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透過不同的八二法則疊代策略,可以讓自己朝想要的方向前進。 |
「80/20 法則」告訴我們很多事只要能掌握關鍵核心,就有機會不太費力達成還不錯的成果,也就是「方向比努力重要」的概念。
當然這不代表不用努力,事實上只是努力的形式不同。傳統思維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八二法則是把努力用在觀察、思考、實驗,看懂大局找到對的方向,把力氣花在重要的地方。
在上一篇文章冷蛋分享了「80/20 疊代法則」的基本應用,也就是透過複利累積,放大這種「不平衡因果」的優勢,讓我們在忙碌中有機會事半功倍,完成大部份重要成果並保留餘裕。
這篇文章會接著分享不同的疊代策略,可以根據個人目標與面對不同狀況時進一步應用。
我希望這是一篇實用的文章,因此在開始正題之前,邀請你暫停一分鐘,簡單想想自己目前有沒有想達成的目標、遇到的挑戰、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往下閱讀,看看冷蛋的分享是否能帶來一點新想法。
先利用基本法則確保餘裕
前一篇文章的「事半功倍疊代法」,針對的是一般常見的現實狀況,例如當學生同時要面對許多科目,上班時手上有好多任務要處理,生活中必須隨時切換不同身份打點一切。
在這種事情多到做不完的狀況,需要的是先理清「最重要的是什麼」,然後按照順序處理,並拋下完美主義,將成果做到可以交差。
如果用時間管理的術語來說,就是區分輕重緩急,拿出那個知名的「艾森豪矩陣」,按照事情的「重要」、「緊急」程度分類排序,然後拋棄那些不重要的枝微末節。
雖然說是做到「可以交差」就好,但為了應付現實的「不得不」,冷蛋將八二法則「疊代」起來,先做完最重要的,也針對其他部份挑選出「次要中的重要部份」再套用一次法則。
前一篇的數字也說明了這樣的概念是可行的,即使沒辦法真的做到理想化的境界,只要稍微達成「不平衡疊代」,就已經可以做到還不錯的成果,並保有一定的餘裕了。
是的,我們之所以想要應用八二法則,就是為了事半功倍,其中「事半」可能比「功倍」還要重要,成果有時候只要能達成一定的品質就能過關了,而省下的時間與精力卻能讓我們朝著下一階段邁進。
「最重要的是什麼?」其實有些時候讓自己休息,保有餘裕,會比耗盡一切努力把事做完卻筋疲力盡更重要。
而為了保護這些「餘裕」,正是我們努力思考、設計創新的動力,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惰性) 對吧?
職人精神疊代法
那麼,是時候正式進入第二種疊代策略了!
大家都聽過「職人精神」,尤其是日本職人對於自己專職的態度令人欽佩。
握壽司一捏五十年,技術與態度兼備;拉麵從小跟著老師傅做到接班,還被師傅評價為「還差的遠呢!」;打造器具如同十年磨一劍,成果都是藝術品,專注於每個小細節。
這樣的精神正是第二種八二法則疊代策略的思維:持續疊代前一輪的成果。
第一輪花了 20% 心力做的是什麼呢?就是那 80% 最重要的關鍵啊!既然是最重要的,那把重要的事情做到好,不是理所當然嗎?
但是第一輪只花了 20% 的心力,雖說掌握了大部份重點,也很難一次把關鍵都做到位,而且既然是「重要關鍵」,相信很多時候可以反覆用到吧?
不管是以後可能有一樣的、類似的事情要處理,或者是執行其他任務也能沿用的內容,把這些通用的關鍵找出來、記錄下來,將來不就可以反覆應用了嗎?
而且既然是重要關鍵,那就應該讓自己更熟悉一點,並避免重複犯錯。因此這次我們在第二輪要做的,是將第一輪的成果做「覆盤」 (棋類術語,簡單說就是反覆檢討改進)。
第一輪一樣是傳統八二法則,第二輪是花剩下 (還剩 80%) 時間的 20%,從前一輪的 80% 成果中再找出更關鍵的 80%,用數字來看是這樣的:
- 花費的總時間是 (第一輪) 20% + (第二輪) 80% × 20% = 36%
- 達成的總成果是 (第一輪) 80% (粗略) → (第二輪) 80% × 80% = 64% (精煉)
看起來花一樣的時間,達成的成果卻變少了,但新的成果是淬鍊過的精隨。透過覆盤檢討錯誤的部份,持續最佳化關鍵行動,將重要中的重要做到又快又好。
當然,如果還有餘裕,或者之後又要處理一樣或類似的事,還能利用機會疊代第三、第四輪,這時應該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就達到更棒的成果,甚至從八二法則進化成九一法則。
「職人疊代法」初期看來成果變少,沒辦法很討好現實世界 (例如老闆),但如果透過這種刻意練習的方式,掌握了處理事務的精隨,其實也不用太久就會開始展現出優勢。
當類似、反覆的事情一直來,自己卻能快速掌握關鍵,成果又快又好,自然就會成為一般人眼中的「專家」或至少是「老手」,如果碰上新的事物卻有著舊的關鍵,這時「職人疊代」的優勢就會更加突出。
同花順子疊代法
這次文章想分享的最後一種策略,是利用八二法則打破現狀,開創新局。
具體來說怎麼做呢?電影《賭俠》中反派「獨眼龍」有一句名言:「同花打不打得過 full house?除非你老爸變成了兔子!」
而我們的策略就是要讓同花能打贏葫蘆。
聽到這裡應該有人理解了,在撲克牌中「葫蘆」(full house) 出現的機率比「同花」低,也比「順子」低,因此是比較有利的「大牌」,在規則上勝出。
但有一種牌型叫做「同花順」,既是同花、也是順子,機率很低,是比「葫蘆」還厲害的好牌,拿到了就能贏過對手的葫蘆。
回到我們的正題,如何運用八二法則疊代策略創造人生的同花順呢?
首先在領域一 (就叫他「順子領域」吧) 使用法則,花 20% 時間熟悉 80% 關鍵;再來在領域二 (這次是「同花領域」) 也使用法則,一樣花 20% 時間熟悉 80% 關鍵。
接著是策略中最重要的環節:
- 套用八二法則,花 20% 心力去找出「順子領域」與「同花領域」的關聯性,嘗試創造連結將兩個領域做結合。
例如這篇文章「八二法則疊代」,其實本質上就是把「八二法則」的概念與投資理財領域中「複利」的概念嘗試做結合,衍生出來的結果。
結合不同領域,成為難以取代的少數
「同花順子疊代法」有什麼好處呢?
在第一段「職人精神疊代」策略中,我們試著運用法則讓自己成為「專才」,而「同花順子疊代」則是嘗試做一個「通才」,並且另闢蹊徑。
因為很多時候,要贏過某個領域目前的「專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在現實社會中「大師」名號其實是一種護城河,我們很難靠實力勝過目前已經存在的各種領域大師。
而且說得更實際一點,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專業的天賦與熱情,在單一領域鑽研到頂尖。
但八二法則告訴我們,要在某些領域掌握基本關鍵可能相對容易,要是我們在兩三個領域都能達到「還不錯」的成績,那麼只要有辦法「結合」不同領域,就有機會拿到獨一無二的「同花順」。
例如「懂行銷的音樂人」,也許不是行銷專家,也未必是音樂大師,但能幫客戶創作出聽眾會買單的作品,那就會在眾多一般創作者中脫穎而出。
「會寫程式的老師」,可能只會簡單的程式,不是教人寫程式的專家,卻能利用程式輔助,在教學時幫助更多學生理解,或者在處理繁雜的行政事務時,利用電腦解決麻煩事。
分享了方法論與例子,大家應該能理解「同花順子疊代」的概念了,那麼這種策略要花多少心力,又能成就多少事呢?
- 花費的總時間是 (領域一) 20% + (領域二) 20% + (做結合) 20% = 60%
- 達成的總成果是 (領域一) 80% (還可以)、(領域二) 80% (還可以) → (結合) 少數創新
乍看之下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心力,成果沒辦法直接相加,也未必能保證創新成果的數量與品質,感覺是一種賭注比較高的策略。
但其實這反而是一種分散風險的策略,因為只押寶在單一領域,除非成為少數的專家大師,不然可取代性通常會比較高,反過來說就是價值比較低。
當然這也要看市場需求,但假設有一天市場風向變了,我們如果只會一個領域,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可能在短期間就落入難以翻身的境地。
而且其實這個策略在現實上不會比職人策略多花太多時間。理由是,要鑽研一件事物到極致,所需時間心力會大量增加。
反而是不同領域上可能也會找到相似的關鍵,領域二的難題可能領域一早就有解,這時就能加速疊代,也更容易找到關聯做結合。
「同花順子疊代」的策略感覺比較複雜,跟前面比起來更難精準量化,但在這個變化快速、追求個人特質與事業結合的時代,我認為不妨試試看。
組合出自己的策略
文章最後幫大家做個整理,這兩篇文章冷蛋分享了三種疊代策略:
- 事半功倍疊代法:基本策略,為重要性排序,累積不平衡因果,為自己創造餘裕。
- 職人精神疊代法:專才策略,在特定關鍵刻意練習,精益求精,讓自己鶴立雞群。
- 同花順子疊代法:通才策略,透過結合不同領域,開創新道路,使自己成為唯一。
三種不同的策略想法,但其實可以組合起來使用,疊代策略也可以互相疊代。
例如面對當下忙碌的現實,或許第一步只能開始排序,應付生活與工作上的各種需求,先做到及格再說,如此一來才有餘裕進入下個階段。
但「各種需求」不就是某種程度的「不同領域」嗎?既然都得做,在做的時候就可以套用同花順策略,想想看有什麼地方能夠關聯結合起來。
而且不同的任務常常有一些相同的關鍵,找到這些「共用關鍵」,發揮職人精神,下次不管碰到相同或不同的任務,只要發現可以套用關鍵的部份,就會做得比這次更快、更好。
現在回到文章最開頭,還記得冷蛋邀請你做的思考嗎?目前有什麼目標、問題、挑戰?有沒有適合套用的策略呢?找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實際試試看吧!
最後提醒,「80/20 法則」的數字只是個概念,可以根據個人及現實狀況做調整,更重要的仍然是「疊代累積」,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適用的策略組合。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