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筆錢能做到的事情,或許比你想得更多。 |
最近關於 10,000 元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總之身為一位國民,我應該也會領到一份。
這裡並沒有要加入戰局,冷蛋關心的議題是理財,只是在思考「如果領到 10,000 元,我會怎麼花用?」
大環境動盪下生活有些不易,拿去補貼生活花費、買買菜是許多人正常的想法。現在物價這麼貴,在超市可能隨便買買就破千,10,000 元又能撐多久?
對某些辛苦的族群,能多吃飽幾週說不定都是奢求,而我很幸運地沒有這麼緊急的需求,可以幫自己做點什麼規劃,為這不多不少的小筆財富帶來更多意義?
這篇文章分享個人的理財規劃思路,希望能為你我生活注入泉源,打下基礎甚至帶來改變。
優先處理「火種」
如果連今天的三餐都沒有著落,當然是先拿一點錢讓自己有基本的溫飽,但我們市井小民也不可能兩三天就吃掉 10,000 元,能用電腦手機上網看文章的朋友也還足夠幸運,剩下的錢要怎麼花比較好呢?
冷蛋的話,會先拿來處理「火種」,也就是不趕快解決遲早會燒起來的那些議題。
像是日常帳單當然屬於比較優先要處理的事項:房租房貸、水電瓦斯之類,如果沒有定期繳清,說不定會斷水斷電甚至被趕出家門。
除此之外,最優先要處理的火種還有信用卡費、信用貸款、稅金,尤其是進入高額循環利率的那些帳單,如果不先解決,會需要繳更多利息,讓自己的荷包更空,那就是「燒起來了」。
甚至有些人可能做了危險投資,例如某些投資型保單或期貨、選擇權之類的衍生性商品,這可不只是火種了,根本就是火球!要是有機會賠個幾萬塊就終止契約,至少不會繼續賠上更多人生,那我一定優先把錢拿來處理它們。
總之,在拿到一筆錢的時候,除了當下必要的生理需求,我會先把錢都拿去處理「負債」,也就是那些如果不早點處理,會持續讓人失去更多錢的事物。
為未來留一部份
如果把「負債」的火種都先處理掉了,至少可以讓自己立足在實地,而非讓人不斷下陷的流沙。要是這時候還有新進帳的錢,可以如何利用呢?
怎樣花錢是每個人的自由,如果是我拿到 10,000 元,又沒有負債要處理的話,會在實際運用之前,把錢分成幾份。
最簡單的想法,是先分成兩份:「預備基金」與「實用基金」,這裡為了舉例方便,就各佔一半好了,也就是分成 5,000 元 + 5,000 元。
這段先談前者「預備基金」,預備金可以想成是自己「未來」要花的錢。為什麼要把錢分給「未來」呢?其中一部份是為了保障安全。
上一段說過債務火種很可怕,會持續讓自己陷入無法脫身的漏財地獄,那債務又是怎麼來的?可能是不良的消費習慣,或者錯誤的投資理財觀念,也可能是臨時的意外事故。
不管是哪一種,一旦哪天碰上、或是突然發現自己身上有危險的「火種」,當然要儘早撲滅。這時要是平時留有「預備基金」,就可以立刻拿來處理危機,才不會又被迫陷入財務流沙中。
另一方面,我們生活中本來就會有計畫好、或者是突發的「大型消費」,像是需要採買家電、或是兩三年想來一趟出國旅遊等。
要是平時沒有先準備,就必須跟日常生活費「借錢」,會打亂生活節奏。如果擠不出錢,可能就得將就挑選便宜但品質差的家電,也必須放棄難得的出遊計畫,豈不可惜?
還有一種比較進階的用途,是拿一部份錢去投資,不管是定存或是股票什麼的,可能是為了對抗通膨,以及更長遠的退休做準備,這篇文章就不談細節,在此打住。
有這麼多不確定性,而且每個人也有自己想要的未來生活,因此要是拿到一筆錢,我會考慮為「未來的自己」保留一部份。
這些年我也照著這樣的概念實行,現在每次碰到有需要的狀況,都很感謝「過去的我」有先為自己保留一部份餘裕,因此生活還過得去。
現在就讓自己更好
談到把一筆錢做分配的概念,可能有些人覺得「那是有錢人才需要思考的事情」,我們每天又忙又累,賺的錢少到連「現在」生活都不太夠用了,要是有多一筆錢當然是先拿來用在當下。
但前兩段冷蛋都在聊那些「當下相對無感」的內容,難道「現在」不重要嗎?如果沒有顧好現在的自己,又怎麼會有動力面對辛苦的日常,更別提迎向未來了。
的確,現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上一段冷蛋把錢分成兩份時,也先留下了一半的「實用基金」,就是準備讓現在的自己花用。
之所以先談「預備基金」,是因為跟未來相比,人很容易只把注意力放在「最近」的狀態與感受,常常不小心「把未來基金花掉了」,結果未來只能繼續落入「不太夠用」的輪迴。
因此在實務上,冷蛋領到錢的第一時間,通常會先把預備基金「藏起來」。可能是存到銀行定存,甚至自動轉帳到另一個平常沒在用的戶頭,讓自己沒有辦法輕易領出來花用。
延續上一段的舉例,就是在領到 10,000 元的時候,先把 5,000 元「預備基金」藏起來,另外 5,000 元才是現在用的「實用基金」。如果走到銀行 ATM,我只看得到 5,000 元可以領。
至於「現在」要如何利用這 5,000 元,除了平日生活的必要花費,冷蛋也會考慮分配在其他地方,這裡列舉兩個我認為很重要的項目。
其中一塊是「休閒娛樂」,沒錯,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現在就花在喜歡的地方、活在當下。
舉例來說,可能我會拿出其中 2,000 元,買個之前考慮很久、一直想要的東西 (表示不是衝動購物),這是對自己認真生活的犒賞。
或者就來個迷你小旅行,如果覺得 2,000 元不太夠,可以累積一下,只要有兩、三次的收入都撥出一點比例,可能就會有個 5,000 元基金。別累積太久不用,該花的時候還請好好善待自己,當然其他該自律的部份也請不要打破規劃隨意挪用。
另外一塊很重要的分配,是自己的「學習成長」,這是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橋樑」,有需要的學習經費也請不要省。
花個 2,000 元學習新技能,讓自己保持不被淘汰的競爭力,或是發展出斜槓的能力。用現在的 2,000 元累積實力,有可能變成未來的 5,000 元加薪、10,000 元兼職收入,打造出改變生活的正循環。
也不一定要想得太嚴肅複雜,有時候拿學習經費來發展興趣也行。
像是熱愛美食可以參加廚藝教室、喜歡小東西也能嘗試學習手工藝、想活動身體就去報名運動課程,說不定哪天這些能力會讓自己走上另一條道路,或者單純用美好的經驗調適生活都不錯。
決定你的生活風格
其實 10,000 元看起來真的不多不少,是要當作平凡無奇的日用經費、買菜錢,或者天降一筆確幸基金,拿來大吃一頓買包包,都是個人的選擇。
不過它也可以是個起點:開始嘗試如何分配,決定自己的生活風格,以至於未來樣貌。
文章最後總結上面的思路,列出一個簡單的分配案例,方便讀者朋友參考。
如果有棘手的負債,可以將大部份的經費優先拿去解決火種,不然就簡單分成 5 份,每一部份各 2,000 元,當做培養財務規劃習慣的開始。
這 5 個部份分別是:「緊急預備金」、「長期儲蓄金」、「個人成長基金」、「享受生活基金」、「彈性應變基金」。
其中前面兩項是要先藏起來的部份,接著兩項是現在該好好利用的錢,而最後一項是讓入門者保留更多運用彈性的小訣竅,可以隨意分配到臨時需要的地方。
不只是最近可能領到的錢,未來的薪水或臨時收入也可以用一樣的概念做分配。
另外建議有心嘗試的朋友,搭配基礎記帳來追蹤自己的消費習慣,可以了解金錢流向,避免不知不覺又回到「10,000 元不知不覺被花掉」的狀態。
有想要更進一步認識如何分配金錢的朋友,也歡迎參考冷蛋長期推薦的理財策略。
自己的 10,000 元自己決定。我會好好善用每個 10,000 元,讓金錢更有意義。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