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當努力遇上運氣:打造你的「強運體質」

一篇搞笑諾貝爾獎的研究指出,幸運可能才是人生成就的關鍵因素?

從小到大,許多人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連歌曲都勵志地唱著「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強調努力的重要性。

但隨著社會經歷變豐富,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好像有些人很努力卻沒有獲得相對應的報酬,於是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方向比努力重要」。

但即使如此,仍然無法解釋有些人的成功。同樣是選擇一個熱門領域、一套成功策略,有些天選之人在風口上直接起飛,其他人用了同樣的招數的後果卻是跌落谷底。

看來運氣有時比什麼都重要,最好的投資就是投對胎?

今天的文章,冷蛋想談談「運氣」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理解「運氣並非完全不可控」,而是有一套運作機制!

要如何透過心態與策略「打造強運體質」,讓自己更容易被幸運女神眷顧,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興趣,趕快繼續看下去吧!


人生靠賽,輕鬆自在?

在現代社會,有眾多前人的經驗可以參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發現努力只是成功的其中一項因素,有時甚至對成果的影響微不足道,反而是運氣的影響佔大部份比例

但有沒有更深入的研究探討這種現象呢?如果把成果寫成「幾分努力 + 幾成運氣」的公式,那究竟是「七分靠打拚」,還是雙方各佔 50%?甚至是運氣佔 8 成?

這個問題是有意義的,因為要是能知道其中的貢獻比例,我們就可以運用 80-20 法則,把心力花在影響力更大的地方,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努力的影響夠大,那就有正當理由說服我和其他人好好努力;反過來說,如果努力半天對成果幾乎沒有影響力,那我還不如躺平,把大部份時間拿去休閒玩樂?

關於「運氣究竟有多重要」這個問題,還真的有專家認真做了研究。2022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就有一篇獲獎研究,告訴我們「運氣真的很重要」。(搞笑諾貝爾獎名字聽來搞笑,但研究方法可是很專業的!)

該研究運用一套簡單但有參考價值的「代理人模型」(agent-based model),模擬真實社會成就。這個模型的模擬結果貼近真實世界的各種現象,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多次模擬給出一個驚人的發現:即使一個 (代理) 人的「才能」(天賦、教育、努力等綜合分數) 很高,對於最終成就的影響卻很有限,反而是「運氣」的影響非常大。即使才能普普,但只要運氣夠好就能成為人生勝利組。

如果真的要給出一個量化的比例,那成功可能是由於「1% 才能」+「99% 運氣」,而努力還只是才能的一部份,幾乎不值一提!

如果我們的人生真的符合這個研究的解釋,也難怪這麼多人懷才不遇,付出同樣努力而成功的倖存者只有少數,總看到那些年表現平平的同儕現在過著比自己好的生活。

天哪!這結論也太殘酷,要不我們躺平別努力了吧?人生靠賽,輕鬆自在。


理解運氣,培養強運體質

前面提到的研究指出「運氣才是影響成果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我們不要花時間努力了,那熟悉的歌詞也能改成「九分天註定,乾脆別打拚,靠賽才會贏!」

等等,現在放棄,文章就結束了。

不要白花心力「努力打拚」完全沒問題,但既然運氣如此重要,那我們何不「努力蹭運氣」?因為有時好運並非完全不可控,而是能刻意去計畫的!

蛤?怎麼可能?運氣不就是隨機的嗎?冷蛋是不是數學不好?還是在說什麼算命玄學?難道我現在還來得及改投胎,或認黃仁勳做乾爹嗎?

嗯...改投胎是不可能、也不建議的行為,但認乾爹並非完全不可能,這裡冷蛋想分享的,是運氣的特性,而我們可以透過策略與行動「主動創造運氣」。

想想看,你活了這麼久,每一天都超幸運、或者隨時都超倒楣嗎?

並不是對吧?我們都是有時幸運、有時倒楣、很多時候普普通通,就算是同一天也可能既碰上一件好運、也出現一件倒楣的事,有時甚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生這麼長,要是把所有發生的事件都標上一個幸運度標籤,大概會呈現數學上的常態分佈,越極端的好壞運越罕見,但總有可能一生碰上一次隔壁房子火災,或者居然中了一次發票 10,000 元。

這就是人生機遇的特性,大部份無關緊要,少部份會對可能生活產生暫時性的影響,可能還有極少數真的改變了人生。

更重要的是,雖然這些事件是隨機的,通常我們不知道何時會降臨,但因為人生很長,有一定的機率「總有一天會碰上」。

既然有了這樣的情報,有些事就不是「完全不可控」了,因為可以「先做計畫」,要是事情真的發生時我們「剛好有準備」,在別人眼中,自然宛如強運超人。


擴大「接觸面」+ 佈下「安全網」

到這裡,讀者朋友或許對運氣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也同意我們「總有可能碰上」好運與壞運,但其實不只如此,我們甚至能「主動增加、減少碰上的機率」!

例如發票中獎,如果我們從來不對發票,當然永遠不可能中獎;但要是主動定期對發票,一輩子對的次數夠多,說不定真的碰上一次還不錯的中獎金額。

至於極端厄運,也許平時不會發生,但要是踩中一次可能就瞬間變慘。但如果有風險觀念並做好對應的保護機制,萬一真的碰上時剛好能有緩衝,也算是一種「強運護體」。

實際上該怎麼做,相信大家已經不難想像了。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多方嘗試,增加碰上事件的機率,例如多參與活動、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接觸新技能...

不需要立即在某一處太過深入,但要想辦法增加「廣度」,就像在各處撒下接觸運氣的種子。

大部份種子可能無聲無息,或者發了芽卻長不大,那都無關緊要,但只要碰上其中幾顆有持續成長的潛力,就有可能帶來好運;甚至有些種子現在看來無用,卻在幾年後意外發現長得真好!

在生活中面對各種狀況,也可以盡量以「可能性加成」的方式做選擇,不要以固定心態安逸於原來舒適的道路。當你的世界剩下一條路,就像一場單次決勝負、且被莊家掌控的賭博,通常不太可能有好結果。

上面這些策略能夠增加碰上事件的機會,但要是真的碰上了,自己沒有準備,豈不是白白浪費大好機會?而且要是碰上的是厄運事件,豈不是自找死路?還不如不出門就不會被車撞?

因此人生還是不能 100% 完全靠運氣,而是要在「能靠賽的地方努力做好準備」。

說真的極端好壞運不常見,或許真能說是「三分天註定」,我們不知道確切的事件內容與發生時地,但一旦發生又會大大影響人生走向。

因此平時就該養成累積個人實力的習慣,也做好風險規劃的「安全網」,然後嘗試主動出擊,增加接觸到機會與命運的「表面積」。一旦碰上機運時就能快速「抓住好運翻身」、「減緩厄運衝擊」,這才是平時「七分靠打拚」該努力的地方。

打造好運體質並非只是玄學,而是有一套科學理論與策略,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讀者朋友打開「創造好運」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