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月領 26K,出路在哪?普通上班族的生存攻略 (續)

感覺山窮水盡疑無路?如何按部就班找到又一村?

這些年社群媒體上談到上班有句玩笑話:「上班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描述了現代人更務實的態度,由於多次失望導致不再信任整天畫空泛大餅的老闆。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大部份人是沒辦法瀟灑地開除公司,反而必須擔心投履歷的時候沒什麼公司對自己有興趣,不然就是薪水很低、工作很操之類的。

台灣嘛!即使是軍公教鐵飯碗,目前新進底層碗重飯又少,卻仍搶破頭。勞工就更不用說了,在社會上總是比較軟的那一塊,只能想辦法自立自強。

前一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職涯經驗,簡單來說找工作可以從「合作」的心態出發,思考如何提供價值、互利共生。另外在變化快速的現實世界,不分文理組,「學非所用」很正常,出社會才是「新學致用」的開始。

生存攻略是有了,卻不知道如何行動?就讓冷蛋帶著攻略穿越平行宇宙:假設現在必須煩惱求職議題,卻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外部條件及實力,這時我可能會怎麼做。


別想太多,先賺錢吧!

除非家裡有金礦,不然第一步很簡單:先想辦法賺到錢活下去再說。

我可能沒有亮眼學歷,或許不是熱門科系,而且只是個實力普通甚至有點弱的菜雞,老實說這樣的條件不太有機會一下找到多好的工作。除非有貴人拉自己一把,但這可遇不可求。

這時候生活還是要過,至少必須賺到基本生活費,甚至還有學貸或各種分期付款要繳?

那只能先妥協了,有少數公司要錄取我就可以考慮,不是太誇張就先做做看吧!就算進去之後才發現很多問題,至少幾個月的薪水能先暫時保住生活。

不然打工、接兼職也行,畢竟目前沒有什麼談條件的本錢。我可以抱怨發洩情緒,也可以肯定自己很努力了,只是運氣不好碰上被扭曲的資本主義現況,也只能先過一天算一天。

這樣的日子不會很舒服,相信我也不會喜歡職涯一輩子長這樣,而且還不確定能不能一直這樣賺錢到退休呢!以目前的條件似乎不容易?

為了跳脫沒有話語權、隨時有職涯危機的現狀,我得開始做點什麼。跟隨冷蛋穿越過來的經驗與攻略告訴我,現在可以先做的一件事情:開始存錢理財。

這時候的生活想必很吃緊吧?可能覺得光是生活就沒錢沒時間了,哪來的閒錢做理財?

其實正因如此才必須做好基礎理財,例如開始記帳、先把一點點薪水轉存避免花光、其他部份透過規劃的方式做適當分配。

例如月薪 30,000 元,80% 做為生活費,剩下 6,000 元分成三份:儲蓄、學習、娛樂費各 2,000 元。我知道目前光是基本生活就會花掉大部份薪水,但還是要撥出一點點給其他部份。

「儲蓄」是為了預防危機與跳脫現狀的準備;「學習」則是朝向下一階段的實際行動;「娛樂」當然是為了緩解苦悶現狀的調適,屬於必要的正常能量釋放(?),但也必須限制額度。

但是,先不要投資!這階段的資源與學習都還不太夠,急著靠投資增加收入通常只會適得其反。


開始「新學致用」策略

顧好基本生存、熟悉社會現實可能需要幾個月,接下來為了改變辛苦的現狀,需要發展一點新的技能了,這一段分享短中期我會做的嘗試。

首先是拋棄「靠過去所學搞定一切」的心態,目前之所以沒有明星光環、沒辦法吸引許多公司的眼光,可能是現實社會的殘酷,但一部份也是「只要努力念書就能成功」的童話綁住了自己。

好吧!我知道很多公司對現在的我沒興趣了,「那他們想要有怎樣技能的人?」,我會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也可以更直接在網路上發問,或者詢問前輩、職涯仲介、獵人頭顧問等。

撇除「他們只想要奴才」這類的答案與部份公司,其實還是有一些真正有用的方向會出現,這時候我就可以想想看要「新學」什麼樣的技能來吸引想投履歷的公司。

上一篇文章談到的觀念,以及冷蛋許多朋友的經驗,都是靠著「新學致用」找到出路。我們在學時總聽說活到老要學到老,出了社會卻容易定型,覺得自己努力過了不想轉彎,或許出路一直都在,只是路並不是筆直的。

如果我找到新學致用的方向了,那麼上一段的準備立刻可以用上。還記得目前為止我已經做好基礎理財,雖然收入很有限仍顧好了基本生存,也能擁有一點點娛樂開銷當作小確幸。

除此之外每個月擁有 2,000 元的「學習」預算,就是讓我學新技能的資源,買幾本書搭配網路自學不太花錢,要是需要上課幫助更快速吸收,或拿個證照也有辦法支應。

另一方面每個月也有 2,000 元的基本儲蓄,臨時工作不穩定能稍微撐一下,要是累積了一兩年存下幾萬塊,還能讓自己有餘裕花一兩個月專心做職涯探索,找到更適合的出路。

這樣的短中期階段可能會花上一兩年,長一點也可能到四五年,畢竟大部份人念大學也花了四年或更久,要靠著下班後與週末有限的時間精力追趕轉換方向,總需要足夠的累積醞釀。

但並不是說要等到五年後才能找到一條好的職涯道路,也不是要重考大學拿第二個學歷才出來重新投履歷,而是縮短時程,一邊自學一邊嘗試與更多方向接觸,抓到機會不妨就試試,最差也不過是幾個月後回到原來的生存模式。

而且我不需要真的「丟掉過去所學」,畢竟學歷擺在那大家都知道,我反而應該利用過去的專長結合新學技能,告訴公司自己的特別之處。

例如我可能目前念了文組,雖然自學了一點點程式設計終究比不過專業工程師,但可以告訴公司自己擅長「透過簡單程式」分析商業模式,或者有辦法「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並跟公司內工程師溝通。

事實上在這幾年透過 AI 的協助,上面這些策略能夠更輕易且快速地被實現,只要我願意花心力學習一些基礎,相信半年一年就能提供與人合作所需的價值,也不用與精通領域的專業人才正面對決。


建構職涯護城河

如果有辦法做到上面的嘗試,幾年內我應該可以踏上一條較穩定且有發展性的道路,薪水應該也不會只有 30K 甚至 26K 了。

但面對高齡化社會的現實,我可能要 65 歲甚至 70 歲才能退休,職涯不是只有 5 年 10 年,而是 30 年到 40 年,還沒思考退休後的生活資金來源呢!

所以說上一段的 4、5 年真的只是短中期,想想看如果我花 4 年彎彎繞繞找出一條生存道路,卻有機會用上 40 年,領取上調後的薪資,這十倍槓桿的威力,絕對是值得花心力做的嘗試。

但這裡要小心「努力四年換一輩子」的心態,可能就像之前一樣是陷阱。因此這樣的策略還可以進一步發展,讓我能夠建構出自己長期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回到上篇文章冷蛋在一開始分享的觀念:現今絕大多數工作的本質是「合作」,與人合作我們必須提供他人想要的價值。

但「我想要的價值」呢?真的只有錢嗎?當然不只吧?我一開始不是希望自己拿了學歷,就有人願意找我,讓我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工作與生活嗎?

到目前為止感覺都是「我去配合別人」,畢竟職涯前期小菜鳥很難有足夠的話語權,但直到中期策略過後,我應該累積了一些可以互利共生的能力,現在該回頭想想自己的「合作模式」了。

這並不是說我有本錢就「要大家來配合我」了,社會上很難有誰是完全無法被取代的,就連領高薪的高階主管都可能在一夕之間被裁,面臨中年危機,只因公司要節省人事費用。

我所想的是「要如何與他人、公司互相配合」,也就是仍然站在互利共生的角度思考,要如何在讓我更方便、更自由工作與生活的同時,也能讓公司獲得更好的發展。

為了做到這樣的程度,其實我必須學習新的輔助技能,也建立自己的專業價值。

例如分享自己的專業、打造個人品牌,讓公司看到實力的展現,能更信任自己的專業,當然我也有更多合作談判的籌碼。

或者學習管理技能,讓自己的專業能力槓桿出去,畢竟我的時間就這麼多,但複製經驗能更快、加倍地創造價值,也能拿省下的時間做自己更想做的事。

別忘了「合作」是雙方或多方一起付出,到了這個階段除了配合對方,也要適時踩穩界線,讓他人理解我更希望能如何合作,因為「這樣能讓彼此都達成更好的目標」。


不一定要去羅馬

常聽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現代社會不見得大家都想去羅馬。

如果我不想去羅馬,但大部份人仍一起包團往羅馬的方向,這時只堅持己見會有些辛苦,除非自己旅遊經費充足,也願意獨自前往其他地區探險。

或許我可以嘗試先跟團,在一起前行的旅途中同時做足功課,在他人認同自己的品味和行動能力之後,提出「下次我們一起換去那邊旅行」,或者請大家提供資源幫助我去別的地方探索,我可以代購大家想要的東西。

現實職涯也一樣,這篇文章提出了一些可以嘗試的階段行動,或許仍有些人認為過於理想,但這是包括我自身及理解許多不同領域朋友職涯的經驗,希望能讓有需要的朋友做個參考。

讓我們不管大路小路,走出適合自己生活的道路。


相關閱讀:

月領 26K,出路在哪?普通上班族的生存攻略

月領 26K,出路在哪?普通上班族的生存攻略 (續) (本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