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次的無雷心得有點特別,因為不知道怎麼爆雷。(笑) |
《蒼鷺與少年》是宮﨑駿老師最新的作品,三個多月前在日本上映,前陣子也在台灣上片了,我也找了時間去電影院。
在上映前這部電影就話題不斷,原因是當時在日本可以說是 0 宣傳,結果反而讓大家更好奇了,冷蛋之前也因此寫了一篇文章,聊聊我的想法。
當時就決定在台灣上映後一定會去看,而實際跑了電影院觀影之後,自然也會按照慣例分享心得。
前一篇文章因為 0 宣傳,自然沒有暴雷的可能性,而這篇觀後感「仍然是無雷心得」,有興趣往下閱讀的朋友請放心。
不會被暴雷的作品
在看《蒼鷺與少年》之前,就想說之後應該會分享心得文章了,但走出電影院以後,我開始困惑這篇心得要怎麼寫。
這或許會是一篇非常難寫的心得,我想。
問題不在於要怎麼寫才不會暴雷,之所以要寫無雷心得,是因為我沒看懂,既然不知道劇情在演什麼,當然也就沒辦法暴雷 (笑)。
當然要我把電影院裡發生了什麼做個簡介是沒問題的,故事、畫面、音樂一如既往,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奇幻旅程,宮﨑駿...久石讓...吉卜力不就這樣嗎?
但是,我到底看了什麼呢?這是我坐在電影院裡就想弄明白的,但走出戲院,到目前正在撰稿的當下,腦袋還是一團糊塗。
之前就聽聞在日本這部片的評價有點兩極,許多網友也說看不懂,台灣上映後的評價似乎狀況也差不多。
既然都看不懂,那要如何評價這部作品?
我可以給出個人的主觀想法:我不會說《蒼鷺與少年》這部片有多好看、多精彩,但也不是什麼糟糕、難看的爛片。
它不是一部讓我覺得看得很開心、很爽快、很過癮,或者很沒內容、欠吐槽、很空虛的作品,最多或許就是吐槽個兩句「我看了什麼」吧?
但我想說,我「喜歡」這部作品,甚至有點「不知道為什麼喜歡」的感受。
難以被暴雷的感受
明明沒看懂劇情,究竟為什麼會覺得喜歡這部作品呢?讓我由外而內分幾個面向思考。
首先,電影的畫面非常漂亮,音樂也很好聽,整體氛圍營造很棒,讓人在觀看時很有沉浸感。
我在寫前一篇文章的時候有找過一點背景資料,聽製作人說《蒼鷺與少年》的製作並沒有「最後期限」。
也就是說,他們想要不計代價,盡情打磨一部心目中理想的作品,我想這一點可以從電影外在的呈現感受到。不管其他面向,這部作品看起來、聽起來就是很「美」。
再者,宮﨑駿的電影陪伴許多人長大,這部電影是我熟悉的吉卜力風格。
人哪,就是容易對熟悉的事物有好感,我的身心覺得,自己正沉浸在吉卜力的世界,那個從《龍貓》到《神隱少女》讓人熟悉舒適的世界,用這些年的流行語來說或許就是「舒適圈」。
或許也因此我沒有那麼在乎這部片的內容到底在演什麼,而是讓自己的心思在那個熟悉的奇幻世界中遨遊,平常就喜歡宮﨑駿作品的朋友也許可以理解。
再來是比較進一步的探究,事前理解前一篇文章的背景可能更能體會我的心境。
這裡快速分享一點背景資訊。
首先《蒼鷺與少年》在日本上映的片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也就是本篇文章的副標題,而這名稱則是一本影響宮﨑駿老師一生的同名小說。
另一個資訊則是,製作人說這部作品是宮﨑駿為孫子留下的一部電影。
在觀看《蒼鷺與少年》之前,我是帶有這樣的背景資訊走進電影院的。
從小看吉卜力電影長大,我們許多人或許也就像宮﨑駿爺爺的孫子輩分,看著他一部又一部作品傳達的訊息與意境。
也因此,在看電影的當下,我嘗試尋找與製作背景相關的資訊,想著劇情中的哪一位角色是否就是宮﨑駿對自己及現實環境的投射,或者他想透過裡面許多的描述、比喻或彩蛋傳達些什麼。
我總覺得,在整部作品的各個角落,找到許多過去作品的影子。在很多特別的時刻,某些不經意的細節,心中似乎時不時被觸動了一下,說不清楚那是什麼。
可能是被作品質問了,也可能從作品中找到了一些自己認為的答案。我想觀看這部影片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想法,這不是什麼歡樂精彩、帶來開心的電影,但或許是一件有些抽象、帶來收穫的、特別的藝術品。
這大概是我「喜歡」上《蒼鷺與少年》的原因,就跟劇情一樣,我模模糊糊的不太清楚、難以暴雷,卻是相當真實的感受。
無法被暴雷的人生
要說完全看不懂劇情?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
《蒼鷺與少年》還是有一個故事、一趟旅程。主角有著一些背景,到了某個地方,遇見某些人事物,做了一些思考與選擇,然後導致了結果。
主角是誰?少年?還是蒼鷺?或者另有其人?宮﨑駿在故事中是否有他的投射與比喻?我有一些猜測與想法。
出於喜歡與好奇,我又在這篇心得寫到一半,中斷休息的期間,到書店買了那本同名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了部份章節。
我發現自己開始閱讀時,似乎真的在其中找到一些電影中角色的影子,但故事卻又完全不同。
所以我從電影或書中找到什麼答案了嗎?或許有、或許沒有,但它們有共通點,就是不斷向觀眾、讀者拋出一些問題或啟發,讓我持續思考。
自己的人生或許也就像這部電影一樣,搞了半天不知道所為何來。也像書中所提到的:沒有人能簡單說明人生是怎麼回事,就算有也沒用,許多事情也只有親自體會、思考後才能有自己的答案。
我想一切都圍繞著日文版電影的原名《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作為這篇 (自以為) 帶有點哲學氣息的心得的小結論。
你要說「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也好,說是「聽君一席話,完全聽不懂」也罷,這部電影好不好看?「窩不知道」。(謎之音:這麼鄉民的語言哪來的哲學氣息)
我看了覺得喜歡,但有些人看了無感,或許也有人不喜歡,這都是自己的感受。
前一篇文章提過,就連宮﨑駿都在電影試映後說「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也不太理解,所以才會感到困惑」,我們又怎麼可能輕易理解並給出唯一的評斷?
一部電影是如此,人生當然更是如此。連宮﨑駿爺爺到目前為止都還在探索自我,我們呢?
我發現文章結尾,又回到了與前一篇文章一樣的內容與問題,正是那一句大家都猜得到的: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