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擁抱「小確辛」,找回生活意義

積木只要一次拚一點,就能組裝出夢想的樣貌。

繁忙的日常、微薄的薪水、龐大的壓力...你也曾對生活感到迷茫嗎?或者這正是你的現在進行式?

在充滿負面情緒的狀態下,我們每天都需要好多好多療癒,許多人會利用「小確幸」來緩解身心疲憊,利用「微小而確定的幸福」讓自己稍微喘息。

但這種被動獲得的一點點快樂只能暫時治標,無法解決內心深層的壓力與匱乏感...想要的生活總是遙不可及,那每天最精華時段都被迫上班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要怎麼解決這樣巨大的煩惱?靠一份更大的幸福來抵銷?

這篇短文給出不同的思維: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小確幸」,還需要一種「小確『辛』」— 微小而確定的「辛苦」。


從「小確幸」到「小確辛」

什麼小確「辛」?光聽就讓人奇摩子不好!平日上班都累得要死,還不夠辛苦嗎?還想要我自找麻煩,不加薪卻加「辛」?

不是的,「小確辛」是一種主動選擇、「為了自己」有意識的付出,例如每天讀一頁書、學習一個新單字、完成一個迷你工作任務,或是堅持運動五分鐘。看似微不足道,卻是自我賦能的關鍵。

這種微行動與被迫上班的辛勞有本質上的差異,不但不會自找麻煩,反而能逐漸找回自我控制感,無法立即消除忙碌,卻能開始消除茫然。

許多時候,我們其實不是討厭辛苦,而是「不知為何而戰」。理想的生活樣貌太過遙遠,努力工作又只能換到微薄的薪資,沒有其他回報,這對身心帶來強烈的消耗感,看不到狀況好轉的可能。

但「小確辛」正是為了處理這個困擾的解方,核心概念是「決定如何為自己而戰」。這不是無止盡的消耗,而是一種自我投資,每次投入的努力,都能帶來知識、技能、健康或心靈的成長。

在策略上,小確辛顧名思義,會將大目標拆解為可控的迷你任務。

因為既「微小」又「確定」,其實不會很辛苦,是在自己可以接受、願意行動的範圍;這樣的難度也幾乎不會失敗,讓你每天都能感受到「完成」的喜悅,有效提高自信心與掌控感。


實踐小確辛

雖然小確辛的名稱中有個「辛」字,但經由上一段的說明,我們已經知道這不會太辛苦,反而會讓大腦在達成目標時分泌多巴胺,帶來滿足感,小確「辛」會快速轉變為小確「幸」。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小確辛」,可以利用習慣養成的一些概念。首先想想自己渴望的生活樣貌,離現狀很遙遠是嗎?沒關係,先幫夢想找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例如能用數字衡量。

再來把那個數字縮小百倍、千倍、萬倍,「小」「確」辛嘛!就是要「小」到能輕易開始,而且要「確定」有辦法行動,甚至感覺不到「辛苦」,就算是簡單到看不起人的程度都無妨。

接下來讓這樣簡單的行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建議的頻率大約是以「每一兩天」為單位,但初期視情況也可以是類似「每週三」這樣的節奏,如果這會讓你更容易開始行動的話。

利用《原子習慣》系統的一些策略,像是「誘惑綑綁」、「習慣堆疊」、「可視化追蹤」等方法,就能真的開始行動,當完成了自己的迷你戰鬥,記得稱讚自己一下,即使它可能很簡單。

另一方面,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平常已經很忙了,就算有意願為自己努力,卻「找不到時間」開始。因此想要實踐小確辛,也可以參考一些時間管理的策略。

例如利用通勤時間背幾個單字,做家事時聽一段有聲書或 podcast,看電視時站起來一邊稍微伸展一下或做超慢跑,也可以嘗試「番茄鐘工作法」幫助自己完成階段目標。

這裡也能看到「微小」且「確定」的好處,就是一定有時間能做,即使只有幾分鐘的零碎時間都能利用。而且正因為時間不長也不太累,還能很快達成目標,獲取身心小確幸。


開始擁抱自主的旅程

現在的辛苦,有可能是因為很多事我們只能「被動接受」:為了生活不得不把時間花在上班,即使做的事無聊、不喜歡、沒意義,卻也只能為了不到五斗米折腰。

這樣的狀態或許跟大環境有關,但也可能有一部份是「自己的籌碼不夠」:能力相對不足、視野暫時受限,因此面對許多狀況只能一再妥協。

而「小確辛」正是幫助自己累積籌碼的絕佳策略!

每次為自己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像舖了一層階梯,我們能漸漸變得有自信、有能力、有眼界、有底氣。哪一天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有辦法解決目前感到受困的日常,甚至有勇氣去追求不同的職涯或生活。

所以,現在就開始幫自己挑選一件「小確辛」吧!記得這不是要你增加更多壓力,而是主動地在生活中尋找意義。

別想得太複雜,從生活中隨便挑一件小事,可以是一直想做的事、或是想解決的煩惱,設定一個迷你目標,每天踏出一小步,開始你的自主旅程。

就像是冷蛋每天花時間寫一小段文字,完成了這篇文章。雖然沒有什麼實質報酬,卻是我幫自己設定的一個「小確辛」,希望透過知識的產出和分享,為自己帶來一點點的進步和意義感。

歡迎與我分享,你的「小確辛」會是什麼呢?


相關閱讀:

《原子習慣》心得系列

《彈性習慣》閱讀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