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寸金難買寸光陰!如何好好把握自己能自由運用的寶貴時間? |
大家 2023 新年快樂!經歷了從 Covid-19 疫情開始的這兩三年,相信許多人都對生活有一些和以前不同的想法。
或許覺得生活變得更辛苦了,期望疫情趕快過去,也感受到通膨的威力,希望物價不要再漲了,這幾年生活型態變化太大、太快,摧毀了很多人的歲月靜好。
也有一些人在這段期間體會到這是一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世界不太容易按照我們所想的發展,更不可能一切不變甚至回到過去。
無論如何,新的一年開始了,不管是有新的轉機或者必須繼續面對更多挑戰,我們都必須繼續走下去。
冷蛋也打算繼續在部落格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希望帶給朋友們一些不同的思考。
新的一年就從一個輕鬆的小分享開始,來談談我最近的「請假實驗」。
請假有什麼好實驗的?
「做實驗」的想法是上個月突然蹦出來的點子。冷蛋的正職是一般週一到週五上日班的勞工,因為接近年末,剩下的年假必須選擇用掉或者折現,於是我開始思考該怎麼利用。
尤其因為去年疫情進入社區,年中很少休假出門,因此今年的假期累積比往年更多,想說年尾了應該趁著疫情相對不嚴重的時候放幾天假,出去走走和朋友聚餐聊聊。
在思考要如何請假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小時候週三上課都只「上半天」,感覺在週間五天的中間有個相對輕鬆的休息日,似乎能在工作與休息中取得不錯的平衡。
因為年中都沒什麼請假,我的年假數量是夠請好幾個整天假的,因此初步的想法是「每週三」請假,並安排一些想做的事,善用自己的年假。
但是後來經過一些思考,我決定做個實驗,把「請整天假」變成早上維持到公司,「下午請假」。
為什麼只請下午?
我做了一些想像上的比較,覺得與其「請整天」不如「請半天」,搞不好更符合我想要「好好利用」的目標,這裡分享一些「只請下午」的優點。
首先我想到了週末都是放整天假,當我們碰到明天整天放假,可能會有什麼想法或行為呢?
或許有些人很有行動力,假日會認真規劃利用,然後可以在假日結束時告訴自己「我這個假日過得很充實,做了這些事」。
但是冷蛋也和大多數人差不多,行動力不強,別看我好像可以很認真地持續產出文章,其實也是會懶惰與拖延的。
如果明天要放假,有時候就會覺得「明天不用上班,今天可以晚點睡」然後「明天也可以睡晚晚再起床」。
於是請了一天假,早上有一半被睡掉,起床以後在家懶懶地打混,沒做什麼就中午了,那不是跟「只請下午」差不多嗎?
而且突然一天變得晚睡晚起還會打亂生理時鐘,難怪早上睡晚晚起床也沒什麼精神,只能漫無目的度過早晨了。
我不是說一定要「早起」、「認真做什麼事」才算好好利用假期,而是「認真睡覺」、「努力打混」也是一種規劃與選擇,但不是被動地浪費掉然後後悔。
「只請下午」可以讓自己更輕易地維持正常作息,與其讓身心在被動的狀態下消耗,不如早上進公司專心處理一點事情,然後安心放假休閒。
享受冬天的陽光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開始進一步思考下午請假可能還有哪些優點。
我想到年末接近冬至,平日下班都看不見陽光,每天出公司天都是黑的,長期下來感覺心情容易變差。
如果請了下午的假,走出大樓就會覺得下班後天色還亮著,雖然天冷還能曬到太陽 (當然雨天沒辦法,但至少天不是黑的),然後下半天的時間都自己的,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且正因為「只請下午」,這些才變得更容易感受且珍貴,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請了整天的假,有時搞不好會「乾脆不出門」,尤其天氣陰陰或者濕冷的時候就更容易懶了,再加上在家晚睡精神不佳,可能連下午都懶得出門,要是在家也沒有妥善利用,那假日就真的浪費掉了。
另外如果都已經出門到公司了,下午放假就能順便去想去的地方晃晃,或者和朋友見個面聊聊,也可能安排不一樣的行程,會更容易有行動力。
如果請整天假在家,或許本來想著要去的行程就會「太遠」、「不順路」,要特地出門跑過去再回家,然後就放棄行動了也說不定。
也就是說「下午請假」或許是一種更符合自己個性的利用方式,比起對抗人性,利用好的設計能誘導自己更加輕鬆地善用假日時光,這是我想到的可能性。
在思考了「下午請假」可能有這些優點以後,我決定利用今年累積的年假與 12 月的週間下午做實驗。
我想試試如果每週上班週間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自由時光,是否讓人更有活力 (尤其在早上都想躲在被窩的冬天,可能更有感)。
另外每週少了「一個下午」的工時,但工作還是要做好,這樣也可以順便看看自己的有效生產力有沒有任何變化。
我的實驗成果
「下午請假」的那一天,早上只有較短的工作時間,我能專心選擇一件事處理,知道不需要花整天的心力,容易更有精神。
也因為只有上午的時間,必須更專注迅速地處理任務,生產力可能因此上升。
然後由於沒有「消失太久」,自己的工作狀態更能維持,不像在連假後需要「收心」,而且對公司而言自己也一直都有出現,有什麼任務需要聯絡或回報也能維持一定頻率,就像番茄鐘工作法一般,更容易讓人安心。
(當然有時放個長假也是必要的,公司也應該能讓員工好好休息,不過這不在今天分享的「實驗」的討論範圍。)
另外,先到班再離開公司,更有一種「今天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日子」,會有一種自由的感受。
我在 12 月實際上執行了幾個下午,覺得成效不錯,雖然一個月左右的「實驗期間」其實不長,我不敢說有什麼確定的效果或結論,但至少目前我很滿意。
這幾個假期我去了幾個地方晃,也跟朋友聊天聚餐,甚至帶著筆電找間餐廳利用下午做點想做的事 (例如這篇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這些目標在規劃下實際被執行了,我認為自己有妥善利用自己的「假期」,如果當初請的是整天可能反而無法達成行動。
善用假期達成多贏
我發現有時候在外面會比在家更能享受休息時間,也更容易專注,而不是隨意打混用掉,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例如找個咖啡廳讀書寫文章能營造一種儀式感,我能善用幾個小時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然後晚上回家後因為有認真地「利用下午」,也有一種滿足感,更可以讓自己開心做其他休閒活動。
或者反過來,我可以利用下午四處晃晃,做自己想做的休閒,晚上可以切換為靜態的模式專心讀點書或寫點文字。
第二天回到公司,因爲放過假了,下午可能盡情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晚上認真享受自己渴望的休閒,於是在公司也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也就是說,「下午請假」的策略或許有機會兼顧維持工作、自我實現與個人休閒,營造多贏的局面。
當然不是大家都跟我一樣,有些人的工作模式不方便下午請假,有些甚至本來就不是普通日班工時勞工,或者公司最近就是必須忙碌趕工等,也可能你跟我的規劃與行動力本來就不同。
不過這次的思考與實驗對我來說是個有趣的體驗,因此分享給大家,或許你也能思考屬於自己的放假策略,或者即使不放假也能在工作中調整自己的節奏,達成比現在更好的狀態。
這篇文章只是一邊記錄一邊拋磚引玉,如果你有什麼想法也歡迎分享給我和其他人,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開始一些不一樣的嘗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