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刷卡當下很爽快,但帳單來了卻不敢直視嗎? |
前篇文章冷蛋從頭開始思考靠信用卡省錢的可能性。雖然這個問題很多人早就探討過,網友們也有各自的看法,但也有許多朋友不太清楚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從頭開始大膽假設,希望自己也有機會成為信用卡組合技大師,這樣冷蛋的理財藏寶圖這塊招牌就更亮了!
上次聊到哪裡呢?冷蛋找了些資料也做了點研究,發現信用卡優惠組合搞不好能夠讓小資族每個月省 15%,或說 3000 元!前提是要付出許多時間心力,隨著銀行商家的新活動持續更新組合技。
這樣划算嗎?上面所說的折扣數字是否真的合理呢?這篇文章就讓我繼續分享自己的觀點,也為自己在公堂之上亂假設,卻幸運被判無罪的文章內容負起責任。
如果沒有看過前一篇文章的朋友,建議可以回去先閱讀,再繼續接下來的內容會更完整喔!
真的能省到這麼多嗎?
上一篇文章的大部份行為冷蛋是真的執行過的,因此算是我的個人經驗分享。
我的身上其實有好幾張信用卡,也曾經透過 Excel 表格記錄一些用途與回饋,只是沒有真的像上篇文章說的這麼專業,建立組合技省錢系統,所以沒有省到 15% 過。
因為我發現這樣花的時間太多,卻又很難持續累積。
每半年、每三個月甚至每個月要更新條件、重新試算組合,除了表格越來越大以外,已經過期的內容是沒辦法重複利用的,對我來說這種一次性的好處是浪費了過去的心力。
再來,要怎麼樣才能省到高 % 數?有時為了達成活動條件,必須刻意多花錢達成門檻,畢竟銀行與商家不是做慈善的。
他們設計信用卡與活動的時候,背後是一連串的商業考量,有著專門的精算師規劃如何獲利,也利用許多行為經濟學讓消費者以為自己有賺到,其實反而落入消費陷阱。
所以真的能省到 15% 嗎?我覺得不太可能。
最多是部份特定消費省了超過 10%,但平均來說整體通常只能省個最多 3%、5% 之類的,每家信用卡活動條件都不同,有些要滿額、有些會限額、有些要登記、有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而且許多小資族要刷到 20000 元也不是這麼容易,畢竟還是有不少地方不能用信用卡交易,這麼一來不管是刷卡金額或是回饋 % 數都比預想低不少,就更不可能省到 3000 元了!
當然也可能有出手更大方的族群,為了達成門檻多刷幾千,然後說省了上千塊,實際上根本沒省到吧?如果每個月都刷超過兩萬許多,那需要檢視的是消費習慣,而不是靠信用卡能省多少。
使用信用卡的風險與代價
使用信用卡的一大缺點是「沒有真實感」,由於不是現金從手上消失,我們比較不容易「心痛」,不知不覺就可能花更多,反而省不了錢。
或許有人覺得至少「錢變成了喜歡的樣子」,但再仔細想想,那些多的消費真的變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或者只是一時的衝動消費,後來完全沒好好利用?
省不多或者買了沒有很必要的消費,或許也不是大事,但真正麻煩的不是這些。
當有了數十張卡、商家 App、各種行動支付,真正背後的風險是資安問題。
冷蛋去年底慣用的信用卡被盜刷了。
一口氣被刷了六七萬多的國外消費,加上前後更多次的小額支付,還好銀行察覺消費行為異常主動簡訊通知,打電話連絡後卡片也作廢了,當然被盜刷的部份我不用負責。
雖然沒受到損失,但仍虛驚一場,也花了額外時間處理,還等了一陣子拿到新卡,重新做各種設定與綁定。
想想今天如果是十張卡,會不會有哪張忽略了,被偷偷小額盜刷沒注意到呢?
除此之外,這麼多卡片與 App 的管理,還要面對信用卡年費、被盜個資、忘繳帳單、高額循環利率等問題,一不小心不但沒有省錢還會倒賠。
冷蛋也有辦了卡卻沒有在使用的經驗,當初就是因為在特定店家有優惠才辦的,後來不常去消費了卡片就擺在那裡,然後每年還會收到要繳年費的帳單。(還好打到客服反映之後也幫忙取消了)
除非能夠建立一套很完整且隨時更新的系統,還要能夠立即追蹤反映各種可能的風險,不然我覺得省個一兩千真的划不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而且,有些商家反而是使用現金時才有優惠呢!
順道分享個有趣的歷史:過去推行信用卡的時候還需要類似「一成服務費」的額外費用,現金反而比較便宜,這是因為對許多商家而言可以立刻拿到錢,也更容易逃漏稅。
但刷卡還要加價民眾都不想用,因此信用卡公司與商家便聰明地把加價後的價格叫做「原價」,再將付現的價格叫做「現金價折扣」,如此一來消費者都買單了,信用卡也順利推廣。
民眾很容易被騙對吧?這就是消費心理學的威力,現在覺得信用卡能省大錢嗎?
信用卡如何幫我們省錢?
經歷了正反面的思考歷程,我想大家心中都有個底了。除了少數真的很清楚自己消費行為,有自制力不會被影響而本末倒置,而且把研究分享當興趣的人以外,大部份小資族或許更適合把時間心力花在其他重要的地方。
但這不表示信用卡沒辦法幫我們省錢,文章最後再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目前冷蛋的主力卡片剩下一張,不再像過去被許多不同的卡片綁架,現在對我來說只要有一到兩張信用卡,可以有基本合理的回饋就夠了。
怎麼樣算合理呢?我想就是那種沒有困難特定條件,可以不太花心力就常態回饋的 3% 左右的卡,再搭配理解平日消費習慣,或許某些必要花費可以找到特定回饋的卡,以及偶爾剛好看到有機會多回饋一點的小確幸活動。
這樣就夠了。
聽起來省的不多?其實經過上面的分析,要再省更多必須花很多心力,而且背負了花更多錢與其他更重要的風險,投資報酬率我覺得實在不高。
而且我已經省下了時間,以及可能會被吸引而多花的那些錢,拿去交換我認為更有價值的事物。
還有額外的好處,為了研究信用卡我已經記帳過,理解自身消費習慣了,接下來反而可以交給信用卡服務。
現代銀行很方便,刷卡消費還會幫你記錄並整理成報告,我們可以花更少時間檢視這個月消費是否合理,省時省力又能持續追蹤財務,這或許是很多人沒想過的「靠信用卡省錢」方法。
最後,合理使用信用卡消費,並準時繳清卡費 (記得全額繳清,循環利率是合法高利貸),長久下來可以累積信用,之後需要跟銀行貸款之類的可能會有較好的條件。
也就是說,信用卡幫我們省錢的方法是:小額合理回饋、省時省心力、幫助記帳追蹤消費行為,讓我們透過對自己的理解與改變來省更多。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小小的想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