少,如果還有很多那翻開來的下一張就有很高的機會讓自己「爆掉」。另外也可以看看莊家的牌面,要是看起來也是個尷尬的數字不妨「等莊家爆」吧!

麻將的規則比較複雜,不過要獲勝也需要觀察分析。看看檯面上哪幾張牌已經出了,別人都打些什麼牌,如果自己想要胡牌甚至胡大牌,有時也必須冒險打出可能被胡牌的牌,要想想看冒這個險是不是值得。

想想其實股市也一樣,之所以有可能賺錢就是因為有風險存在。

市場上有些投資人很容易忽略風險,或許因為在市場大漲的年代投資太過順利,讓他們覺得只要進出幾次就能輕鬆賺上 10% 甚至 20% 以上。

這些人可能沒有見過股市慘跌的歷史,不知道股市長期報酬的合理數字,或是覺得「現在情況不同」了,因為種種原因「這次會不一樣」,彷彿自己是能預測未來的神童?

另外有些人則懼怕風險,覺得股市很危險不要碰,只把錢放在定存,長期報酬輸給通膨。或是時常在上漲時擔心「現在已經太高」、這時候應該「現金為王,等低一點再投入」,在下跌時又害怕「不知道觸底了沒」、「要確定反轉、再觀察一陣子等回穩」。

這時往往容易錯過漲幅最大的期間,導致累積資產的力道不足。

投資股市本來就有風險,正確的曝險觀念及資產配置能讓人拿到應有的報酬 (但請注意報酬也可能是負的,這就是股市,跟打牌一樣可能賠錢)。


人算不如人算,更不如天算

回到冷蛋今年的打牌心得,在打麻將的期間常常碰到「剛打掉的牌又摸進來」或是「打完這張就拿到前後兩張」的狀態,有打過麻將的人相信都很能體會。

有時候會覺得這就是莫非定律,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準,明明我都已經算過「這樣應該比較容易贏」,但打了幾張牌後卻發現「早知道剛剛不要打那張,我就已經胡牌了」。

有時則是碰上「這次牌很不錯,有機會」,或是都已經聽牌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感覺想胡的牌應該會有人打出來,正準備贏他一把,結果卻是螳螂捕蟬,放炮給了黃雀。

也有幾次相反的經驗。當覺得牌很差的時候,居然缺什麼來什麼,很順利地把缺口補齊,彷彿自己是賭神還是遊戲王,一個神抽就自摸。

這種感覺就是像是買了某間公司的股票,滿心以為他會漲,準備賺個一波時他卻下跌了。「唉,早知道當初我就買那家,看他現在都漲停了。」而當做好了停損決定換下個標的時,他居然又漲了回來,「看來我還要多學習,只好當作繳學費了。」

其實短期股市的漲跌是難以預測的,許多人可能會對個幾次,也錯個幾次,結果就像廣告上說的「有賺有賠」,許多時候扣掉頻繁買賣的手續費也是白忙一場。

比較慘的就真的變成了韭菜,因為跟著消息走,以為這次抓到了浪頭要一飛沖天,卻輸給專業人士,甚至被使用各種手段的對手設局,結果在不斷追逐翻身的路途中越買越賠。

也有人挑股票會對很多很多次,多到讓人覺得比巴菲特還厲害。過年期間有沒有人會去拜拜抽籤擲筊呢?去看看新聞吧!有人今年連擲了 12 個聖筊,前兩三年甚至有超過 20 個聖筊的紀錄。

那麼短期賺了很多次的人究竟是不是靠實力呢?那可能要再觀察個幾年甚至幾十年才知道了,這種萬中選一的練武奇才通常也不是我們能輕易找到跟隨的。


比較的基準

冷蛋家新年打麻將不賭錢,純粹是打好玩的,不過為了增加趣味,我們會用籌碼來「賭」,一開始每人發個一萬籌碼,並訂好規則,看最後賺或賠了多少。

因為不是玩真錢,打的時候可以比較隨意,但多少加強了輸贏的概念。今年一開始冷蛋的手氣還滿順的,常常順利胡牌,打完一輪結算的時候家人和我自己都以為我應該贏了不少,結果仔細計算籌碼後卻發現居然是小賠!今年的這個經驗實在讓冷蛋印象深刻。

主要原因是在後期有一個家人連莊了好幾次還自摸,因此雖然前面一路「順利進帳」,後面卻默默把籌碼吐出去了,又因為沒有太多放槍,讓我以為自己之前贏的籌碼還剩了不少,直到結算才發現結果不如自己想像。

大家在投資時都怎麼判斷自己是賺還是賠呢?股票市場有時像個合法賭場,單看買賣一隻股票總有一方選對、另一方選錯,跟你對賭的人是散戶還是法人?究竟誰的判斷準確?

有些人投資是為了跟別人比,在上漲的市場堅持喊著「要泡沫化了」,努力喊了多年就像指針不動的時鐘終於準了一次,於是他證明了自己的「勝利」,付出長期錯過報酬的代價。

比較多人單純只看存款數字,只要比投入時多就當作「有賺到」,實際上可能放在定存數字就會變多,但投資人常常冒了不必要的險只拿到比定存高一點的結果,比較慘的可能還賠錢。

投資時的比較基準在哪呢?冷蛋不打算在這篇文章就給出答案,近期的文章很快就會介紹了,不過這裡先簡單歸納一下。

首先投資是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不該是跟別人做比較。

但是要怎麼跟自己做比較呢?假如有著平行宇宙,要怎麼做得比「自己」更好?其實前面已經給出一部份的答案了,我們必須衡量「冒了多少風險」才有辦法「賺到多少錢」。當在做投資選擇的時候,必須考慮機會成本,讓自己適度曝險賺取合理報酬。

另外還有一個參考的基準,就是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成績」,比較專業的名詞叫「指數」,冷蛋也將在最近的文章介紹。

準備要收心了,雖然還想繼續放假,但想要投資的話本金也是很重要的!就一邊好好累積資本,一邊看冷蛋的部落格持續理財吧!新的一年繼續一起挖寶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