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你的一天有多少價值?

時間就是金錢,那我們的時間究竟值多少呢?

大家曾經想過自己「多有價值」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不同人心中可能差距很大。有些人認為自己「一秒鐘幾十萬上下」,走到哪裡其他人都應該讓他;也有些人比較自卑,甚至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還給別人帶來麻煩。

人有百百種,也的確有出身幸運與現況比較不佳的族群。這裡冷蛋暫時不想涉及太過兩極化的狀態,純粹是之前碰上一個特別的颱風假,社會上「放一天假損失多少產值」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

人的價值其實潛力無窮,但實在很難衡量,就讓我從最「庸俗」的方式思考,先試著算算看我們的一天到底「多值錢」,至少有個比較好討論的基準,接著再發掘更多可能性。

這篇文章內容會是冷蛋的思考隨想,沒有標準答案,中間的推論過程或許不太嚴謹,但相信會是有意義的出發點,也歡迎大家回饋,給出更多好的想法。


計算自己的時薪

對於自己一天的價值,剛開始可能完全沒有概念,但有工作過的人其實早就被社會衡量過價值了,那就是我們的薪水。

台灣人目前在國際上算是「很便宜」的,普遍低薪、跟不上物價上漲的問題也持續多年,不過為了快速估計現實狀況,就讓我拿目前的數據來計算,先不討論其他議題。

根據主計處統計,2024 年 1 - 7 月經常性薪資整體平均月薪 4.6 萬,中位數 3.7 萬。另外一年約有 250 個工作天,換算一個月工作天大約 21 天。

為了快速估計,就先假設一個月薪資有 40,000 元,每月工作 20 天,除起來也就是工作一天賺 2,000 元,當然有很多人目前真實的數字更低。

接著想想看,一天工作幾個小時呢?雖然勞工正常工作時間是「每日不得超過 8 小時」,但很明顯不符合大部份現實。

先不提血汗公司,至少大部份打卡制度都是「只能早來、不能早走」,所以幾乎一定會超過 8 小時。

大部份人的工作型態還要算上中間午休一小時、來回通勤等等。雖然這些時間「號稱」不屬於公司?但也是必須付出的時間成本,怎麼想每天為了上班都會花掉 10 小時左右 (不含加班)。

所以除起來的結果,許多小資族一小時的時薪大約 200 元,而拿中位數 3.7 萬除以 21 天還會更少,這才是一半以上上班族的真實狀況!


受雇族超廉價?

上面的估計只是小學數學,應該不會有問題。可是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大部份人的時薪算起來也太低了吧?

目前 2024 年勞工每小時「基本時薪」 (按時計酬者) 上調到 183 元,明年預計調升到 190 元,這數字跟上面差不多。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上班月薪領了四萬,換算下來卻只有基本時薪?而且目前勞工「基本月薪」才 2.7 萬出頭,按照上一段的計算,除起來不就少得可憐?

也難怪現代越來越多人不想好好待在一家公司上班了!明明去跑個外送、接個家教的時薪都遠超過 200 元,還不用整天看老闆、同事、客戶的臉色,感覺自由多了!

這有一部份是事實,現代也有越來越多機會,工作賺錢不一定要用傳統的形式,也未必要依賴工業時代初期建立起的組織制度,畢竟那很大一部份是為了符合當時的情境發展出的形式。

不過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公司,而且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上面只討論了最基本的「經常性薪資」,我們還有一些沒算到的部份。

像是勞健保、三節獎金、績效獎金、其他公司福利的部份,這些可能每家公司不同,但也不能全部都當作 0 不計入價值,這樣也不夠公道。

另一方面,自己跑單外送、接家教、做 YouTuber、當自雇者這種非傳統勞工的形式,也有各自要面對的議題。

像是需要自行處理勞健保、被平台抽成、想辦法自己找雇主等等,以及一些風險問題也得自行評估,收入可能也沒有像在公司做全職那樣穩定。

因此,按照我們的計算,待在公司時薪低是不少人的真實,但至少有一定程度的穩定及保障,不管是怎樣的工作,人在江湖行走沒有不辛苦的呢!

當然,屬於自己的權益得要去爭取,像是很多公司其實違法沒給法定權利 (例如勞健保、合法加班費),如果只是長期默不作聲,那就是默認助長了更多不良企業的存在。


理想與現實

回到文章開頭,冷蛋提到前陣子的討論「放一天假損失多少產值」,有人說一天就會損失個上百億,聽起來不知是不是只是資方在放話想影響政策,要是產值這麼高那我的時薪怎麼不加倍?

現在有了前面計算的數字 (大部份人工作一天賺不到 2,000 元),我們也可以估算一下這「上百億產值」的合理程度。

根據主計處統計,目前台灣就業人口大約 1,150 萬人,為了好算就當他 1,000 萬人吧!

另一方面,雖然上面的數字是工作一天 2,000 元,但不是所有人都全職,所以我們非常粗略地假設,平均每個人一天賺 1,000 元就好 (至少要超過法定標準,所以應該沒有高估)。

這估計非常不嚴謹,但我只是想要一個約略的數量級數字。就業人口 1,000 萬人,平均每個工作天賺 1,000 元,乘起來 1,000 萬人 × 每天 1,000 元 = 100 億。

好吧,人力成本也是每天大約百億的數量級,先不說薪資太便宜跟不上通膨的問題,投入百億成本至少要有百億產能,以商業角度來說理所當然,所以「上百億產值」的說法還算合理。

因此站在資方角度,員工的「金錢薪資」要上調的確是個重大議題,必須精算,這麼多人一起調薪的成本是很可觀的。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薪水能不斷增加,但也知道現實社會不是童話故事,看來除非真的出來當自雇者、採用非典型工作模式,不然就是真的要在公司有特殊性,否則薪水很難大幅上漲。


人的潛力

你甘心自己的一小時只值 200 元嗎?這不是全國電子廣告,要我想起來不會揪甘心。

自己的價值應該自己決定,而且我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這也是為什麼這個部落格持續分享不同的內容,希望能幫助自己和大家發掘更多價值。

至於那些價值到底「值多少」,我想很多是無法以金錢衡量的,但如果硬要給一個參考點,那絕對不是每小時 200 元,再怎麼說我都會想以千元為單位,現在即使只是接個普通家教都有 500 元時薪了不是嗎?

大家都有每小時千元以上價值的潛力。

當然在跟人合作交換利益時,必須參考對方的觀點,別人覺得你的能力對他來說值多少也是現實,但我們應該要清楚自己「不只如此」,也要想辦法展現出更多價值的可能性。

可是大部份人目前待在公司就只能賺個 200 時薪了,怎麼辦?直接辭職創業嗎?倒也不用這麼二分法,況且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自雇者。

但不論是受雇或自顧,都還是有辦法持續想辦法讓自己增值。


金錢以外的價值

我們不能逼公司加薪,但可以好好利用「金錢薪資」以外的價值。

夏天很熱,但冷蛋公司的空調超冷,至少上班時間的電費就不用自己出了,這也是一種補足價值的形式,不過當然不是我想提的「金錢以外的價值」。

公司有一群人,能比一個人單打獨鬥創造更多價值、也能看到各種問題、制度、機會,與更多人交流合作,拓展視野。

公司用我們創造營收,我們也能利用公司資源增加自己的價值 (當然是從中學習,而不是做非法的事)。事實上,現代社會我們跟公司的新關係,應該更像對等的合作、創造雙贏,而不是被公司買下一切。

其實有一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看清自己的價值,就是「把自己當一家公司」。

一間公司的產值,按照資方說法很可觀不是嗎?想想「自己公司」的價值,本應遠超過 200 元,而且應該要能隨時間持續累積,長期加值成長。

這麼一想,其實也不只是上班時間了,我們的每一小時其實都很有價值,該拿來做什麼?

想辦法運用各種方式發掘、培養、展現自己的更多價值讓人看見,或許其中一部份會用錢的形式回報給我們,其他部份會成為其他形式的產出,或者化作繼續成長的養分。

那時候,我們理想中的目標價值就會逐漸變成現實。

希望大家能更有自信肯定自己的價值,也透過行動實踐出符合自身價值的獨特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